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自2012年启动中高职衔接项目试点以来,中职本科"3+4"衔接项目从2个增加到96个、中职高职"3+3"项目从70个增加到356个,已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如何使体系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笔者提议:一、进一步促使政策落地生根。《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我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应加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力度,尽快出台相应支持政策,让应用型本科学校主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产业经济全国领先的地位、大众对教育消费日益趋高的需求、职业教育赶超发达国家的定位为研究背景,以一般系统结构理论有关系统自我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原理,依据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针对江苏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试点工作五年来的得失曲直,文章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坚守高职办学定位,优化体系内部结构,适度扩大"4+0"专本联合培养和"3+3"中高衔接规模、试行"3+4+0"职教连读直通车项目,初步实现职教体系内部的真正贯通,建立系统自组织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探索切实可行且更为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汪锋陈刚 《江苏高教》2017,(12):104-109
以江苏产业经济全国领先的地位、大众对教育消费日益趋高的需求、职业教育赶超发达国家的定位为研究背景,以一般系统结构理论有关系统自我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原理,依据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针对江苏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试点工作五年来的得失曲直,文章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坚守高职办学定位,优化体系内部结构,适度扩大"4+0"专本联合培养和"3+3"中高衔接规模、试行"3+4+0"职教连读直通车项目,初步实现职教体系内部的真正贯通,建立系统自组织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探索切实可行且更为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2012年江苏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先后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等4所本科院校合作"3+4"中本衔接项目,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张家港薛峰:感觉目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更多的是依赖学校与学校的衔接,还缺乏制度上的衔接,包括从课程体系到职业能力培养方向的制度构建。像我们这边,"3+3"的培养方案就是由中专和高职相互讨论商定后试行的。高职其实还好,一些本科类院校估计还放不下身段来研究技能培养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中高职衔接是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就是分了段,由不同的学校实施所带来的困扰。学制衔接要做好课程体系的衔接、专业培  相似文献   

6.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打通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了中职与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本期内容是"‘优秀'是怎么炼成的"系列专题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我省中高职衔接专项课题研究里获得"优秀"评审结果的唯一一项"3+4"衔接课题"中高等计算机专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相关成果。如果说"3+3""3+2"等衔接方式基本上还只是创新了职业教育内部学制衔接的形式,那么"3+4"就是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范畴,真正连缀好现代职教体系中纵向贯通的重要一环,打通了职业教育向上进阶的途径,因此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观察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3年,是一所主要培养交通运输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秉承"知行合一明德致远"的校训,坚持"立足交通、以人为本、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围绕现代交通产业链,构建专业建设平台,校企互动、工学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鲜明的"依托交通、服务交通"的办学特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系统培养职业人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超前谋划,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服务"大交通"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2012年起,经过学校申报、教育厅审核批准,陆续与3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进行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全省有71个体系建设项目进入试点,包括"中职3+2(含4+2)或3+3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等类型。我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自此拉开大幕,开始了全面动员、精准深入的实践之路。此后,我省中高  相似文献   

10.
中高职衔接作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一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职教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契合度差,专业设置衔接困难;课程内容重复或断层,课程体系衔接失效;就业岗位职业标准界定不清,职业能力衔接模糊。采取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逐层推进的技术路径,细分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构建中高职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模型,以解决中高职衔接的本质问题,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1.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开展了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试点项目。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有具体衔接内容。要积极更新职教观念,明确中高职学校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高职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合理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课程衔接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实现有效贯通的关键所在。文章就常州工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衔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立足实际培养实践过程进行教学改革,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用人单位就业市场需要的课程衔接建设思路,并就培养目标的定位、衔接式课程模块设计、主干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衔接等方面具体方案进行介绍。同时就各模块的衔接、主干课程建设、教师教学等方面提出继续改进与完善的措施,并对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策略和对策。通过分析讨论,对发展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教集团办学框架分析当前"3+2"模式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职教集团办学框架下,以项目管理运行方式推进"3+2"模式中高职衔接的实施路径,为建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获批的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常熟理工学院与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经合作院校、行业企业三方研讨,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合作的建设思路,统筹制定了"四阶段双重循环"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转本"转段考核方案,构建了"两体系五平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5.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纵向递进与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思路,构建了"二层次、三类型、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在垂直(继续性)与水平(整合性)的衔接,以达到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工作在基层职教第一线的教学管理者,从2012年起,我全程参与了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申报、课程体系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招生、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回想当初项目申报时我的想法很简单:一,这是好项目,尤其是"3+4"和"5+2"项目,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二,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阶梯,是招生的一个亮点;三,更多的是面子工程,如果项目没申请到,感觉是工作做得不到位。但是随着两年来试点项目的实施,我的理念和观念都在转变:一、明确了中高职衔接的建设目标,明晰了现代职教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近两年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上百花齐开,先后与淮海工学院、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程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和高职校之间的中高职衔接,有序实施"3+3""3+4"分段培养。2 014年,学校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和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业招生630人,占学校总招生计划的22.5%,改变了学校原有的以中职为主、高职为辅的办学格局,提升了学校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有效衔接机制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主要目的。分析了“3+4”衔接培养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可行性。以金陵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3+4”项目为例,从项目的组织领导、分段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与质量管理、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分段衔接培养的策略和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导读     
<正>2012年,江苏省在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程中,率先试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分别设计和试验了中职与高职"3+3"衔接、高职与本科"3+2"或"5+2"衔接、中职与本科"3+4"衔接等分段衔接贯通培养项目,在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到目前为止,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项目(以下简称"贯通项目")的试验已经逐步进入到"转段衔接"的实践操作阶段。由于贯通项目所涉及的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双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等关联方面在理念、价值观、期望值上存在着角度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衔接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与创新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和难点。常州市审时度势,强力推出重大举措,率先在全国实施中高职衔接的"3+4"培养模式,实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3+4"中高职衔接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质量保障,需不断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