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包括基本社会制度建设,建立基本社会制度属于重大制度创新。基本社会制度对应于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在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方面起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至今尚未正式提出基本社会制度概念。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理顺上位制度与下位制度的关系以及制度变迁和调整社会结构都有建立基本社会制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与基本社会制度创新紧密相关,当下,基本社会制度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关键。马克思的制度分析框架对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引入新制度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认识问题。我国基本社会制度创新的条件已经具备,以改善民生、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为指向的制度创新势在必然。基本社会制度创新既有总体目标,也有具体目标,其创新的途径主要在于国家供给制度,基本社会制度的非均衡状态和成本收益模型指示了创新方向及路径。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主张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首要主题。实现社会正义,需要寻求恰当的正义原则规范社会制度,而个人的正义责任仅仅在于服从和维护这种正义的制度。科恩对制度进路提出批评,认为规范社会制度的原则同时也适用于个人行为,就促进社会正义而言,制度并不占据特殊地位。然而,科恩的反驳并没有削弱制度进路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和回应这个批评,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制度、行为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通过教育政策法规促进教育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成就平等、受教育者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基本实现了社会平等的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通过教育平等走向社会平等的发展策略,对我国制定教育政策法规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公平观内涵包括:社会成员公平支配自然资源,公平参加和支出劳动,公平交换劳动,公平地享受自由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体现公平支出劳动的公平观,又规定了平均的生产效率标准,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社会制度因素影响公平、效率、平等的有机统一:资本主义制度使公平和效率相对立;社会主义制度使公平和效率实现有机统一,并且,通过发展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追求一定程度的平等,这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共产主义制度使公平、效率、平等实现有机统一,这个境界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彼此斗争的伟大时代。评判社会制度优越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看那一种社会制度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是先进的优越的;凡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是落后的腐朽的。我们讲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制度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主要是指它比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7.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转型中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转变激进的政治思维,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保持民主与民本的必要张力;在中外政治思想贯通中实现目标平等向过程平等的转变;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政治文化的吻合。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还存在政治现象的情况下,平等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具体而言,平等有助于维护社会政治心理稳定,保证社会成员在交往中保持心理平衡,并具有较为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从整体上保持对既有社会制度、政治权威的认同,维护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稳定;同时,平等是民主的基础和保障,平等的任何发展势必推动民主新的飞跃,从而促进政治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都是以一定的终极价值为基础的。马克思的自由理念是共产主义的最高本质,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而把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控心价值,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中发生重大失误的重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包涵平等价值观念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中的“自由”理念与作为终极价值意义的基本原则——完全的社会平等的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公平即公正和平等,是指以一定的价值规范对人们的权利或财产在性质上和数量上平等状况的推断。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1.
制度正义是指社会制度可以充分保障公民的安全、平等、自由等基本权利,有效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自由是人们对客观性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与制度正义关系密切,制度正义是实现人的自由的重要前提,人的自由是制度正义的价值目标。应从制度正义和人的自由出发,探究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好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制度,要实现这项社会制度,就要弄清该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和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崭新的社会制度。这一社会制度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都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作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变化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政治权利的平等、权力分配的平等和民族文化平等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政治权利的平等、权力分配的平等和民族文化平等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道德在本质上不仅是自律性的,更是他律性的,而道德他律性是通过社会制度安排和规范约束来实现的.他律性也是作为公共道德一种重要形式的公民道德的基本属性之一,公民道德建设不仅仅靠道德教育就能实现,它有赖于他律性的社会制度和规范的合理安排与供给.制度安排为社会制度体系的建构提供必要的基本价值理念、道德价值论证和社会道德资源支撑.社会制度构成了社会道德秩序的建构基础和新视域,社会他律性的外在制度约束和规范,是维持社会正义和社会道德秩序建构的基础;社会制度为社会道德秩序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性资源,也是个体追求道德自由的秩序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同学对社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制度三个概念模糊不清,在实际运用时经常乱用,为此,很有必要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制度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其中经济制度是基础,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中的各项制度都由经济制度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当今世界存在两种基本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历史内涵及其实践走向的理论范畴。把握历史方位是社会制度架构的保证条件,社会制度建设是探索历史方位与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两者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之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社会理想、实践运动与社会制度的逻辑链条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属性予以确证,而且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上集中体现了把握历史方位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9.
劳动平等既是产生于商品经济的“普世价值”,又是贯穿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制度规则.只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平等才取得社会价值体系的主导权,才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经济关系.劳动平等与其所反映的社会主义经济现实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社会主义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劳动平等,但可以提高劳动平等的实现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提高劳动平等实现程度的任务复杂而艰难.一方面,劳动平等与其他市场公平原则并存,形成双重公平叠加的特殊现象;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劳动平等与社会范围的劳动平等既相互区别,又相关联,形成两个层面互动的特殊现象.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能够建立起全社会范围更高程度的劳动平等.  相似文献   

20.
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客观结构系统、主观结构系统与价值结构系统三方面作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假设能为政府寻求与市场、社会的合作路径以及推进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理论基础.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追求中,社会公正与制度和谐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制度和谐是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社会公正意味着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实现实质平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发挥政府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职能,它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政府的制度化程度,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政府服务精神,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构建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它是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观在中国当前推进社会建设方面的直接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