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100米加速跑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速跑对百米成绩的意义 众所周知,随着百米跑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加速跑阶段的距离有明显的增长,速度有明显增快的趋势,对此,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们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又对加速跑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前苏联人的研究结果:百米跑成绩首先取决于运动员在起跑加速途中所能发挥的速度。德国人的研究表明:在成绩水平不同的百米跑运动员中,加速跑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存有明显差异,是百米跑全程中最重要的段落。  相似文献   

2.
世界优秀女子200米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决赛的8名运动员为对象,分析了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阶段的速度特征、冲刺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以及200米跑前后两个100米时间等,表明0~50米速度比较重要,50~100米段速度和200米跑成绩相关关系显著,100~150米段时间和200米跑成绩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该阶段对途中跑技术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一、对100米跑技术不同环节认识较为模糊关于100米跑的技术环节划分,我们更多的是从田径教科书上了解到的,一般将100米跑划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阶段,其中由于途中跑占的距离长,被认为是决定100米跑的最关键环节。起跑更多地依赖于运动员神经反应速度的快慢,起跑后的加速跑的目的是使身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如何进行更有效地加速跑,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进入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后,我国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通过动作频率来快速提高加速度,由于步频的快速最大化再加上运动员身体的特殊姿势,在这个阶段增加步长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百米跑技术原理和训练孔以仁(绍兴市少体校)1数学模型百米跑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阶段,它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下式表示:上式中v(t)为运动员的跑速,τ为运动员跑完百米所需的时间。从上式可以看出,如v(t)已知,则成绩τ可求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名田径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组采用放松能力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速度力量训练,结果表明,在100米起跑阶段,放松技术的作用并不显著,在途中跑和冲刺跑阶段,掌握放松技术对于提高成绩的作用显著,教练员在短跑的途中跑和冲刺跑训练中应适当地加入放松跑技术的训练,让运动员体会放松跑的概念,并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与比赛中,提高100米跑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施宝兴 《体育科研》2010,31(6):40-43
采用测力、高速录像及特殊的数据平滑处理方法研究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田径技术原理的探索。结果表明,支撑时期可以分为着地阶段和蹬伸阶段,蹬伸阶段可分前蹬,后蹬前段,后蹬后段。途中跑前蹬段是人体重心垂直方向向上加速的重要时刻,前蹬时下肢一定程度的垂直加速用力虽影响水平速度,但对提高垂直速度有积极意义,前蹬和后蹬前段是身体重心垂直向上加速运动的阶段。着地缓冲后的前蹬用力也是实现良好成绩的技术之一。途中跑着地和前蹬阶段失去的水平速度损失完全可以从后蹬中得到补充。着地点过近对前支撑阶段获得重要的垂直速度不利,支撑阶段离地前的20ms身体重心速度已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100米跑的放松技术是指:在 100米跑过程中,参与者对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合理调节,从而保持快速运动中机体的协调放松,促进体能的合理消耗,优化速度结构,以达到最佳成绩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 100米跑的放松技术可以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心理素质。尤其现在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其途中跑的最高速度已超过了 12米 /秒,因而为了合理利用和调动人体的最大机能能力,就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如何合理进行放松跑的技术训练,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借鉴。   1.惯性跑   在 80~ 100米的距离内,从起跑后加速跑 20~ 30米…  相似文献   

8.
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据采集法、影片拍摄法、数理统计法。2.结果与分析(1)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起跑加速段平均速度的研究(0~30m段):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在100m的比赛中,起跑至30m加速段时的平均速度比国外男子优秀百米A组和B组运动选手差且处于劣势。在加速阶段中,起跑至10m段是决定100m成绩的关键,我国百米短跑成绩在加速段应提高起跑至第一个10m段的加速能力。(2)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途中跑加速段平均速度的研究(30~50m段):我国男子百米前50m跑的加速能力最差,再加上起跑至10m段又比国外运动员差,累计成绩的差距就更大。因此,经…  相似文献   

9.
起跑后加速跑是练习者从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段距离。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的距离内尽快地获得较高速度。姿势如图一,其距离自起跑算起约30~50米,高手的加速区一般为50~70米,即起跑后的5~6秒达到最高速度。加速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成绩的高低,因此加速跑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动用运动学方法,对国内优秀速滑运动员新旧冰刀起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运动员使用新式冰刀站立式起跑的重心垂线至前支撑点的距离偏大;起动时身体前倾角度和后蹬角度普遍偏大,导致水平瞬时速度下降;痰跑阶段运动员是用高频率滑跑来快速完成转入滑行阶段内.  相似文献   

