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省县市报异军突起。目前,全省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市报已达13家,省内刊号的18家,另外还有部分持地市准印证的县市报,约计全省共有县市报在45家以上,县市报在全国(500余家)已成为四级党报的一个方面军,在我省也成为党报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形成了我省报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县市报事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2.
1998年12月12日.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协会在广东珠海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正、副女总编(社长)以及女先进模范新闻工作者共3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据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不完全统计,全国300余家地市报拥有新闻工作者10万之众,而女性人数近一半。中国地市报女记协将本着“团结、务实、奉献、服务”的宗旨,广泛团结全国地市报女新闻工作者,维护女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与尊严,调动半边天的积极性,促进女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信息沟通、业务研讨、经验交流、业务培训等。  相似文献   

3.
第九届全国好新闻复评时,我有幸参加。由于我是地报一员,所以特别关注地、市、州、盟(计划单列市除外,以下简称地市报)报纸稿件的评选情况。由于本届好新闻评选进行了一些改革,把三等奖评定权下放到中央各新闻单位和各省,全国只评一、二等奖和特等奖、特别奖,而下放后的三等奖,一般都落到省报上,加上取消了好标题评奖项目,所以地市报获奖的面无形给缩小了;又由于档次提高,参评稿件有限,难度也增大了。但是,从本届地市报获二等奖以上奖励的稿件数与往年同级别获奖稿件数比较,应该说,形势是好的,是有进步的。地市报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遇到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缺乏动辄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没有,并不意味着地市报记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来。  相似文献   

5.
地市报要提高评论的质量,关键是要发挥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独树一帜。我们以为这个特有的优势便是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特有的风格便是一个“土”字.可以说:地市报一些好的评论都展示了这个“土”特点,土到好处便成文章,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选土题所谓选土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市报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优势,选择一些贴近群众思想、生活和工作的评论题目。像《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这样事关国家大局、负有历史重任的重型评论,我们地市报写起来就有困难。但是像《张家口日报》在全国获奖评论《在平均数字的后面》,就发挥了地市报的优势。这篇评论透过形形色色平均数字的现象,揭示出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真相来。比如一个130口人的贫困山村,年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初结束的2009年度全国报纸印刷厂总印量调查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报纸总印量继续呈现负增长态势,印量负增长企业数连续3年上升,京沪粤地区印量下滑、西北地区印量增长。本调查的统计范围涵盖中央各报、各省(区、市)报、各计划单列市报、特区报及部分地市报的印刷厂。  相似文献   

7.
县市报的“生存、市场、办报”问题是新形势下县市报迎接挑战、夹缝求生的基本问题。 一、充分认识县市报存在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县市报办成党和人民的“传声筒”,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县市报已达到500多家。县市报为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文明知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在大是大非面前,县市报都能发挥自  相似文献   

8.
许多县市报在创刊或复刊时,就都把向晚报学习作为提高报纸质量的目标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县市报应该向晚报学些什么?怎样学习?一直是我们县市报同仁孜孜不倦地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王亚楠 《当代传播》2004,(4):106-107
当前,全国性的报刊治理整顿工作已基本结束,新一轮竞争格局也已经初步形成。据了解,全国停办报纸282种,其中县市报就多达200余种。许多幸存的县(市)报不少被划归在当地地市报麾下,原先被县(市)报占领的空问将由地市报来填补,其总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无疑为地市报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市报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省级大报的触角已开始伸向各地市,跨地域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新闻     
在1988年度好新闻评选中,延安报的通讯《汽车,拖着火龙奔驰》(作者艾庆伟王天乐)在相继获得陕西省和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后,又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特等奖。(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全国地市报瞩目的第三届好新闻评选,已于9月7日在北京揭晓,有197篇(组)好新闻入选获奖,其中特等奖2篇,一等奖28篇,二等奖52篇,三等奖117篇;此外,还有好标题34条,好版面15个获奖。参加本届好新闻评选的地市报共有130家,它们分别属于全国24个省区(缺西藏、青海、海南)。共送参评稿件390篇(组),标题124条,版面80个。这些新闻报道较深刻地反映了1988年各地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报社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近几年来,烟台日报按新闻特点管理编采工作,充分调动了编采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报纸质量。几年来在全国及山东省地市报评比中有十多项获得了第一。到1990年止,烟台日报有20多位编采人员出了著作,名列全国地市报之首;1988年至1990年山东省地市报纸好新闻评比,烟台日报连续三年获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我们办报的人,天天编新闻,自己有没有新闻呢?说真的,我们衢州日报就冒出过一桩大新闻:青年记者严红枫参加“中国青年记者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了。全国300多家地市报,这次只有他一人参加。这新闻一传开,大家都感到严红枫太幸运了。自1987年以来,严红枫的新闻作品年年获奖。其中《两位承包者失败的启示》获第三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通衢道上的丑闻》获第四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王普党”》获第五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郑重“声明”的背后》获1987年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平平淡淡最是真》获1991年浙江省教育好新闻奖……面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全国地市报工作者了解三峡、认识三峡、更好地宣传三峡工程,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于4月至6月,有计划地组织地市报工作者进行了“三峡行”易地采访活动。来自全国18个省区50几家地市报的150多位编采人员参加了这次活动,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会杂忆     
接到道宁主任的约稿电话,我着实惶恐了一阵子。我们的老社长贾汉同志是研究会上一届会长,平顶山日报社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全国各家地市报成功经验的启迪密切相关,打开记忆闸门,桩桩件件涌上心来,从哪里说起呢?翻阅第七期《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看到蔡八一先生的回忆文章,蔡文称研究会是地市报人的娘家,比喻贴切,备受启发,顿觉眼前一亮:岂止是娘家?她还是地市报声音的放大器、发展的智囊团、权益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7.
全国目前县市级党报有348家,其中浙江省22家,比10年前的3家增长了六倍多。县市报在广播电视与省地(市)报、各种行业报的夹缝中生存、发展,面临着新闻、报纸发行、广告等多方面的竞争。在竞争对手众多的情况下,县市报应该怎么办?笔者想结合江山报的实践,从新闻报道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发挥接近性优势,多发抢发本地新闻。 就报纸而言,县报竞争的对手主要是地市报,地市报是日报,又是大报,发搞快,稿件容量多,设备条件好,印刷质量比县报高,在县级又有一定的覆盖面。但是县报有本地特色,加上订费比地市报低,仍然拥有相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对地市报新闻奖评选有点印象,始于一册《1988年全国地市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县市报有700余家,湖北一省就有50余家.湖北省县市报虽然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本文拟对湖北省县市报的现状作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一) 中国县市报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60年代初一度停刊的县市报,在80年代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截至1999年底,湖北省已有县市报54家,其中21家有统一刊号.这段时间县市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为: 政治优势:县市报由同级党委主办,作为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是地方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地方新闻舆论的主要阵地,具有权威性、指导性. 地域优势:县市报处在中国报业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县市报发展势头很快,据不完全统计,500多家县市党报中,扩为日报的已有20多家,另外还有不少报社正在积极筹备,打算跻身日报行列。如何办好县市报,尤其是起到“龙头”作用的第一版(要闻版),是各报普遍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当前县市报如何办好要闻版的问题作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