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14,(10):56-57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媒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被公认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时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全新变化,综合运用大众传媒、涉外活动、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作用,努力在国际上发出正面声音,塑造正面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创新传播理念,提升国际传播的说服力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传统意义上内宣、外宣和网宣  相似文献   

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新时代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2023年,多地启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明显提速,且下沉趋势明显,同时面临地方媒体规模有限、文化壁垒仍存、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挑战与阻碍。新征程上,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树立全球视野,将打造战略型、创新型、联动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媒体业态融合,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智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传播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双向交流增加,对外宣传开始向对外传播转变。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传播环境内外一体化加强,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之间的信息鸿沟迅速缩小。有效的传播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形成合力。长期以来,三个层面战略与策略的研究制定工作很大程度停留在研究阶段。奥运会的召开,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为改变"西强我弱"的现有国际传媒态势,树立正面、良好的国家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地方是西方社会认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念,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一扇窗口。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程中,江苏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用国际化的视角传播江苏声音,讲好新时代江苏故事。  相似文献   

6.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国际传播的力度,这既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全球化态势下传媒市场的发展规律。从电视国际传播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在布局上仍存在重内容、轻渠道的问题,在主体方面则存在重官媒、轻民企的问题。本文以四达时代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在非洲市场的渠道建设、节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举措,探讨中资传媒企业"本土化"的策略,以及对强化我国电视国际传播能力的作用。渠道:中国电视国际传播最大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3,(12):62-62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做好国际传播的大格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机制的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引导它们把企业经营活动与展示国家形象结合起来。要扶持一批面向国际的智库和非政府组织,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更多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地方对外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特别注意发挥边疆省区地缘优势,把国家层面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边疆省区的对外传播工作结合统筹起来,把有关地方的工作机制、品牌项目利用好,形成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倩 《文化学刊》2023,(4):41-44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多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社会中,我国不断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儒家文化也在不断走向世界,赢得国际社会的赞同与认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儒家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提升,对于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妥善应对跨文化交流中频发的失语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随着我国与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日趋密切,外宣翻译被摆在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因此,本文立足于国际传播力建设背景,探讨儒家文化外宣的实现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影视国际传播是国家整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诗画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动画国际传播项目,着眼数字赋能国际传播,运用创新的技术表现,融合中国诗词、绘画、节气、美学等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高密度传播,也为中国风动画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了内容方向、技术革新、渠道铺设的新尝试和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国际舆论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等问题上,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客言论及媒体报道多有偏颇不实之处,涉华舆情走向仍不乐观。中国媒体记者被美国限制签证有效期,传统国际传播渠道遭遇重重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复杂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外宣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旗帜。作为一个基于中国语境的全球公共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道义高峰,将有效助推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面对这一重大政治命题,中国的对外传播者必须在完整、科学地把握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讲好故事,讲清逻辑,讲准价值。要在政治站位高、理论准备足、国际视野宽上下功夫;要准确预期、理性应对构建进程中的舆论"反差";要精准定位受众群体,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话语转换,陈情与说理相结合,宣介传播好大国责任;要精准地设置议题议程,回应好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国际热点;要促进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坚持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多元渠道传播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高端交流平台及智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将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和共同发展成为我们未来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实现多元文化传播格局,这一重要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经过五年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传播事业在平台建设与全球布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中国声音仍然不强,传播效果有待提升,议题设置难以与西方大国抗衡,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正全球本土化是当今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经营策略,也被国际传媒集团广为运用。中国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如何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开展全球本土化传播,提升传播实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际传播领域,由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存在文化、传统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地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人们使用媒体的习惯、接触媒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即全球本土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传播面临“西强我弱”的不对等地位,需在多个关键方面加强努力,以重塑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首先,在内容设置上,应系统整合中华文化的多元元素,深入挖掘其深厚底蕴,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遍价值;其次,在传播对象上,应形成差异化的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设计相应的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效果;此外,新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创新表达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创新;同时,不断丰富传播渠道和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宽中国文化的国际视野与影响范围,引领全球文化交流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18.
2023年,各地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加速,标志着从中央到地方的矩阵式、立体化大外宣格局进一步完善。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重点包括渠道建设、内容生产、智库服务、人文交流和品牌塑造等五个方面。同时应认识到,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既要解决地方实践的复杂问题,也要直面与中央媒体相似的困境。应把握人才培养、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平台渠道和资源整合等多个关键要素,协同发力,让世界读懂中国,实现地方国际传播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13,(4):13-14,55,1
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极其关心我国国际传播建设,他们认为,要全面正确理解中国梦,需要大力加强对外传播工作。我们应该更注重对外传播的软件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要引导和传播正能量。在提升对外传播软件上,他们认为,一要知己知彼,二要超越差异,三要用事实说话,四要打动人心。他们提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与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是有共性的,要注意其与世界文明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20,(1):70-72
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历来受到国际资本和跨国企业的青睐。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跨国企业地区总部700余家,连续多年蝉联我国大陆城市之首。为发挥好驻沪跨国企业在上海国际传播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从2014年开始,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和上海日报社牵头建立"驻沪跨国企业国际传播合作交流机制"(以下简称“交流机制”),成立“跨国企业传播俱乐部”(以下简称“跨企俱乐部”)。经过五年多发展,交流机制已吸引230余家驻沪跨国企业参与,覆盖了多个领域的全球五百强企业,对上海丰富国际传播主体、拓宽国际传播渠道、提升国际传播能级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