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洪英 《文教资料》2007,(16):185-186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并普遍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不过,现实的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也存在着教师缺乏赏识能力、忽视赏识教育的副作用、忽视学生差异、赏识不持之以恒等“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09,(26):137-138
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看似对立的两种教育行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跑道上遭遇,一味地力挺赏识,而对惩戒的错误理解和不规范的操作,给一线教师带来很大的伤害.本文力求正确面对教育惩戒问题,在教育立法方面确立教育惩戒权,并思考如何用好惩戒权,让教育惩戒真正为育人服务.  相似文献   

3.
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受益匪浅;赏识是一种爱心教育,是教育的艺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尝试了赏识的教育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赏识教育曾风行一时。客观地说,赏识教育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某些人片面地夸大赏识的作用,扭曲了科学的教育规律,使家长误入教子歧途,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地看待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其在育儿中的作用?本期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常玉华 《家庭教育》2013,(12):10-11
时下,翻开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杂志,发现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赏识教育”,一些教育专家也常常把“赏识教育”挂在嘴边,提出“教育必赏识”“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等口号。有些父母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钟洁频 《华章》2008,(20):148-148
在赏识教育中,适度的赏识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相反过多过滥的赏识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赏识要遵循其特有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7.
林艳丽 《考试周刊》2013,(37):165-166
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赏识教育,分析了赏识教育的工作理念,并探讨了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钟洁频 《华章》2008,(19):148-148
在赏识教育中,适度的赏识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相反过多过滥的赏识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赏识要遵循其特有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人的、富有人情味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积极提倡赏识教育理念,对幼儿给予适当的赏识、鼓励,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对幼儿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及时肯定和认可,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失败,克服缺点和不足。本文试图从赏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入手,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赏识教育这一问题,纠正人们对赏识教育的误解,以达到有效地教育幼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林 《甘肃教育》2014,(15):34-34
正赏识教育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使胆小的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一、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教育管理手段的匮乏,成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成了很多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赏识教育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何为赏识教育入手,谈及了赏识教育的意义,并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提出了全体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等赏识教育的"四个原则",和在学生工作实施中赏识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爱的教育。儿童幼小、稚嫩的心灵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呵护,才能健康的成长,而赏识教育就是最适合儿童的教育。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内涵、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25-26
赏识教育是教育理念,更是教育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掌握赏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凡欣 《现代教育科学》2012,(4):29-30,108
为了考察学生对赏识的需求情况,学生对赏识教育的需求是否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哪种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分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自编赏识教育调查问卷,对某市450名大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近百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的学生对赏识教育的态度不存在差异,得到赏识后学生的心情和行为均有所变化。最后,就如何合理地实施赏识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时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但赏识教育无节制和不正确地运用,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另一种危机——批评、惩罚教育的缺失。我们不能忘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九十年代,赏识教育诞生在古都南京。而今,赏识教育已经从南京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影响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但在赏识教育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误区。很多人会觉得开始赏识的时候还有用,过一段时间就没效果了。其实,赏识教育的理念并没有错,只是我们错误地将赏识仅仅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将赏识当作一种方法,其典型表现就是将赏识等同于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本文首先指出了赏识教育的意义之所在,并针对目前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既是体育教育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事实。赏识教育的理念,对我们更新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转化体育学困生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如何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来转化体育学困生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推动体验,体验走向成功。”赏识对于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可以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赏识教育理念可应用于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教学。因为,赏识性的言行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是一种向上的自信,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卸掉了压在孩子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提升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得更好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