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6,(21)
正最近几年我多次深入到三山五岳等名山大川中去写生,或速写、或水墨,"搜尽奇峰打草稿",颐养胸中丘壑。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对传统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故纸堆中,而是要还原古人所走的路、所处的环境。到了现代,我们所讲的写生,即不同于古人的写生,也不同于西方绘画所讲的写生,古人写生强调的是写其"生气",西方的写生强调的是对景的"现场感与即视感"。我所强  相似文献   

2.
刘岩 《收藏》2015,(3):172
刘岩先生作画没有固定程式,没有刻意的符号语言,他既不故作深沉,也不凭空臆造,创作方式平实、单纯。他注重写生,每到一地必细心观察,选好写生创作角度,记录感受,尝试感悟新的笔墨语言,为传情达意寻找最佳的表现方式。欣赏刘岩先生的作品,每每感到单纯而又丰富,一股饱满、活脱的气息扑面而来。古人论诗,注重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的过程,这是从现实世界到精神世界的过渡,也是意境生发的必由之路。刘岩先生的山水画创作也是如此,简单说,就是写生、提炼、升华,他借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经由自己的艺术创作,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马起来 《收藏界》2010,(8):88-91
清代历时二百六十余年。清前期的山水画有“摹古”与“创新”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革新的一派,强调个性解放,提出“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他们不受古人约束,自辟蹊径,代表画家有“四僧”(渐江、髡残、朱耷、石涛)。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鼓励的时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在行军打仗时认为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强调的便是“士气”即进取心和积极性 ,而这类“士气”的建立便在于“鼓”(可理解为鼓励、鼓舞)。今天在教学中也应多采取鼓励教学法 ,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这对鼓舞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其学习积极性显然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邵大箴 《收藏》2011,(6):I0045-I0047
我饶有兴味地欣赏了何昌林先生的山水画和他撰写的题为“写生为大”的文蕈。它们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因为他画的是他面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没有按照某一种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模式画画;他的文煮,说的是实实在在的山水画问题,有理论,也有自己的创作体会,不是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不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5)
正中西方艺术文明史都出现过"写生"这个词。在中国,"写生"从五代"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的腾昌祐到宋代"写生赵昌"的绘画发展中获得了意义。此后,凡国画临摹花果、草木、禽兽等实物都叫写生;摹画人物肖像则叫写真。那么,写生的意义何在呢?写生,就是要写物象的本来面目。说到本来面目,我们会想到拍照片。实际上,照片尽管可以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对未来体育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对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理论模式。中国古人认为,“气”是人类生命体的物质原素,也是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原素的物质(“气”)一般称之为“精”,其蕴含的功能则称之为“神”,具体表现为“气”的物质代谢运动,即“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决定生命运动的盛衰。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阴阳只是生存环境的结构,阴阳运动形成的“和谐”才是生命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内经》指出,“和谐”不是阴阳比例的算数平均,而是依据内外生存环境变化调整阴阳的比重,使之成为一种最佳结合状态。并称之为维持正常生命运动的“圣度”。中国古代将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分为“内伤”(社会心理因素)与  相似文献   

8.
李晖 《收藏》2009,(4):46-49
这里请大家共赏的,是四幅珍稀的古人画作。它们的作者,乃晚明闻名文坛艺界的书画大家程嘉燧。程嘉燧,字梧冈,又字孟阳,其作品钤印和友人对他的称谓则多用“孟阳”。  相似文献   

9.
近些时候,体育界对体育或竞技体育能不能“超前”的问题,颇有争议。笔者也想就此做一些粗浅议论。何谓“超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体育或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超出国家的经济水平。但对于“国家经济水平”的含义,却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并由此对可否超前作出不同的解释。国家统计局一份资料指出,世界银行衡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工作,是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的。我国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属于低收入国家,按照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到2000年可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的水平,即相当于我们所讲的小康水平。而那时,我国要建成以竞技运动水平为鲜明标志的体育强国。这就是超前。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之悲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新 《武当》2004,(3):3-5
我们所讲的中国传统武术,指的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民间”,是泛指官方之外的三教九流,“非官即民”。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乃在“文化”和“技艺”两一个方面,这也是它在历史上历尽劫难而不死,硬撑到今天,仍被世人青睐的主要原因、从文化方面讲,中国传统武术不是单纯的  相似文献   

