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新文学运动初期崛起的两大重要文学社团之一的创造社,从1921年6月创建至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停止活动的十年间,先后在上海编印过《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每日刊行)、《洪水》半月刊、《创造月刊》、《A.11》周刊、《幻洲》周刊、《文化批判》月刊、《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文艺生活》周刊、《新思潮》月刊等十多种期刊。其中的《洪水》半月刊,是衔接创造社前后期的一个重要刊物,它标志着该社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而复     
周而复,原籍安徽旌德,一九一四年一月生于南京一个小职员家庭。一九三三年秋,进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开始写作诗歌和小说,并同田间等合编《文学丛报》,与张天翼、欧阳山、草明、沙汀等编辑《小说家》月刊。一九三八年夏,大学毕业后到延安,第二年秋到晋察冀边区,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从事部队文艺宣传工作。一九四二年冬回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写了歌颂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短篇小说和记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高贵品质的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断片》。一九四四年到重庆编辑中共  相似文献   

3.
1989年,华岳出版社出版了赵清阁的散文随笔集《浮生若梦》,内收一篇文尾落款写于1981年12月的《(落叶)小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工会和农会●邓伯良我国最早的工会是上海机器工会。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为了发动和组织工人,成立了职工运动委员会,并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和《劳动界》周刊。10月3日,上海机器工会发...  相似文献   

5.
《南鸿》周刊是张闻天主编的第一份刊物,1925年3月30日《南鸿》周刊第1期在重庆正式出版。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之前,点燃重庆新文化运动火焰,推动重庆思想启蒙运动。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期间,高举新文化运动旗帜,把重庆“变成一个大造反的世界”。《南鸿》周刊的遭禁,张闻天被迫离开重庆重返上海,成为张闻天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1,(24):2
萧军(1907-1988),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萧军。辽宁省义县人。青年时代曾在军队中生活。1933年与萧红共同出版小说合集《跋涉》。同年到上海,在鲁迅指导下从事文学活动。1935年出版《八月的乡村》,描写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到延安、武汉、临汾等地参加抗日文化活动,1940年去延安。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建国后曾任  相似文献   

7.
以上是《手脑相长歌》的手迹复印件,原载1934年5月16日《生活教育》半月刊第1卷第7期封面。这首歌最先出现在陶行知发表于1932年9月20日上海《消息》月刊上的文章《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中。文末有3首歌《,手脑相长歌》是其中第3首。1932年11月28日福建教育厅《教育周刊》第137期发表了陶行知在国立暨南大学教育学系的演讲《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文末也用这首歌劝大家手脑并用。1933年7月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的《知行诗歌集·幼苗集》中选录了这首诗。1944年1月15日时代印刷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本…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詹安泰全集》,第四册收录詹安泰诗词作品,是目前收录詹安泰诗词"最齐全完备"的版本。但《詹安泰全集》由于编辑范围的限制,多有遗漏失收。从民国时期《二师周刊》、《生存月刊》、《海滨》、《京沪周刊》四种刊物中辑得詹安泰诗词18首,其中诗4首,词14首,按照发表刊物和时间分类,在诗词后面略加按语,采用新式标点重新断句。  相似文献   

9.
领悟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中国职业拉力赛及场地赛车手,作家,《独唱团》杂志主编,《亚洲周刊》2009年"风云人物",《新世纪周刊》2009年"年度人物",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涉足音乐创作并有专辑出版。著  相似文献   

