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升机具有"纵深跨越""垂直起降""独立悬停"等性能特点,相比其他飞行器更易于执行现场伤病员应急医疗救援任务.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均表明,直升机转运可以显著降低创伤及严重创伤伤员的死亡率.救护直升机可在平战时危险环境下对遇险人员实施伤员搜寻、紧急医疗救护和伤员立体后送,是空中立体救援的重要工具."5.12"汶川地震后,我...  相似文献   

2.
智能担架     
2014年初,学校组织了一次走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爱心活动.在体会他们喜怒哀乐的同时,也想为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而做出自己的努力.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当发生意外或生病时,担架是最常见的救援工具.救护所使用的担架种类很多,但运动方式仍是传统的人抬、手推,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如地震、恐怖袭击以及在战场上救援伤员时,传统的人抬、手推在救援过程中势必困难重重,救援者本身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3,(6):44-45
在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的四川芦山地震现场,活跃着多支救灾队伍。除了公众熟知的子弟兵、医疗、志愿者等队伍外,还有数支特殊的队伍———科技救灾队伍,比如,"小龙虾"、"蛇眼"、医疗方舱、旋翼飞行机器人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科技力量的加盟,让传统救灾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芦山地震发生后不久,江苏八达重工加急准备,将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救援工程机器人运送灾区。这个长着"长手臂、大钳子"的家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龙虾"。小龙虾看上去笨重却有着一颗聪明的"头脑",原本配备在小型机器人上的电业指令控地震现场的高科技仪器  相似文献   

4.
山地救援行动需要救援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处理常识,错误的施救方式和先期处理会令伤员致残或死亡。包括派出所、部队在内的基层应急人员应在专业卫勤人员的辅导下围绕急症处置、高寒病处置、伤员转送这三个多发问题开展简易的医学常识培训,可显著提高救援行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很多行业都加强了地震救援队伍的建设,队伍规模、装备都得到扩充。在配备的救援装备中,快速选择合适的救援装备对提高救援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总结多年装备管理、地震现场救援以及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的经验,结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扩编工作,对地震救援队装备的分类编码进行研究。制定救援装备分类编码方法,进行模块化,使用标签标识救援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救援装备的集成效率,加快地震救援队出动速度,同时在现场可以实现救援装备的快速查找,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德久 《科技创业月刊》2012,(8):130-131,135
云南省地处地震多发、频发地带,每次地震初期,辖区地州市消防部队在信息收集、人员搜救、生命救助等工作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编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地州市消防支队在装备、警力、通信、宣传、战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解决和改进。论述了如何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特别是地州市消防支队,如何提升地震初期应急救援能力,将是每位消防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黄毓 《今日科苑》2010,(9):28-33
汶川地震后,他和几个美籍华人为四川警方捐献了100万元,用于四川公安民警组团赴美国进行消防、救援、应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四川警方救援应急业务水平。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这些专业的警力活跃在地震现场,在地震救援方面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法制建设,其核心在于指挥机构。现在,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日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以及制度规范,理顺并完善相关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地震应急救援协调联动能力以及统一指挥能力。对此还应尽快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做出修订,尽快完成各种级别、不同类型的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训练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各救援力量地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全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应急救援经验,总结归纳出建设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和危害性均很强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也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先具体地对国外地震救援的新特点与当前地震救援应满足的要求进行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给予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以此来为我国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对我国汶川地震后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旨在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防震减灾、国防建设等领域提供详实可靠的震后相关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并试图通过本研究推动我国地震预测、防震减灾、工程抢险、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莹 《今日科苑》2011,(7):166-169
<正>近年来,地震灾害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愈来愈频繁,也愈来愈猛烈。似乎感到住在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都可能无法逃避地震的伤害,人类生命受到最严重的挑战。道格·库普(Doug·Copp)是美国国际救援小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灾难部经理。他将以自己丰富的救援经验来解析"地震活命三角区",希望这些自救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在地震中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萍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33,47
本文着重研究在汶川震例中应急救援志愿者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救援工作是一项极富风险性的工作,及时的将幸存者从废墟当中救出来也是救援队的光荣使命,确保救援队伍自身的安全也是国际普遍认可的救援理念,本文针对地震救援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探讨,分析了影响地震救援行动的因素以及救援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来更好地为地震救援行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震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其中,VAST卫星通信系统在地震救援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能将携带大量现场信息的图像、视频、数据传回后方指挥中心。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协调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地震灾害的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5.
护理学作为救灾医疗中的重要力量,值得所有人的关注,在救援医疗的过程中,护理学的医疗人员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大型或者特大型的自然灾害、事故等涉及公众人数众多的事故救援过程中,护理学的重要性尤为明显。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救援医学在救援的过程中,缺少护理医学就不能有效、持续的开展工作。当前,护理学已经成为救援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先后发生几次比较大的地震灾害,社会影响极大,给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对几次大地震的救援经验的总结,提出地震救援装备建设的建议,以便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是一项提高我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基础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包括震害防御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两个部分,文章介绍了项目的技术架构、建设成果和应用。通过项目的建设,提高了我区城乡建设的抗震水平,有效提升了全民防震减灾素质和知识储备,显著提高我区地震科技创新能力、灾情服务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系列机器人”是在“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研制”和“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研制”的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家单位共同协作完成。项目针对地震灾害救援的复杂性,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废墟搜救的机器人系统,包括空中旋翼飞行机器人、废墟表面/废墟洞穴/废墟缝隙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废墟内部可伸缩多指机械手,可在不同灾害现场环境协同开展救援,填补了我国辅助救援机器人装备研发的空白,在模块化配置、标准化接口、无线通信、嵌入式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地震等灾害救援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救援最终目的就是及时、正确的救援挽救灾害、受害人员生命,其核心是对生命的拯救,救援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矿山事故具有突发性、高危性和复杂性,矿山事故医疗救援涵盖事故现场矿山职工自救与互救、矿山救护指战员的现场初期医学救治和专业的医疗救护,其中救护队员的医学初期救治是上述三个内容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生命救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崩塌滑坡灾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诱发山地灾害更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位于地震区划烈度Ⅷ度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以此为试验线,打破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采用基于弹塑性理论的FLAC3D软件分析边坡在三种地震烈度情况下的地震动态响应,运用其在地震时程中的剪应变变化及位移判断其地震安全性,绘制了在小、中、大震共三种地震工况下的灾势分布图。从而实现了对该段线路地震时成灾规律及规模的预测,可为抗震加固工程方案规划,以及灾时制定抢险救援应急对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