11.
对2013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张培萌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劳义两人的100m技术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张培萌的平均步长与劳义非常接近,平均步频略大于劳义,提示张培萌应加强步长能力训练,提高步长指数,而劳义应加强步频能力训练,提高步频指数;张培萌和劳义的起跑反应时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劳义应提高起跑动作质量和加速能力;劳义和张培萌途中跑技术中应缩短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劳义途中跑阶段支腾比例小于张培萌;张培萌着地缓冲时间短,能够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而劳义着地角小,支撑腿缓冲退让更加积极,有利于蹬伸发力;在后蹬过程中,劳义和张培萌应尽量减小后蹬角角度,增加摆动腿折叠程度,提高摆动速度,以优化蹬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百米飞人"劳义的成绩与世界冠军博尔特的成绩存在巨大的差距,对二者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比较,借此找出劳义技术上的特点与世界强手之间的差距,为我国的"百米飞人"劳义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研究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对2010年亚运会冠军劳义和2009年柏林世锦赛冠军博尔特两人的100m技术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劳义有较好的步长能力,与博尔特的百米技术差距主要在于他的步频能力、起跑加速能力及途中跑技术,在今后的训练中应保证步长能力不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步频能力和改善起跑、加速跑及途中跑阶段技术的合理性,完善整个百米技术突出自己的特色,那么劳义的百米成绩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九运会中国男子百米跑优秀运动员途中跑的技术录像解析,分析所获得的速度、角速度、步频、步长、单步各时相等运动学参数的具体指标,并与国内外优秀百米跑选手作比较,结果认为,九运会男子百米途中跑速度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因主要是步长的提高,但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步长不足;中国百米跑运动员应减少腾空时间以增大身体重心位移的支撑与腾空时间比;九运会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摆腿及摆臂技术差异较大,且摆臂时前摆不足后摆过大,使身体产生向前的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林瑛 《中华武术》2007,(10):20-21
一、10秒钟跑(一)10秒钟跑指按100米跑的技术,从站立式起跑开始,经加速跑、途中跑,快速跑10秒钟减速停下来。刚开始训练时,初中男、女运动员10秒钟跑的距离分别是80米、70米左右,随训练水平的提高,速度的进步,10秒钟跑的距离则相应增加。(二)练习方法及组数。运动员按100米跑的技术,快速跑10秒钟,具体跑多少米要视每个运动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运动中,百米跑全程技术,主要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几个部分组成.但是,在疾跑的途中跑衔接时有一个技术环节——二至四步的“自然跑进”,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自然跑进”在百米跑中的作用所谓“自然跑进”,就是在已经获得高速度的情况下,利用它的惯性,保持已获得的速度,顺势放松跑几步.好比骑自行车达到高速时,在你不再拼命用的瞬间,车仍能保持这一速度向前滑行的道理一样.“自然跑进”技术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从世界优秀运动员百米速度变化曲线表来分析,不少运动员在25~30米处都有一个平衡的“自然跑进”过渡,如前苏联优秀选手鲍尔佐夫、科尔涅留夫、希德谢尔(女),百米跑最好成绩分别为10”0、10”2、10”8,他(她们)在疾跑结束过渡到途中跑的瞬间,基本上保持了已获得的速度,而不是继续加速,短暂的两步“自然跑进”,为途中跑创造更高的速度作了良好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优秀运动员百米短跑加速模式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优秀短跑运动员加速跑各分段速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其加速过程主要有两种类型:快速平稳型加速模式和急速起伏型加速模式。对加速过程各阶段速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加速各阶段速度的增长,对加速距离、最大速度、途中跑速度、终点冲刺速度以及运动成绩,有各自不同的显著相关性。因子分析表明:加速平稳增长阶段的速度、途中跑速度、最大速度和终点冲刺速度是影响百米短跑最重要的技术因子;加速适度增长阶段的速度和加速距离是较重要的技术因子;加速快速增长阶段的速度是相对较次要的技术因子。  相似文献   

17.
短跑的全程技术,可分成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短跑的成绩由起跑的反映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时间和距离以及各部分跑的技术完成的质量决定的。要提高短跑的成绩,就要提高和发展这四个部分的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成绩是由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的速度成绩组成。所以,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建立速度训练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在速度素质训练上要全面系统地按计划安排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类速度的训练内容。在短跑技术训练上要合理安排下列训练内容:第一,短跑局部动作技术——着地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中华武术》2013,(1):13-14
100米跑是一个体能技能类项目,既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技术素质。本文对运动员起跑蹬离起跑器时蹬离角大小,加速跑阶段的后蹬角大小、步幅的大小,以及途中跑下肢正确的蹬、摆动作和上臂合理的摆动动作,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作用的运动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摆动腿对跑速的影响 ,采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我国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运动学特征等指标与身体重心速度、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途中跑中摆动腿最大摆动速度和平均摆动速度与支撑腿支撑时间显著相关 ,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与后蹬时间之间明显相关 ;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及垂直速度密切相关 ;支撑腿和摆动腿的角速度变化量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密切相关。提示 :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能有效提高缓冲和蹬伸速度 ,缩短支撑时间 ,提高途中跑的步频 ;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对加快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显著影响 ;加强和提高途中跑摆动腿的运动效果 ,提高短跑运动员下肢摆动工作肌群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