10.
公朴先生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出版事业。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和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和艾思奇一起编辑《读书生活》半月刊,后来成立“读书生活出版社”(以后改称读书出版社)。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武汉和沈钧儒创办《全民周刊》,不久与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刊,出版《全民抗战》。四十年代初,公朴先生到云南,在昆明创办北门书屋和北门出版社,为西南大后方进步文化事业服务,一直到他为民主而献身的那天,才停止了工作。读书出版社作为三联书店的组成单位之一至今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群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11.
1933年7月,臧克家在闻一多、王统照等资助下,自印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第二年三月,由开明书店再版。《烙印》一出版,天津《益世报》、《大公报》、上海《文学》、《文艺月刊》、《现代》、《诗与散文》、《新垒》、《申报》,北平《众志月刊》、《晨报》、《中和报》等众多报刊先后发表了十四篇评论文章,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12.
萨坡赛路204号,是丁玲在上海生涯中值得纪念的一处住址。从一九二八年秋至一九二九年夏,丁玲、胡也频、沈从文三人在此联合发起成立了“红黑出版处”,编辑出版了《红黑》月刊、《人间》月刊和“二○四号丛书”。他们的合作与努力,在上海文坛有较大的影响,曾在戴望舒、施蛰存、杜衡之外,被誉为又一个“三个火抢手”。丁玲由此创办刊物,发表作品,开始了从《红黑》到《中国》漫长文学编辑工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今年入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0位候选人的名单,作家韩寒名列其中。《时代》周刊方面公布的官方理由是:这位27岁的年轻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学辍学经历为背景的第一本小说后,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一九二六年冬,陈鹤琴在南京发起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研究组织。最初,个人社员只有十几个,团体社员有当时的中央大学实验学校、鼓楼幼稚园、晓庄师范等三所学校。鼓楼幼稚园负责出版《幼稚教育》月刊。以后,南京五个市立实验学校,两个省立实验小学也相继加入了幼稚教育研究会,社员也逐渐扩大到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广州、北京等地,幼稚教育研究会便改名为“中华儿童教育研究社”,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的良心不要这么抬不起头来,有错误就检查,就改嘛。要虚心冷静,不要失去信心……”1979年初,萧乾被错划成右派的问题得到平反后,巴金又最早一个给他写来信祝贺。巴金和沈从文初次见面是在上海,1932年,南京《创作月刊》的主编到上海组稿,请巴金到一家俄国餐厅吃饭,从青岛  相似文献   

16.
孙岩(1919-2005),河南开封人,文革后教育部第一任幼教特教处处长。1937年,孙岩同志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1940年毕业于延安马列学院,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审科职员,米脂女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抗战胜利后在重庆《新华日报》、上海《群众周刊》、香港《群众周刊》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保育院副院长。195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历任北京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北京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校长、北京市教育局中教处处长等职。1978年4月担任教育部普教司幼教特教处处长。1983年离休。在教育部工作期间,她…  相似文献   

17.
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县人。1916年入渐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从师陈望道、朱自清、夏丐尊、刘大白等。1922年4月,为章太炎的“国学演讲”作记录,后出版《国学概论》,成章太炎入室弟子。1923年起,先后任上海艺专、暨南大学教授。1931年创办《涛声》周刊,鲁迅为其撰稿。抗战烽火燃起,他作为战地记者首次向全世界报导台儿庄大捷。1941年,他受蒋经国委托,创办《正气日报》。1949年在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7月,只身移居香港,任《星岛日报》主笔,并创办“创垦出  相似文献   

18.
上海第一份近代报刊——《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创刊于1850年8月3日。11年后,《北华捷报》集团创办了《上海新报》,初版于1861年11月,为上海最早的中报纸。创刊时为周刊,半年以后,即从1862年5月7日起,改为双日刊,逢周二、四、六出版。至1872年7月又改为日报。该报的《发刊启》简要说明了其创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陈独秀仍任主编。1920年初,编辑部又迁到上海。同年12月,陈独秀到广州,此期间由陈望道负责编辑部工作。该刊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由瞿秋白任主编,在广州出版四期,再次休刊。从1925年4月起为不定期出版,1926年7月停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网消息,研究者从1930年6月1日出版的《旭日》月刊创刊号上发现了沈从文的佚文《男女谈》。《抛日》是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旭日社出版发行的,该刊设有论著、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