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征 《文化交流》2004,(6):14-17
西部影视城的十八里坡月亮门The moon gate at the 9-kilometer Hill, a setting at the Western Movie City著名作家张贤亮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有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代表作被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外,他创办并担任董事长的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也已迅速发展成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并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重要旅游景区。张贤亮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兼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下面为张贤亮与本刊记者的对话。记者(以下简称记) :张老师,…  相似文献   

2.
说起来,我已经见过孔祥楷先生三次了。第一次是在2010年的孔氏南宗家庙祭祀大典上,孔先生站在台上,深情且有力地颂唱《大同颂》。旁人告诉我,这是他亲自为《礼记大同篇》所谱的歌曲。那次以后,一个多才多艺、饱读群书的奉祀官留在我的印象里。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穿灰色棒针毛衣的白须老者向我走来,自我介绍说他叫吉恩,本地人,非常喜欢中国诗歌,说着递给我一本青花瓷封面的书,白底上的蓝色书名十分醒目:《Chinese Poems》。不久前,应中国作家协会、爱尔兰蒙斯特文学中心和法国"潘多拉空间"诗歌协会邀请,我随中国诗人代表团赴爱尔兰科克、法国里昂参加两国文学节,与当地观众近距离接  相似文献   

4.
看到《生态文化》杂志上登载了书法家魏彦勋的题词"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也让我想起了和他的交往,还有对他的了解。有几次参加地方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活动,见到了也在现场的魏先生。因为是书法家,除了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5.
王子君:你是如何知道良山龙头香的?你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是否知道良山?是否到过良山?到过几次? 杨晓升:2017年12月9至10日,经《湘江文艺》年轻编辑冯祉艾引荐,我和评论家李建军等人应邀到湖南邵东参加一次文学活动,有幸第一次到了著名的良山,而且见识了良山八角寨上的龙头香.去之前我并不知道良山,之后至今也未再去过呢.  相似文献   

6.
李景端又将出版新散文集《与名家零距离》,这位快乐的文化渔人又一次收网了。在生活中他的文学触觉神经特别敏锐,我随意翻翻各类报刊,常常就蹦出他的文章,这一二年他起码在报刊上发表了五六十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李景端是我老伴冯亦代的知交。他上北京来,少不了要来看亦代。我初  相似文献   

7.
鲁娃 《文化交流》2013,(11):62-65
陈河给人的印象总是很男人,很矫健,这与他1.84米的高个有关,也与他曾是浙江省军区的篮球后卫有关。他的原名叫小卫,河是他给文学的命名。以前我在《温州日报》编副刊,在来稿中发现他的散文,稿子好,我便发了。以后常在一起聚会,更多的是谈文学,自然而然就成为写作圈的朋友。上世纪90年代初,我先来了法国,随之他去了阿尔巴尼亚。  相似文献   

8.
陈河给人的印象总是很男人,很矫健,这与他1.84米的高个有关,也与他曾是浙江省军区的篮球后卫有关。他的原名叫小卫,河是他给文学的命名。以前我在《温州日报》编副刊,在来稿中发现他的散文,稿子好,我便发了。以后常在一起聚会,更多的是谈文学,自然而然就成为写作圈的朋友。上世纪90年代初,我先来了法国,随之他去了阿尔巴尼亚。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评论》是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第一次系统解读,1838年9月刊载于近代著名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虽然是一篇书评,但它对于中国小说的海外传播却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考订出该文的作者是第一位清代德国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此基础上,结合他对于中国文学的整体理解与认识,分析了这篇书评四方面的问题:情节译介、人物重构,以及译介者对于《三国演义》的总体评价和译介缘由。在郭实腊的大力推介下,中国历史小说得到了清代来华西士的广泛认同,在当时几乎造就了一枝独秀的文体神话,这对于推动中国小说的海外译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一个情节让人难忘——艺术家霍华德对他倾注了感情的漫画对象道连.格雷说:"你已经成了我看不见的理想的可见的化身。"在很多人眼里,漫画等于幽默、调侃、生活调剂品,而非正统意义上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从报道中,从牌匾上,我早就熟悉了王玉玺这个名字。他的字根基传统,醇厚端庄,尽显朴茂本色。我走近他之后,觉得他更是一位功力深厚、以书法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型大书家。  相似文献   

