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的主渠道。但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环节,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充分,理论自信不强。"移动课堂"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突破和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对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进一步推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的实现途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三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支撑大学生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社会实践开展,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导的思想政治信念的认知和建立与社会的要求并不一致。高校要重视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信念的构建,坚持做好"三个自信"的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践行者,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的力量。为此,高校要加强"三个自信"的教育,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4.
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高校辅导员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明确"三个自信"的深刻内涵,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下工夫,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为例,探讨在本节内容中贯彻坚定"制度自信"要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时代,我们坚定中国自信,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坚定中国自信,必须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维度探究"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准确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的政治论断,从而增强政治认同,坚定政治信仰与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中不断完善制度,努力构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秘钥和前进导航,坚定制度自信是成就"中国梦"的内在动因和现实需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接续政治动力。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成熟定型、尽善尽美的制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整固、不断优化,才能永葆"中国梦"的政治本色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只有受其所属时代"度"的限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那个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育,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游离于中国梦之外的其他实践活动,而是以中国梦为指引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社会政治性活动,能否落实好其政治导向功能,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自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定要受一定"度"的限定,才能确保其不变形、不走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旨在引导他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四个方面。在教育实践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认同,热爱社会主义,忠于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论自信来源于对理论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高校是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渠道,探索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批判性和实践性,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坚定理论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与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富有梦想、年轻有为的一个群体,是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塑造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开展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义,也是引导青少年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制度自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可通过讲清制度自信优势、讲好制度自信故事、参与制度自信实践、用好制度自信数据、绘制制度自信导图、追溯制度自信历史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把握这一点对于认识"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点是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总是由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塑造并受其价值取向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样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又是它的制度性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又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发展的理论指南。文化自信的深厚性、基础性地位决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刚刚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丰富这条道路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为深入学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三大自信"各有内涵,又共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三者结合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简明扼要的理解。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大自信",要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在实践中不断自我纠错、自我完善、自我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学要求、硕士生学习特点以及发挥教师优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采用专题式教学具有显著的教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的核心是设计高质量的教学专题,教学专题设计要坚持整体性要求和问题导向原则,及时吸收学术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实施是专题式教学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大一统"思想、"内圣外王"思想、中庸和谐思想和良政善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经过了历史的洗礼绵延至今、经久不衰,给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构建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应当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和理想自信,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用中国梦引领青年逐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