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人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得到空前发展.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有经济优势型、市场优势型、交通优势型和资源优势型等4种类型.河南省栾川县整合资源、交通等优势,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走出了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特色道路,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到2017年提前整体脱...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典型路径有乡村旅游电商、乡村研学、乡村生活体验等,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旅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乡村研学旅行为视角,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等方法,剖析目前合肥市乡村研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研学未来的发展策略,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推动农民脱贫致富,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推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国家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明确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价值意义,提出通过明确乡村居民需求、挖掘乡村各方资源,依托体育赛事活动和丰富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使之多元化、多样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最终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落实,全面优化和整合乡村体育、文化、旅游等资源,提高乡村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推动乡村体育、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潜力,实现乡村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包括结合乡村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进行乡村旅游创意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乡村旅游与非农产业的整合;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升级乡村旅游的产业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旅游发展需要探索多元模式、打造赛事平台,精准规划布局、美化乡村环境,保持文化“本色”、夯实基层治理,健全产业链条、保障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资源与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业有效结合,助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振兴发展。诚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对促进承德市旅游形象塑造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承德市乡村旅游区划应为:中心旅游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坝上旅游片区依托巨大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国际“生态农旅”品牌;西部旅游片区借助长城丹霞资源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北部旅游片区依托温泉资源打造宜居养生度假区;西南旅游区借助资源优势发展山水农耕体验式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乡村旅游依据利益相关者主导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以两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竹泉村和阿者科村为例,以乡村振兴的内容出发,从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发展模式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内生式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高于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村民更易获得幸福感;外来资本式发展模式对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贡献高于内生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效可持续利用乡村资源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课题.乡村公共空间是集中体现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状况的宝贵资源,合理的景观营造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当前,村民可达性强的典型乡村公共空间已基本得到关注、发展和利用,而一些特殊公共空间虽然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却鲜少得到关注.以龙岩市永定区龙门寺前的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为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典型的公共空间景观,它在环境、功能和营造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在营造时,应从满足村民的需求出发,融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的寺庙等资源形成良性互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从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此来彰显城市特色,激活城市发展潜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乡村振兴视域下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发展的整合度不足;品牌效应不足;赛事组织制度欠缺,运行不规范。优化路径包括:深挖地方文化内涵,打造体育赛事旅游品牌;拓展社会参与方式,多维度推广体育赛事;建设体育旅游景点,打造知名体育旅游线路;优化产业运营体制,推动赛事供给侧改革;加强地方资源融合,提高城市品牌影响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充实体育旅游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诞生于党的十九大,其主旨在于优化乡村发展水平,提升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能力与资源利用效率,为全面促进乡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作为我党的基础与精华,红色基因已经融入每一位中华人民的心中,是价值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十分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而红色基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应该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因此,需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进行充分的弘扬与发展,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贵州省拥有丰富的适于乡村旅游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当前,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就乡村旅游涵义、特点及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分析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乡村旅游的涵义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资源优势及现状,并就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战略分析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过调查分析从定位、规划、环境、营销等方面为连云港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即理清内涵,确立乡村旅游定位,制订规划,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打造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强化营销,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系统综述法对1999—2022年129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载文数量、发文主题、研究学科、来源期刊、发文机构、代表性作者文献情况6个方面,剖析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阶段、研究主题与关注热点。研究发现,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具有与乡村建设协同的动态发展特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扶贫及其与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结合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关注热点。基于文献分析梳理对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我国步入新时代重要的宏观发展战略,而文化产业则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现代产业模式。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背景,聚焦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实践,探究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资源的发掘与整合、创意赋值与增值、产业组织与资本投入的变化等,以此推动地区文化产业长远稳健发展,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一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农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群众路线教育,是新时代继承、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需要,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干部脱离群众的表现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享乐主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群众路线教育需要通过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理论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干部中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指导思想,承德市大贵口乡村振兴示范区走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特色村。深入研究大贵口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践,厘清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总结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发展思路,探索适应地区特色的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模式,为推进全域全面乡村振兴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脱贫攻坚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是保持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取得乡村振兴实效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效能.目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组织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红色旅游热度逐渐提升。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是拥有丰富而独特红色文化资源的海滨城市,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湛江市红色旅游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中国其他地区,分析湛江市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湛江市红色旅游发展应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完善红色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培养红色旅游服务质量人才、发挥红色旅游融媒体传播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