11.
砚边偶记     
孙文忠 《收藏界》2012,(6):122-123
能成为经典的作品,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完美的绘画技巧;二是独特的个人风格;三是鲜明的时代感。 诗意化的山水作品是有生命体验的山水,是能感人至深的山水。 艺术创作要有激情,而激情源自生活。 山水画写生,不能仅写山川之形,要遮蔽对象琐碎的真实,透过其形,写出山川之骨、山川之神,这是由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方法特点之一,是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强调靖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常见到这种情况:不少的学生认识到长跑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对跑产生感情,就能冬夏坚持不断的晨跑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参与体育全球化的进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盛芳 《体育学刊》2006,13(5):29-32
中国参与体育全球化的起始时间要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在融入到体育全球化的百余年历程中,形成了3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发展特征。即中国参与体育全球化进程的速度在加快,以吸收和接受西方体育文化为主,经历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吸收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促使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显著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以资源“流入”开始到逐步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使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4.
于浩 《体育教学》2008,(1):22-23
一,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校本课程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的建设及其成效。校本课程不同于本校课程,本校之“本”仅是人称指代,意为“我”或“我们”。本校只是确定了学生校正在使用或实施的课程,没有确定学生校课程的性质。本校课程可能是在多种课程中选择了一种;也可能是以借鉴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中常讲的“劲”不同于一般的力,是太极运动中特有的一种力量素质.劲与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太极之“劲”有内劲和外劲之分又有整体性,是一种整体劲,在实际运用中均以整体形式发放出来.文章从古人论述和现代科学角度对太极拳的整体劲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太极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充实.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23)
正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山水画家都善写生、都喜写生,宋代郭熙在写生中感受到山的神态和气质,"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提到太行写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清代画僧石涛是"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则将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在写生中创作。我个人十几年的体会,写生其实是一种融入,是以心接物的一种思考,一种向大师学习,向自然学  相似文献   

17.
厉智 《新体育》2006,(3):54-55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将会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中国人的视野。国际奥委会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火车头”,那些来去匆匆、“神秘兮兮”的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则是这个“火车头”的驾驭者。从“家庭席位”到取消终身制国际奥委会实行委员“逆向代表制”,即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国际奥委会在委员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代表,而不是他们的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奥委会的代表。这种独特的代表制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其目的在于确保国际奥委会这个“火车头”的独立性。国际奥委会成立时有15名委员,大都由国际奥委会创始人顾拜旦指定,多为…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尚力思潮”中的分水岭。他第一个提出了“心力”启蒙的问题,他继承了严复但又不同于严复。在严复、鲁迅、毛泽东所形成的“正反合”的辩证法关系中,鲁迅居于“反”的位置。他的思想来源于达尔文主义、西方浪漫文人和中国民粹主义的代表章太炎。  相似文献   

19.
古人惊异于佳句,有“迥出意表”之说,感佩某人才情多端,遂叹“知之不尽”——这两句话,挪来言说张仃先生的画道,再恰当不过。先生功业,多有专论在前。近日得见先生晚岁素描风景写生,赏读再三,惊喜莫名,却不知如何下笔议论才好。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4,(8):168-169
孟新宇在他的油画中运用了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样式,运用了民间美术中强烈的色彩对比,运用了敦厚古朴的造型手法,而相反则远离了西方焦点透视的构图方式,远离了印象派条件色写生的技法,远离了写实主义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观念,试图营造一种东方意境,运用东方技艺,创作出东方人喜闻乐见的油画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