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使命。二者结合的理论逻辑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性的科学理论,易于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生根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以一种崇尚理性和智慧的道德伦理文化接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并在历史观、自然观、人性观和实践观上具有深度契合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赋新义、改形式、增内容、展外延和正规范的方式,在持续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推动和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发展的日益繁荣昌盛,不仅物质生活的需求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高,而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一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充实。在近现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发展的理论支撑与科学指南,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了解,人们为马克思主义所吸引,并渐渐将其融入精神生活中,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精神层面进行了“会面”。为了证明二者具有相互包容性,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差异性与同一性,从而说明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包容性特征与其价值,最终希望能将二者的包容性及其价值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必然包括了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发展的基础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弘扬着中华“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民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化,寻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解读--一个思维方式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性思维、人本思维、整体思维、和谐思维经过创造性诠释与现代转换,可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资源。即以感性思维“中和”理性主义,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以主体、人本思维倡导人的全面发展;以整体思维观照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和谐思维寻求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融会古今、辩证扬弃、东西互补、吸纳和超越后现代,把传统思维方式转化为可资当代社会发展利用的精神资源,真正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全面性、人本性、和谐性。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与时俱进,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实现了重大创新,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创新特色、实践特色和人本特色,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先进性与和谐性、人为性与为人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李茂山 《宁夏教育》2006,(10):18-19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便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学校,也很难自立于发展中的社会。我们理解:校园文化即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文化现象。这种“精神文化”关系到学校的过去的历史,今天的存在,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特有的精神现象狭义的理解为学校文化的一般存在形式。学校文化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学校的校容校貌、标示性的校园建筑、以及自然风光和优雅的人文环境是能见得到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因此,学校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欧洲的理论成果,传入中国竞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也就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有着美好构想的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二者真的能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文章就试图做这个工作,以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交融性与一致性。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土壤;另一方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这种内在的交融性与一致性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文化根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实践上积极探索、在理论上深化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功能和文化使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创造悠久历史的过程中 ,也创造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和振兴这种优秀传统文化 ,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深层次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这一提法,在理解上存在着欠准确现象。毛泽东所讲的"中国文化"不是特指传统文化,二者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优秀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支撑。而要建设好现代企业文化,除了要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优秀文化,还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成分,以达到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义利并重等优秀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定位是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个历史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具有超稳定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到了现代性的冲击和消解。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将是一个紧迫而又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发展的积累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中国文化要走向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不能割断民族历史;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又是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这决定了固守或复归传统文化同样无法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只能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正处于自我否定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以现代化的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着眼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生长与融合。当代新儒家认为传统文化本原圆满,外用不足,主张“返本开新”,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构建先进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前提。高校是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和辐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在先进文化的培育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价值观念体系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构建高校价值观念体系时,要正确处理继承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发展现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关系;借鉴优秀的外来价值观念与发扬本土性、民族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主导性价值观念和多样性价值观念、先进性价值观念和广泛性价值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文章认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是必须把握的重点,但是现代只有与传统和未来相联系才有意义,传统、现代、未来这三维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环节和外在方式。传统传播方式,包括书写传播、商品传播、留学传播等;现代传播方式,包括电讯传播、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等,它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门媒介为重要手段的新的传播方式;未来传播方式,包括集成化传播、数字化传播和云计算传播等,它代表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发现外国的学者对我们自己常常忽略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如此流连忘返……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要创新,而对传统文化一概加以否定。创新,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而言,是扬弃,不是否定!如果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那么,现代艺术与设计也将黯然失色,甚至会自我窒息而亡。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文化反思是实现文化转型的必要条件,是文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实现文化转型,改造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民族现代化的事业中,本民族知识分子应该起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应该走在前沿,应该带头文化反思,用现代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徽省区域文化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既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文章认为,要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对区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大力发展文化及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激发功能;利用区域文化特色与同质性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9.
探讨分析了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呈现出的民间文化形态,认为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以儒、道、阴阳、屈子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存,以家族观念、民间伦理道德、自由精神等文化心理与原始巫术、仪式等文化形式为代表的民间固有文化传统,以及以社会科学、都市文明、科技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20.
受着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