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出版科学》2012,20(3):49-50
网络化促使校对职能从单纯的校异同扩展到校是非,从对着原稿校对到无稿读校,校对工作成为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对校对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校对人员素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人员素质初探□罗小丽王华南校对是一门看似简单浅显,实际复杂精深的学问。它要求校对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应是个通晓各方面知识的杂家,要求校对人员具有较高的心理、文化和业务素质。安、静、专———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前...  相似文献   

3.
校对工作是出版物编校质量把关的最终环节,校对质量关系到出版物质量的高低,在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对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探讨。一、思想上高度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质量是出版社生存的基础。我们常说要提高出版物的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报纸校对混同于书籍校对,导致报纸校对的理念、功能、管理体制、考核要求等都处于一种依附状态。如果说,在传统校对阶段,由于二者之间同大于异尚无大碍的话,那么在报纸出版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对二者的异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报纸校对工作的理念,从而确立它的独特性,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校对的源流 校对起源于书籍出版是毋庸置疑的。从春秋初期宋大夫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校对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校对工作的经历来看,即使是一个本科生,如果其他各方面知识不是很扎实,也难以适应现代报纸校对工作。那么,如何适应当前校对工作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校对工作任务,这对校对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对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等方面。职业化素养是校对  相似文献   

6.
针对图书质量滑坡的现状,从校对工作实际出发,加强校对质疑,全面提高校对质量,是当前确保图书质量的重要对策,也是出版现代化形势发展对校对工作的新要求。下面拟就这一问题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轮换校对——提高校对质量的一个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在当前国内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新闻出版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出版社也正经历着由以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的转移。报刊图书只有努力提高编校质量,使之成为精品,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校对质量呢?我认为,除提高校对人员素质、完善校对工作制度外,还应当实行轮换校对,即一、二、三校分别由三位校对人员交叉进行,切忌一人包校到底。 大家知道,作为校对人员,工作中遇到的稿件是很繁杂的,科技、教育、文史、经济、外文,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校对人员的知识面要尽量广阔,对诸如科技动态、  相似文献   

8.
校对工作呼唤校对管理理论王新华人类规范校对工作的办法,古已有之。早在我国宋代出现的《南宋馆阁录》,就是校对的管理规则、条例。但真正意义上的校对工作管理,是在近代文化出版事业的产生、发展中随着校对工作的专业化,逐步产生了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原则等。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1992年和199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接连举办了两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中国版协向全体优秀校对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校对的任务,不仅是校正排版差错,还要发现原稿差错;校对工作可以补编辑工作之不足,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中国版协对校对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把校对工作摆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时期网络化的采编工作高效快捷,对编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校对工作没有了可参照的纸稿,校对的时间大为缩短,要求由照本宣科式"校异同"的"死校对"转变上升为更理性、更专业"校是非"的"活校对";另一方面,党报校对工作也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具有对编辑工作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的多种功能.因此,网络化之后的校对工作责任更大,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应用于期刊校对,使期刊校对的功能与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代期刊校对工作的体制管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发展强调坚持质量第一,校对是出版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出版高质量发展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推进校对高质量管理。本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出版特别是图书校对工作实际,就实施高质量校对管理提出建议,包括优化校对责任管理,切实提升校对工作质量;优化校对队伍管理,不断增加优质校对力量供给;优化校对信息化管理,努力提高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优化校对激励管理,积极增强校对人员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校对统筹管理,大力推进校对工作可持续发展,着力服务和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应用于期刊校对,使期刊校对的功能与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代期刊校对工作的体制管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校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与校对●杨希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很多都曾亲自参加过校对工作,有的还在这方面作出过不小的成绩,然而,参加校对工作最多、对校对工作贡献最大、事迹最感人的还是要数鲁迅先生。第一,鲁迅强调校对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在鲁迅看来,...  相似文献   

16.
论校对定位     
校对定位的误区 校对如何定位?按传统的说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知识问答》),校对“起着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的作用”(《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知识大全》)。这些论述,虽然承认校对为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又否认校对的独立地位,把校  相似文献   

17.
校对实践经验谈■徐玉英校对工作越来越受到出版业和全社会的重视。校对工作的文字性、技术性和学识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我国出版业的校对专家和有识之士正在进行校对史、校对员修养、校对管理、校对方法、校对规律等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工作。在这里我从多年校对实践...  相似文献   

18.
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条例》二十一条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的错漏,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能任意减少。”这三句话,既有基本任务的规定,又有进一步的要求,还有措施保证。这是校对工作经验准确的、概括的总结。校对工作是直接关系出版物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一部内容、  相似文献   

19.
校对工作漫谈□李明非当前在如何看待校对工作这个问题上,显然还存在一些不够全面的认识,表现在:一、轻视校对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对校对工作的特殊规律缺乏了解和研究。有些出版社把校对人员视同行政人员,只使用,不重视培养;把校对工作当作出书的一道程序,而没...  相似文献   

20.
重视校对工作稳定校对队伍乔碧珠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起到辅助编辑的作用,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出版物的质量,首先在于内容,而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和公式来表达的。如果校对有了差错,好的内容也会走了样子,轻则文字、标点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