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育婴事业是对父母无力养育或遭遗弃的婴孩进行抚养与资助的慈善行为,是社会救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广东育婴事业始于康熙年间。广东地区的育婴机构分布广泛,按其创办性质可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种。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1839年,第二阶段是1840年至宣统三年。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7,(11):32-32
传统的育儿观念认为,好孩子要乖,听大人的话,懂事,长大后才有出息。这几乎是父母为孩子成长所认定的“标准路线”。而现代的育婴专家却认为,小孩子如果太乖,并不一定是好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人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并非以夫妻组成的家庭为主,而是以育婴园、托儿所、学校等的集体教育为主。孩子出生一周后,就被送到育婴园,开始过集体生活。这期间孩子的生活,完全由哺育员照顾,而母亲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喂奶,3个月后逐渐断奶。在育婴园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是保育员和教师,因此他们的家庭观念、私有观  相似文献   

4.
乖孩子不等于好孩子传统的育儿观念认为,好孩子要乖,听大人的话,懂事,长大后才有出息。这几乎是父母为孩子成长所认定的"标准路线"。而现代的育婴专家却认为,小孩子如果太乖,并不一定是好事。  相似文献   

5.
卢晓军 《小读者》2011,(9):I0015-I0016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所共同的.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同。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中美不同的父母观:第一,子女的所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  相似文献   

6.
宝宝出生后,便便会随着宝宝成长而改变,颜色变、次数变,形状也在变!宝宝出生后,新妈妈、新爸爸最关心的莫过于宝宝的吃喝拉撒了。其中宝宝的便便是他们每天都要关注的,便便颜色怎么样,拉了几次,便便成形吗……不过,他们常常是越看越奇怪,越看越迷糊。因为,宝宝的便便实在是太多变了。  相似文献   

7.
钱灿 《四川教育》2010,(10):18-18
“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这个论坛的被关注度还在持续,它所引起的震撼与反思成为各种媒体探讨的话题。而它的小组成员在《南方周末》曝光后的两周时间内从7000人骤增过万。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自己的父母,讨论的是如何有效的对付他们的“敌人”。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取了个颇为惊悚的称呼“祸害”,这是“80后”子女对父母的集体抗议!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与父辈小时候不同———他们生长在大众传媒异常发达的时代,他们来到世上刚一睁开眼,就被各种各样的现代传媒信息所包围。当他们还不会独自跨出家门的时候,已经学会从电视里来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还没有踏上社会的时候,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沟通。现在的父母正日益丧失过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天然优势,因为有一种力量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以日益强劲的势头挑战着父母权威——那就是大众传媒。今天的父母不能不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传媒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一、今天的儿童生活在大众传媒“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近代史上的育婴农场主要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育婴农场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因缺乏正规托育机构而在民间兴起的一种托育方式,主要解决职业女性的托育问题,类似今天的日托。大多数育婴农场只是普通工人或农民借此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他们以收费方式提供照看婴儿服务或为婴儿找寻收养家庭。育婴农场中确实存在疏于照顾、虐待甚至贩卖婴儿的行为。这类行为经由媒体的过度渲染,加上高企的婴儿死亡率使之被泛化为处理非婚生婴儿的方式。育婴农场及其存在的异常行为折射出女性就业、托育和国家角色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A何谓依恋 依恋是指父母或抚养者与被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早期的爱的关系。宝宝出生后,父母会守在宝宝的身边,一旦宝宝有什么需要,父母就会迅速给予必要的关照。依恋在宝宝成长的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信任的建立,自身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格的形成。 B依恋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宝宝出生到一、两个月,他们会对任何人做出反应; 第二阶段:从宝宝2个月到7个月,宝宝更偏爱他们熟悉的人,当父母离开时,宝宝一般还能从其他较熟的人那里获得安慰 第三阶段:从7个月开始,持续到2岁或2岁半。这期间依恋是最强的,父…  相似文献   

11.
“我越来越不愿意回家了,因为我看不惯父母的言行举止,看不起他们的肤浅与无知。看到别的同学的父母衣冠楚楚,有修养,有知识,我真为我的父母感到害羞,也为我自己感到可悲,因为他们从不看书读报,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科学知识,平时谈话尽是家长里短,语言粗俗。我和他们根本谈不到一块去……”这是一位重点中学的学生写给心理老师的一封咨询信。从信中可以看出,这已经不仅仅是代沟问题了,而是一种情感障碍。这个案例固然有孩子心理不成熟的原因,但同样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思考。随着当今知识来源渠道的拓宽各种新的习俗、观念、文…  相似文献   

12.
金永建 《考试周刊》2009,(18):210-212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语言词汇的数量也因此急剧增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从汉英两种我们常见的网络语言入手,分析他们形成的语言环境,以及彼此的异同点。指出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如何科学引导、合理规范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曾对父母育儿心理进行过经典的评论:"有两种父母,一种把孩子当宠物养,让他们幸福快乐;另一种把孩子当猪养,为了自己将来有肉吃.殊不知,宠物长好了其实比猪还贵."这是一位经济学家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分析父母的育儿心理,也风趣幽默地概括了两种家庭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4.
“50后”小时候看电影老是缠问大人:“好人?坏人?”那个时候强调阶级斗争,银幕上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一代人小时候以为全世界只分这两类人。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喝止:“介烦的!…‘什么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16.
网络义工     
《初中生》2011,(25)
指互联网上的“知识志愿者”,如字幕组、草根翻译族、义务答题客、视频分享员等群体,其成员大多为白领、公务员、专业人士、学生等。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默默地无偿提供各种娱乐或公益服务,将业余爱好变成了一种长期的坚持。网友称,他们不为利益,是为了爱而生活。  相似文献   

17.
网络义工     
《初中生》2011,(9):41-41
指互联网上的“知识志愿者”,如字幕组、草根翻译族、义务答题客、视频分享员等群体,其成员大多为白领、公务员、专业人士、学生等。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默默地无偿提供各种娱乐或公益服务,将业余爱好变成了一种长期的坚持。网友称,他们不为利益,是为了爱而生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富二代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富二代指的是这样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是富有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可以自然地继承父母的财产。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富人把他们的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或社会。在这两种现象背后有不同的文化根源,这两个群体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2,(19):50
白天,河马大多呆在水塘里,晚上则会上岸去寻找食物。从自己的水塘到"餐厅"的路上,公河马们会在路上留下一些粪便,特别是靠近自己水塘领地的地方,他们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地排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导语同学们好!今天围绕与父母沟通话题我们一起上节活动课。这是老师与一所中学同学们的访谈视频,我们来看看他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