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出发,在阐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结合趋同中的特点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了应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如同英语一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订的会计准则正在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计划,我国也发布了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但这只是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并不能表示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是一个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世界各国正在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我国也在积极地朝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努力。该文以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会计准则的内涵和国际趋同的意义,接着具体分析了国际趋同主要内容,同时指出国际趋同过程中的中国特色,最后总结趋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前国际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走向国际化。如何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东风,尽可能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这是我国会计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仅体现在准则的制订上,更重要的在于其能否真正实施,中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度层面上的趋同,但实现两者在执行上的趋同仍然任重道远.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障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世界各国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等效与趋同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出发,阐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与趋同的表现,对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国际趋同是一个艰难的、互动的过程。文章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准则运用、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应立足本国国情、加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国际交流、完善相应的法律、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训练等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8.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大势所趋,美国在此过程中更加注重国际会计准则的高质量,即满足可比性、透明度、充分性等重要特征.这就表明美国在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开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同时,也不愿放弃原本已较为完善的公认会计原则,并试图以高质量作为条件使IFRS与美国GAAP趋同.在此背景下,加强中美会计对话,促使美国认同中国的会计准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会计准则实质上是正式会计制度的国际移植,整体上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在满足于国际接轨现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移植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文化的融合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一直是我国会计改革的方向和中心议题,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既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又高度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7年新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执行两年来,新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刍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成为其各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从1992年以来一直以积极的姿态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不小的差距.文章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动因以其可能性,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过程的一些措施,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正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在探讨会计准则改革与发展的国际背景基础上,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度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进而提出了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或者允许或者已声称将要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本文比较了会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两种观点,分析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会计准则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讨论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目标、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存在的障碍和未来的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浅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作为一种新的会计,公允价值会计为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提供了更加合理、更加有用的会计计量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及计量属性,浅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联系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分析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以及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后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洪  张红宇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3):19-21,47
新准则体系广泛而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成为本次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重大突破,公允价值法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将能得到可靠的应用并不断得以完善,使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化道路上迈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与我国会计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我国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我们必须部分引进国外先进会计教材,增加国际会计、国际经济法规课程,加大电算化会计和网络化会计课程的份量,开设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社会保险会计等选修课,拓宽专业基础课,精减合并专业课,调整选修课,以适应会计人才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