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排山倒海”“瞻仰”等词语造句;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教时一、出示开国大典挂图(或播放录像片段),揭示课题二、自学课文1.边读边画上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按照“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场布置”“群众队伍入场”“大典盛况”“阅兵式”“群众游行”给课文分段。三、检查自学情况1.讨论分段。2.检查朗读。四、学习第1~3段1.读…  相似文献   

2.
学习《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除了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作业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是建立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抓住“紧密合作”这一线索,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可设想如下:一、课前准备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及有关事迹,组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二、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时 :三课时。教具 :投影仪。 录音机。教学形式 :将学生分成六组 ,每组六人 ,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 .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介绍鲁迅 ,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介绍鲁迅及作者。二、各小组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音 ,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中高年级的生字词教学,也许大家都会觉得不值得一谈,又不是低年级,要如此的重视,只不过花那么七八分钟时间,还不是一切搞定,学生肯定能学会了,还用得着讲究怎么教吗?让我们来看两则苏教版第七册《动物园的晚上》生字词教学的案例:【案例一】师:请同学们自学生字词,并在书上画出来。学生自学。师:现在,我来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的小黑板)学生齐读、开火车读、抽读。师:同学们看看要注意哪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再书空一下。【案例二】师:请同学们自学生字词,在书上做记号,注意不同记号的用法。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书…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 2.朗读,默读课文,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4.进行简要复述课文的训练。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预习内容: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抄写下来,并完成课后作业1的读写内容;  相似文献   

6.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学习分清课文主次的方法。   三、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 :  一、理解父亲赞美花生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分清课文主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投影出示生字词 )  2.请大家谈谈通过课前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把生字返原回课文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为了方便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把课文中需要认的字抽出来编排在课本后面,也就是说这时生字已经离开了原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9.
关于英语教学怎样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介绍一些做法.一、以课文为中心,修枝强干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是讲授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应保证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学到手.我校教师教一年级课文时,鉴于短课文比较简单,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如果不太难于理解,他们都先让学生读读、练练,体味以后再讲.二年级的课文比较复杂,讲解逐步增多,讲解时,他们注意两个方面:1坚持就词论词,词不离句;就句论句,句子不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确切的词语描写景物的。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了。这时候什么季节到来了?说说在这个季节里你见到的自然景象。 1.板书课题:30.初冬读课题中的生字。初chu。正音。“初”是什么意思?(表示起头、开始。例:“初学”、“初中”。) “初冬”是什么时候?(冬天刚刚开始。) (说明:课题中的生字开始教为宜,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既要教生字,又要教生  相似文献   

11.
一、斯霞老师长期使用的"分散识字法"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12.
中年级的识字教材编排形式相同,均为“随语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将识字寓于阅读之中,便于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便于学生学习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使之变为自己的语言,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基础。 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步骤一般是: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兼顾认  相似文献   

13.
一、导言、揭题——走进文本师: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最喜欢读课外书,那么喜欢读民间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好不好?生:好。(师板书课题:九色鹿;学生齐读课题)二、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出示带有生字的一组词语,学生练读)师:你们真聪明,不要老师教就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课文中还有一些长句子,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能读好。(出示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个长句子,学生练读)师:读得好!如果把这些词语和…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看图学文。二、教学要求: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重点放在第四自然段。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看图。学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准  相似文献   

15.
一篇课文有很多词和句,不需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个个都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有心人,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仅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怎样学。我以《蚂蚁和蝈蝈》这课的第一教时为例,来谈谈我是怎样在备课时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在寒冷的冬天悲惨死去的故事。在特级教师王兰、刘军老师亲自指导下,第一教时我是这样制定教学目标的:让学生读懂、读好课文;识记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写;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预习不能走马观花或流于形式,而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掌握预习方法。 一、明确目的,首先通读全文。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是:划出生字词、中心句,再通过查字典弄清生字词,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必要时,对课文进行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这样的预习,为教师以后的讲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 设计思路 把生字词的教学与对句、对文的理解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边讲读课文边讲读生字词的方法,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来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8.
随文识字主导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这使得学生在识字时可以有语言环境支撑,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其主要表现四个方面:首先,课型的特点比较突出;其次,时刻学习,在生活中也要学字,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第三,识字要有深度,要渗透汉字的博大精深;最后,对词汇的理解水到渠成。每一个生字在课文中都存在相关的语言环境,而随文识字要求的就是将这些生字融入到语言环境中,使学生在习文的同时识字,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黄鹂和山雀是益鸟,卷叶虫和梨椿象是害虫。2、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前预习: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二 2、查解新词,划出疑难。教学过程: 一、  相似文献   

20.
上学期我们重视了词汇教学,在启发工作、初步了解课文、生字新词教学、分析课文、朗读指导、复述以及布置作业等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渗透了词汇教学的因素。一、在启发谈话之后,初步了解课文之前进行词汇教学。这时所教学的词汇有两种:一种是专门名词,如“斯大林的学生时代”一课里的“约瑟夫”“高加索”“毡帽”等;一种是比较艰深的词,如“脏手受屈”一课中的“委屈”。这些词在启发谈话之后教懂学生,可使学生减少初步了解课文的障碍。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我们教学这些词是联系课文进行的。如王世镇老师教“约瑟夫”“高加索”,就联系课文告诉学生:“约瑟夫是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小时候就是在高加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