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9月17日,由新疆哲学学会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哲学一级学科和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新疆哲学学会年会暨’现代文化与新疆少  相似文献   

2.
新疆师范大学召开的现代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增强了推动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研讨会目的在于厘清现代文化的理论内涵,指导现代文化的理论实践,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为加快新疆科学跨越、实现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跨越式发展与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于6月25日至26日在新疆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主办。我校民族学是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自治区重  相似文献   

4.
一所谓"沙雅模式"新疆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重要的教师教育基地,责无旁贷地成为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骨干院校之一。新疆师范大学一方面开展在岗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狠抓学校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育能力培养,特别是积极探索,开拓新的实习模式,以提高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能力。新疆师范大学在南疆进行顶岗实习支教的"沙雅模式"就是这其中的一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二十年历史的回顾新疆师范大学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多民族、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学校历届领导和各族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由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四部分组成的办学整体框架,成为培养新疆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建校二十年来,学校已为自治区基础教育等各条战线输送了两万多名专门人才。今日的新疆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4):F0002-F0002
2006年中国哈萨克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8日至11日在伊犁师范学院召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民族翻译局、新疆社会科学院、自治区教育厅、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日报社、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伊犁州文联、《伊犁晚报》社、《伊犁河》杂志社等36个单位的111名各民族专家学者。伊犁师范学院院长赵嘉麒同志主持会议,党委书记洛合达尔汗同志致开幕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长柯赛江同志、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赛依山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新疆与中亚同处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新疆在开展中亚国别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新疆与中亚在文化传承、民族交融、宗教信仰以及跨境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关联与互动,又为新疆研究中亚问题提供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深厚的学科背景.“十二五”以来,新疆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中亚教育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贯彻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力抓手,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中亚教育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19日至26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唐代西域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议题主要围绕唐代西域与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理论与文学传播研究,典籍整理及文献考订,唐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在当下中国全面建设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新疆翻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科学发展观和新疆现代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在综合和借鉴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各种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文化效应研究"视角分析新疆多元一体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翻译文化安全问题。翻译文化安全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翻译文化"强疆"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文化翻译实践和文化翻译产业实现文化"强疆",增强新疆文化软实力,使疆外文明"安全"走进来,疆内"文化"自信走出去,达到文化双向交流和文明传承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受中国写作学会的委托,由新疆写作学会、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伊犁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世纪之交中国写作学研讨会暨新疆写作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会》,1997年8月5日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自治区社科联咱治区文联、乌鲁木齐地区部分高校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大学著名教授裴显生先生及内地部分院校从事写作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区内20多所高等院校的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写作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新疆鲁迅研究会、新疆公文写作研究会等发来贺信。开幕式由新疆写作学会会长黄齐光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及其文化转型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在哲学视域中,文化有三重维度:从广义分析,文化即"人化";从狭义分析,文化即社会意识形式;从生产力分析,即"文化生产力"。中国的现代文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理性精神和民主精神引领下,汲取现代工业文化精髓,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的综合文化系统。当代新疆民族文化要向现代文化转型,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型是新疆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其次,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最后,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新疆师范大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北地区高校中较早进行和开展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高校之一。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学科群包含有本科、硕卜两个办学层次,为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近年来的教学研究中,逐步形成了立足新疆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礼会的现实,把新疆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和现代化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的格局,并且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加大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教育、民族宗教、民族地区传统艺术、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和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重大领域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新疆师范大学党委提出的国际化方略之"中亚研究战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成为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中亚政治经济研究和中国西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上存在着"非文化"特征,管理者需要理清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校文化、制度文化的内在关系。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文化性缺失主要体现在办学定位要增强文化性、制度建设中的人文精神体现等方面。现代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制度文化的融合路径包括有效实施品牌战略、切实完善解决制度落实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口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96年9月28、29日,“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新疆鲁迅研究学会、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疆文联、新疆大学、伊犁师院、新疆教育学院、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联合主办,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来自全疆文化、教育、出版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一所谓"沙雅模式"新 疆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重要的教师教育基地,责无旁贷地成为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骨干院校之一。新疆师范大学一方面开展在岗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狠抓学校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育能力培养,特别是积极探索,开拓新的实习模式,以提高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能力。新疆师范大学在南疆进行顶岗实习支教的"沙雅...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书记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提出,反映了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以及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对推动新疆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代文化与跨越式发展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是伴随着新疆师范大学建校而起步的。三十年来,本学科植根于学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办学定位,以服务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为己任,依托教育科学学院及其它相关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获批自治区首个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硕士授权点;同年,成为新疆师范大学首批优先发展学科;2005年,成立新疆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建立了省部共建"教师教育综  相似文献   

19.
新疆师范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于1995年9月22-23日召开了“文化人类学与新疆文化研究研讨会”,乌鲁木齐地区的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区党委、政府有关单位的四十多名学者,以及来自美国、英国的3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新疆地区第一次以文化人类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各族学者围绕文化人类学与新疆文化研究的主题,就下列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文化人类学与新疆文化;文化人类学与新疆社会发展;文化人类学与新疆语言、历史和文学研究等.共有15位学者就上述议题宣读了论文,还有电位学者做了即席发言.新…  相似文献   

20.
摘要:新疆现代文化是新疆人民在长期建设新疆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发展出的承载意义的所有客体的表现。阐述了新疆现代文化的传播研究取向,要在分析信息生产、传递、交流的共有、共享过程中,把握个体参与新疆现代文化与培养现代文化意识的特性,以新疆精神为核心,建构一整套文化文本,实现通过传播培养社会“建设性认识”,实现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改写与改造;通过传播塑造和表述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从而以文化智化社会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