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自美回归记(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翁氏藏书由美国回到祖国的经过翁氏藏书的文物学术价值,超过了目前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馆藏,因此,翁氏藏书的归属不仅为常熟翁氏的后裔所考虑,也为国内外众多机构和人士所关注,甚至为一些国家所觊觎。1997年4月下旬,翁万戈先生曾借到  相似文献   

2.
袁红军 《兰台世界》2007,(11X):52-53
本文基于对20世纪70年代新安县清代同治十年进士韩瞻斗先生家族后人所捐古籍图书版本整理与分析,指出所捐藏书多为古籍善本,有的已成为孤本或珍本,其中抄本和韩氏家族所著孤本图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继我国历史上官府、私家、书院、寺院四种藏书类型之后,首次提出第五种类型:家族藏书。且通过清人中期安置安徽泾县朱氏建“培风阁”家族藏书事例,揭示了其家族藏书重教,改变了七百年来基本的农耕和商贾为业的家族人员素质结构,不但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士,而且 产生了封疆大臣(朱理)和全国一流学者(朱存)。这一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袁红军 《兰台世界》2007,(22):52-53
本文基于对20世纪70年代新安县清代同治十年进士韩瞻斗先生家族后人所捐古籍图书版本整理与分析,指出所捐藏书多为古籍善本,有的已成为孤本或珍本,其中抄本和韩氏家族所著孤本图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家法族规的产生及其读书教化影响,观照私家藏书中家族藏书的特点,揭示了家法族规在家族藏书发展过程中的催化、促进、稳定和保障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试图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从新的视角对中国藏书文化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艳 《湖北档案》2002,(10):38-39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号称藏有两百部宋版书的江南陆氏"皕宋楼"家道中衰,陆心源之子陆树庸坐吃山空,加上藏书楼年久失修,房屋坍漏危及藏书,陆树庸曾在当时报纸上声明:有公私机构为之修缮者,愿以藏书与之共享.  相似文献   

7.
天一阁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家族图书馆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及管理制度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天一阁凭借其丰富而具有特色的藏书文化为中华文化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藏书家层出不穷,尤以江浙一带居多.据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统计,自晋至清末,仅以私人藏书家计,就达399人,其中海宁有藏书家38人.蒋氏便是这海宁钟灵毓秀之地崛起的藏书世家之一,其家族有 200多年的藏书历史,藏书者达十余人,藏书量最高时达20余万册,并建有多处藏书楼.在历经了收藏、出版和护书的艰难过程后,蒋氏后人在解放初把所剩的十余万册古籍捐给国家,为图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对20世纪70年代新安县一韩姓人家所捐古籍图书版本进行整理时所得出的心得体会,并通过调查访问原捐书家族后人,结合所捐藏书情况,搞清楚了这些书籍的原主人韩瞻斗为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同时认为这批捐书多为古籍善本,有的已成为孤本或珍本。其中抄本和韩氏家族所著孤本图书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的图书版本。  相似文献   

10.
藏书章     
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印。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对于后人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以及鉴别古籍版本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