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丹琦  张燕 《大学生》2012,(Z4):106-107
《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发起了大规模"深夜发吃"运动,也引发了祖国从北至南,自西向东各地吃货们的骚动。继"舌尖上的北京""舌尖上的浙江""舌尖上的客家"等等由吃货们自发搜集整理的"舌尖体"系列陆续亮相、爆红网络后,大学生们也不能忍了。纵观大学宿舍,来自五湖四海,56个民族,五大洲四大洋的同学们汇聚一堂,谁不说俺家乡的食物好哇。  相似文献   

2.
在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别人抢不走,一是你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另一个是藏在你心里的梦想。"看来做个有梦想的吃货,是相当无敌的。所以我的理想就是——做个吃货。爷爷辈的吃是为了温饱,我们现在的吃是为了品尝美味。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舌尖上的中国》;我知道肯德基最新的产品是什么,什么时候打折;我知道哪家店的果汁最纯;我还知道"八大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2016,(6):8
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吃货"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替代了"好吃鬼"、"馋虫"一类老掉牙的称谓,不仅听起来萌了许多,形象也正面了。和从前被归类在"七宗罪"里的"贪吃"不一样,很多人现在愿意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个吃货。我毫不意外在《大学生》上也能常常看到吃货同类的文章,《大学生》一直都给我一种非常了解当下大学生心态的感觉。当然,能够开开心心地谈吃,也是人们对待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更宽容的结果。去年在《大学生》上看到一篇《大学与咖  相似文献   

4.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席卷而来,我深有感触。作为一个吃货,我吃遍了大半个江南,平心而论,任何味道,都比不上来自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甜蜜的爱好     
当厨房传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时,当我从烤箱中取出散发着热气的精致甜品时,我的心仿佛撒上了膨胀粉,泛出了粉红色的泡泡,既兴奋又满足.做甜品,就是陪伴了我四年的爱好. 我是一个吃货,对甜品表现出了至高无上的热爱.我对着那些吃起来甜蜜蜜,看起来精致小巧、五光十色的甜品可谓是"内心澎湃".有一次去DIY工坊制作了一份看起来十分完美的青苹果威化挞,连师傅看了都大为惊叹:"在没有经验的状况下,居然做得这么好!"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吃货,不,应该说我是吃货中的极品吃货。吃货们都有一个远大理想,那就是吃遍天下美食,而我的理想是吃遍全天下的甜品。我喜欢吃甜甜的东西,看到甜品店里那些精致的甜点,我会一个劲地咽口水;见到网上漂亮的甜点图片,我恨不得把它们抠出来吃下肚。法国的马卡龙、纯手工制作的巧克力、超级美味的冰淇淋蛋糕、刚从烤箱取出的热气腾腾的蛋挞,都曾不止一次到我梦中做客。  相似文献   

7.
黄怡然 《小火炬》2013,(Z1):78-79
春节快到了,"吃货"们大吃大喝的时候也快到了。"吃货"这个词是对特别能吃、特别爱吃一族的褒扬哦。既然你已经跻身吃货之列,那么你身上必有一处萌点,这道理跟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一样。当然,每个吃货的萌点都不尽相同,不信你就想一想《哆啦A梦》里哆啦A梦对铜锣烧的陶醉,《海贼王》里路飞的无肉不欢,《银魂》里夜兔神乐有事没事都嚼着的醋昆布……你知道自己的吃货萌点属于哪一种吗?你知道自己在对美食的追求中透露了什么个性特点吗?快来测一测吧!  相似文献   

8.
作文城游记     
我闲着没事干,便约了好朋友"吃货周"和"玩货季"同去作文城游玩。 我们走进城门,发现作文城里布满了各式各样奇怪的店面。比如作文服装店、比喻甜品屋、灵感意面等。 吃货周真是一个标准大吃货,拉着我和玩货季一起去找好吃的东西。循着吵吵嚷嚷的声音,我们来到一家食品店门口,因为门前有一个大喇叭在不停地喊着:“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比喻甜品屋新开张,所有甜品免费了……”  相似文献   

9.
正同学们都叫我"吃货大王"。每次他们这么叫我的时候,我都拍拍胸脯,自豪地说:"你们说的就是童年的我。"麻辣,舌尖上的快乐放学了,我的超级三人组——我、孙苗苗、李亚军——来到了前面的小店。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食物的香味,鼻子带着我们走到了香味的发源地,眼睛里顿时发出了绿光——麻辣烫!我们点了一份,大家迫不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都叫我"吃货大王"。每次他们这么叫我的时候,我都拍拍胸脯,自豪地说:"你们说的就是童年的我。"麻辣,舌尖上的快乐放学了,我的超级三人组——我、孙苗苗、李亚军——来到了前面的小店。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食物的香味,鼻子带着我们走到了香味的发源地,眼睛里顿时发出了绿光——麻辣烫!我们点了一份,大家迫不  相似文献   

