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后效应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近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这就是不再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16天的奥运会,而是将视野扩大到奥运会举办以后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奥运会结束后所产生的后续效应越来越成为国际奥林匹克界讨论的对象和争论的焦点。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其一,奥运会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增大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奥运会进入大型化的快车道,开始十分深刻地改变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景观,甚至对举办国的社会发展进程打下永久性的烙印。其二,举办城市将奥运会视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随着奥运会的各种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的充分展现,举办城市…  相似文献   

2.
前奥运举办国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 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奥运会对举办国体育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举办奥运会与这3个国家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全面分析,对奥运会对举办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抓住北京奥运会之契机促进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后奥运效应及其对我国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虽然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还有5年时间,但是,奥运会的影响已经开始在各方面显现出来。对2008奥运会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各种积极影响各方面已经有很多论述,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希望有关方面对举办奥运会可能和已经开始显示出来的一些消极影响有足够的认识,未雨筹缪,防患于未然。 一、后奥运效应与经济发展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后续影响,即所谓“后奥运效应”,各国比较关注的是体育运动水平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前一个方面表现为许多举办国的体育运动水平在奥运会后一定时期的下降趋势,后一个方面表  相似文献   

4.
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奥运会奖牌榜上的名次变化,更体现在对举办国体育政策、体育管理体制、体育投入、国民体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上。举办奥运会也可能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奥运会的“低谷效应”、“挤出效应”、“虹吸效应”。对这些影响进行全面阐释。为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及大众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已故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先生曾说,“奥运会是一笔大生意”。这笔生意的范围涵盖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从80年代中后期,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推动意义成为一个带有表征性的事项已是不争的事实。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虽然还面临相当多的困难,但它仍无庸置疑地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北京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由奥运会的举办而引发的奥运经济,是指举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收益和对举办国其他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巨大诱发效益的总和。北京…  相似文献   

6.
1.近几届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夺金实力的影响代表最高水平的奥运争夺金牌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特别是竞技实力起点较低的国家增长幅度更大,西班牙金牌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300%,这也使得平均增长率很高,达到309.2%;如果不计算西班牙的增长率,东道主的平均增长率为61.65%;竞技实力较高的举办国的增长率呈现较低的趋势,如美国的增长率只有18.9%;代表综合实力的奖牌数除美国以外都有增长。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举办奥运会,举办国的竞技实力与上届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北京奥运会将对我国竞技夺金实力的影响通过对历届东道主竞技夺…  相似文献   

7.
警惕奥运经济负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指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奥运会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即奥运会每4年举办1次,而从奥运会申办成功、筹办、举办到举办后的后续活动要持续10至12年,在奥运经济的不同阶段,投资和消费的密度、强度、规模不同。这种周期性和阶段性既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奥运会开幕前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也会因为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这种国外所谓的“低谷效应”已经在很多奥运会主办城市出现过。  相似文献   

8.
通过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夺金实力、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研究,论证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我国通过承办2008年奥运会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提升国际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举办奥运会也应该收获群众体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每一届奥运会总要在人类的文化史和体育史上留下一点痕迹,只是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具有历史转折的价值(如洛杉矶奥运会),有的只不过是一场过眼烟云(如墨西哥奥运会),有的对本国的体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东京奥运会),有的只留下了沉重的债务(如蒙特利尔奥运会)。 一般来讲,奥运会的举办国都会将本国的竞技体育水平推到极致,多数举办国会在以后的几届中出现相对的低潮。当然,也没有人会对这种低潮的出现提出责难。奥运会举办国在体育方面的收获,其差别往往就在于举办国是否能利用这个契机有效地推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参赛项目在举办届与非举办届的金牌数和我国奥运项目2008年得金优势为研究时象,对举办国参赛项目在举办届和非举办届的得金比进行T检验,发现举办国参赛项目在举办届时的得金比明显高于非举办届,表明奥运会举办国参赛项目存在举办国优势.对奥运会举办国参赛项目得金优势进行聚类分析,把所有奥运会项目划分为高优势项目、中优势项目和低优势项目3大类.从数据分布特点来看,奥运会项目举办国优势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项群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各参赛项目雅典奥运会竞争实力、项目发展潜力和计算出的各奥运会项目举办国优势,综合评价2008年奥运会我国男女参赛项目的举办国优势,并据此确定各项目参赛目标,按照目标把所有参赛项目归为超越雅典、保持金牌、突破金牌、力争奖牌4大类.  相似文献   

11.
一 就竞技体育而言,伦敦奥运会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体坛的前列地位,我们已经强大到能够承受为了今后体育更加全面、更加健康、更加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进行改革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强大到能够经受奥运成绩在第一集团内升降起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后起国家举办奥运会往往预示着该国体育转型拐点的到来,因为一个国家有能力举办奥运会,说明它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而现实力量的增强意味着原本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体育金牌,其光芒开始黯淡,国民对国家和未来的信心更多地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伴随国民关注强度的降低,国家投入则相应减少,由此跨过体育发展的巅峰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上海大学举办的"伦敦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走向"的论坛,主题鲜明,画龙点睛地道出了中国体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中国体育究竟应该怎么走?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如果需要体育,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我们把这问题想清楚了,中国体育的走向大致上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伦敦奥运会已然落下了帷幕,在现代体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奥运军团取得了史上域外参赛的最好战绩。在这世界体育大战偃旗息鼓之后,留给国人的却有太多值得思考和辨析的问题。 曾几何时,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经历了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以夷制夷",其实都凝结了一个共同的期待:让岌岌可危的民族尊严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15.
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在奥运史上不同寻常,其引发的议论之多,给人们造成的印象之繁复,甚至冲突都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中国体育健儿在这届奥运会上表现依然出色,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媒体对38金、27银、23铜的煌煌战绩似乎并未给予太多的关注,这届奥运会却引发了一次关于体育的全民大讨论和大反思。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改革的核心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国家的集权管理,逐步强化社会化管理,并努力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本文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发展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逐步向以社会化为主的"混合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过渡 我国举国体制不是简单的取消,而是逐步发展和完善,新一轮的举国体制由国家投入为主的现行体制与社会化体制结合,逐步向以社会化投入为主的“混合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过渡。  相似文献   

17.
陈小平 《体育科研》2012,33(2):101-103
在竞技运动训练中,训练负荷扮演着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训练效果和运动水平的优劣,是运动员从选材到结束运动生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因素。适宜的训练负荷可以带来优质的训练质量,而不适宜的训练负荷则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水平,而且会造成运动损伤或过度训练。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定期对训练负荷进行检测、分析和评定,是减少训练盲目性和提高训练效率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王进(2005)的“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一文进行了简要述评。分析了choking现象的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自动执行假说,流畅状态,运动技能学习,脑电)。重点讨论了该文的长处,认为:(1)对于竞赛心理调节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对于自我意识研究具有明确的理论价值;(2)具有明确的探索指向;(3)描述的3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科学探索的系统性;(4)该文表述的实验设计比较规范。  相似文献   

19.
张胜年 《体育科研》2010,31(6):14-15
运动损伤是困扰运动员训练的基本问题,认识运动损伤的机制及其预防不仅是运动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着重于骨骼肌的结构功能性适应探讨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1研究目的 从全运会皮划艇项目比赛反映了国内各省份在该项目上的最高水平。通过全运会该项目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析国内皮划艇项目的技战术情况。本研究以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四人皮艇决赛阶段的前五名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