12.
清香四溢的茶坊茶室,是人间天堂杭州的遍地风景。氤氲茶气袅袅茶香织成的大雅氛围中,茶客们常会得见一款高悬于壁的“茶为国饮”的大字,就像一位明眸如水丰仪俊朗的君子,浑身上下透着中国文化韶秀不俗的厚重和潇洒。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9日,我在做一些去东北三省的准备,把新买的几本书插入书架。不知咋的,“啪”的一声,一本放在书架里的书掉了下来,拾起一看,是袁可嘉先生签赠的《九叶集》。一个星期后,我从东北回来,快速浏览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的报刊,当翻到《文汇读书周报》第二版时,突然,一个标题钻入我的眼帘:“九叶诗人、翻译家袁可嘉辞世”。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春意盎然的深圳迎来了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在这次盛会上,钱高潮凭借鸡血石雕新作《孔子圣迹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在艺术精品琳琅满目的现场,即使是最不懂鸡血石雕的人也对这位雕刻大师有了起码的认知:他的展位前总是围满了人,他雕刻的鸡血石作品好看,好卖。他的笑容憨厚淡定,时不时闪出天真与顽皮。那份笃定也许源于自信,也许源于责任,就像他所说,自己所有的美誉包括大师的头衔都是因鸡血石而生,因鸡血石而存,因鸡血石而荣。  相似文献   

15.
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令世界感到震惊。与此同时,被西方人称做“魔鬼导演”的张艺谋更是红透了半边天。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老谋子的女儿张末因才华超群,如今在美国也不同凡响。2009年春天,她写的第一部书《我的父亲母亲》就要问世。这部书稿刚刚脱稿,全美几家著名出版商就抢着与其签约。这对颇具传奇色彩的父女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6.
郑立新 《文化交流》2014,(11):50-54
作为2014年中俄文化交流的重头戏—"永恒的记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中俄(苏)建交65周年音乐会,于2014年10月2日在莫斯科爱乐之家音乐厅隆重上演。近年来中俄文化年和各个方面、各个界别的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展。这使我想起去年我参加阿列赫姆国立大学国际科学教育论坛的情景与感受。2013年10月29日,我们佳木斯大学一行10人通过萝北名山口岸出境,前往俄罗斯远东比罗比詹阿列赫姆国立大学参加国际科学教育论坛。会议是在30日进行的,上午共有7人在主楼会议室进行大会主题发言,下午在分会场进行小组发言。  相似文献   

17.
为译《红楼梦》竞折腰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远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特罗布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亚州研究院读研究生,暑假期间趁回国度假的机会,到母校四川师范大学拜望外语系黄新渠教授。那是一个雨后乍晴的午后,校园里雨滴淋着一丛丛浓密的芭蕉林,知了的欢唱灌入耳膜。黄新渠先生特地沏了上好的四川特级茉莉花茶款待我。  相似文献   

18.
8月11日,孟京辉出席2013杭州国际戏剧节新闻发布会。"我真的特别高兴,在美丽的城市干一件美丽的事。"作为杭州国际戏剧节的发起人和艺术总监,他毫不掩饰对杭州和戏剧的挚爱。孟京辉说:"开幕演出很重要。"让人想不到的是开幕大戏选了浙江昆剧团演员杨崑和现代舞演员小珂合作的《游园·今梦》。这出戏居然放在西湖边的钱王祠上演,依托西湖园林的优美环境,凸显"游园"的戏剧情景。孟京辉为戏剧节带来了许多中外好  相似文献   

19.
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历代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作天上的彩虹。由此可见,钱塘江架起的一座座桥梁是多么令人赞美。  相似文献   

20.
许颜 《文化交流》2013,(9):62-65
中国电影事业的一位奠基者,在其53年短暂的人生里,共编导了31部电影和7部话剧,代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被誉为"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基石"。他生于杭州,祖居海宁硖石横头街,小名"三宝",大名史东山。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1951年编导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