11.
我虽不看电视,但也晓得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当下搅得举国谈舌尖——我仿佛看见13亿人正飞快掀动着13亿枚鲜红亮丽的舌尖大谈舌尖。刹那间我甚至产生一种恐慌感,觉得自己正在被无数舌尖包围和淹没……常言道,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忽然接到媒体电话,一位漂亮的女编辑轻摇舌尖,要我以"舌尖上的……"为主题写篇文章。我郑重地谢绝:"我是舌尖反对派,写来岂不扫人雅兴?何况所有市民正在兴头尖上……"  相似文献   

12.
《创新作文(初中版)》2014,(2):F0002-F0002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之后,红遍大江南北,俨然成了“吃货们”最关注的一档节目,每一个地方的小吃,都能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情和热切的食欲。  相似文献   

13.
盼来盼去,新年“吃货”大比拼终于开始了!此次大比拼,可展示自己的拿手美食,也可向“创粉”介绍自己吃过的美食!编辑部也乐开了花,你瞧瞧,阿笨带来的美食竟是烤焦的红薯,哈哈店长带来的是烤得半生不熟的玉米……没办法,编辑部里厨艺最好的就是主编大叔我了!经过“创创”美食家们的评审,已选出本期获得最佳“吃货”奖前三名,快快来欣赏这舌尖与视觉上的盛宴吧!周睿偲:酥脆的饼底垫在托盘底层,咸香的芝士和酸甜的番茄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上面点年度“吃货”最喜爱西餐奖——比萨  相似文献   

14.
正在所有自称吃货的同学里,大菲是特别的。因为她是一只真正的吃货,把吃作为身上各种负面情绪的出口、正能量的来源。而那些刚入校时自称吃货的女同学,多是为了显示其平易近人,在微博上分享好吃又实惠的团购信息也只是对外宣称她们的低碳型满足与快乐。等到向其发出邀约共进晚餐时,她们就会默默地划分为"不吃辣"派、"反地沟油"党,婉拒我真挚的邀请。在经历了多次拒绝后,我也只好默默地将这些让人嘴馋的团购列入收藏夹,并为自己"知人知面不知心"  相似文献   

15.
痴吃不改     
坊间流传检验真正的吃货要看其是否"吾日三省吾身",即每日思考三个问题:1.早上吃什么?2.中午吃什么?3.晚上吃什么?。谁是吃货电影《食神》里让观众记忆犹新的,除了丑得惊天动地的莫文蔚,就是最后史提芬·周那一碗黯然销魂叉烧饭。观众比主角看得清楚,这碗叉烧里让人黯然销魂的,不是正统的南派厨艺,也不是精湛的少林功夫,而是错失有情人那一刻的百感交集。"我怎么会流泪?""因为里面放了洋葱。"在周星驰式的无厘头背后,你发现,原来  相似文献   

16.
<正>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说到吃,中华吃货都为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自豪,顺便鄙视一下那些只会吃生菜、烤鸡的洋人。实际上,很多国家有自成一系的饮食文化,不仅菜式和味道上不遑多让,而且外国吃货们还有很多奇思妙招,保护和弘扬本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岁月里,美食文化也震惊了世界,震撼着我们的味蕾。酸、甜、苦、辣、咸,这是我们舌尖每天碰触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将这些抽象的感觉具化为生动、鲜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的热播,"吃货"一词迅速蹿红。它并非新词,但在当下语境中与此前的使用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使用频率上出现了数量级的飞跃;在词义色彩上也表现出了贬词褒化的特点。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群体对美食文化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网络语言传播媒体追求群体认同扩大受众数量的传播方式,同时还反映出网络时代词语语义重构的后现代性,以及个性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在所有自称吃货的同学里,大菲是特别的。因为她是一只真正的吃货,把吃作为身上各种负面情绪的出口、正能量的来源。而那些刚入校时自称吃货的女同学,多是为了显示其平易近人,在微博上分享好吃又实惠的团购信息也只是对外宣称她们的低碳型满足与快乐。等到向其发出邀约共进晚餐时,她们就会默默地划分为"不吃辣"派、"反地沟油"党,婉拒我真挚的邀请。在经历了多次拒绝后,我也只好默默地将这些让人嘴馋的团购列入收藏夹,并为自己"知人知面不知心"  相似文献   

20.
<正>(1)作为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刚登上荧屏就一炮而红。这部纪录片既传达了人们的味觉审美,又彻底引爆了吃货们的味蕾。那么,美味真的是通过舌头品尝出来的吗?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学家们一脸认真而又幽默地回答道:"舌头确实承担着体验美味的重任,不过,它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