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短视频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短视频新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作成本低、内容精炼和社交属性强等方面。当前很多新闻媒体已经开始着手短视频新闻,但存在新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和用户黏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受众黏性、内容领域、平台监管、社交需求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当前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新闻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移动社交短视频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其轻松娱乐的基调和个性创意的内容让移动社交从文字、图片向视频过渡,同时给媒体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国内外媒体在运用短视频素材、尝试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及建立短视频新闻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但其对短视频的功能价值挖掘有限。随着网络的优化升级以及用户扩增,短视频能在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报道取证、媒介产品创新以及多元媒体融合方面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构建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移动社交活动,随着短视频的出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丰富了人们社交娱乐方式的同时,更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预见,短视频新闻将成为未来移动端新闻产品的主流。本文对短视频新闻应用特点以及短视频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基于媒体融合视角下,对短视频新闻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短视频新闻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短视频新闻行业长足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柳 《东南传播》2016,(12):12-14
数据显示美国受众特别是千禧一代的新闻消费行为逐渐出现移动化、视频化以及社交化三大主要特征,但相关新闻产品的供给与受众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着缺口。作为移动社交浪潮催生的新闻产品供应商,美国NOW THIS以短视频新闻为惟一产品,在众多主流社交平台上采用分发策略,切中受众在社交平台上的新闻信息需求,在美国短视频新闻领域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陈婷婷 《今传媒》2020,(2):53-55
近年来,短视频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短视频与新闻业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短视频新闻评论"这种新型评论形式,于今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短视频新闻评论放置于活跃受众多的社交平台,能够很好地发挥舆论的影响力。但是短视频新闻评论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受阅率不高、时效性不足、未完全适应手机竖屏以及其他娱乐信息的干扰,阻碍了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短视频新闻评论应该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设置分众化栏目,精准投放、既要"讲道理",也要"讲故事"、适应移动"小屏"这几大方面提高和改进,促进自身发展迈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常江  徐帅 《青年记者》2017,(21):20-22
短视频新闻:在移动化情境下追求优质的用户体验 短视频新闻通常是指长度以秒计算,总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美化、编辑,并可在多种社交平台上实时分享的一种新型视频新闻产品.短视频新闻在形态上往往融合语音、视频、文字、音乐等元素,表达形式直观、立体,满足互联网移动化、碎片化的表达情境.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于2016年7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6%的18-34岁的用户从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上浏览新闻,其中35%的用户只从手机上获取新闻,94%的35-54岁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终端的普及,使视频新闻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电视新闻的全新形态,其呈现形式和叙事模式都发生了新变化.如何利用移动视频的技术特征和传播方式满足移动互联网生态下受众的新闻接受需求,成为各传统、新兴新闻机构亟待解决的议题.文章以近年来外国知名媒体发布的移动视频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归纳、剖析国外移动视频新闻编排理念与实践的革新方向,并尝试为我国移动视频新闻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依托移动互联平台便捷的生产方式和高效的内容分发模式,持续占据着当下信息传播和社交载体的高位。而短视频新闻一反传统的新闻生产和叙事模式,是主流媒体重塑网络话语权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探讨短视频在媒体中应用特征的基础上,将重点分析其在重大新闻事件的创新形式,为短视频新闻如何进一步增强其传播效果和行业的革新方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移动短视频主要就是依托手机等载体拍摄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拍摄者可以利用手机软件等编排、剪辑、处理所拍摄的视频,并借助网络或社交媒体等平台传播新闻信息。短视频的传播与移动数据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呈现出了优势,但同时,弊病也随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持,公众逐渐汇集到移动端,碎片化视听需求逐渐增多。诸多新闻媒体也逐渐重视短视频新闻发展,开启矩阵传播新模式,但同时也将新闻事件带到了讨论的平台,赋予公众参与新闻事件的权利。基于短视频平台不可缺少的一环即智能算法,具体分析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的重点、形态及智能算法对其议程设置的影响,亦对应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探究出短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受众和媒介间的权利与认知关系,以期为短视频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由于移动传播环境和终端的变化,短视频新闻在叙事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通过对第28届—第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叙事分析,归纳出三种短视频新闻叙事模式,即主我叙事模式、强情节模式、“拍客+”模式,为我国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制作和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短视频新闻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抖音平台的出现更加速了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相较于传统的新闻形态,短视频新闻具有用户内容生产(UGC)与专业内容生产(PGC)的聚合、内容轻量、呈现“碎片化”、叙事语言追求“多模态”与“生活化”、社交属性强、传播渠道广等特征。然而,短视频新闻同样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内容质量较低、同质化严重、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消解了新闻的深度、智能算法的推送使“信息茧房”加剧、情绪化传播加剧舆论引导的失衡等。本文针对短视频新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促进短视频新闻的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融媒体背景下,移动短视频新闻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快速的传播性、内容的丰富性、广泛的观众群体等特征,受到了新闻媒体界的一致认可。但是,现阶段我国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面临很大的挑战,并且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其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来,我国新媒体领域发展迅猛,各类新闻媒体、传媒领域下延出来的专业化短视频媒体平台密集出现;使得我国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本次研究正是基于移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行探讨,不仅总结了网络短视频新闻的普遍特征,也分析了受众群体的诉求等等。同时对未来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相信能为新闻媒体、自媒体等各领域的发展提供积极地引导。  相似文献   

15.
视频新闻的诞生一是因为碎片化的时代特征,二是因为受众对于信息分享的需求,所以,在生产视频新闻时,必须把握两大核心要点,一是提高视频新闻的社交特性,二是注重缩短视频新闻的长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去粗存精及提升信息的密度都能够极大地压缩新闻视频;减少中间转换环节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缓解视频信息直观性与视频信息量之间的冲突;此外,增强视频信息的社交性可以丰富信息的选题,使信息的叙事方式和编辑手法更为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6.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纪楠  关倩 《新闻世界》2023,(4):11-14
短视频新闻以其短小精炼的传播形态使新闻事件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其不仅自带传播的社交属性,还满足了当今受众碎片化的内容接收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准入门槛降低,公众面前的“麦克风”将以更强势的姿态,跳脱出传统的媒介议程设置,介入并且影响社会舆论生态。因此,探讨短视频新闻传播中公众情绪引导的误区及其解决对策,可以促使短视频新闻更好地发挥其在新媒体时代应有的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黄超 《新闻前哨》2020,(2):84-84
近年来"CCTV News"(央视新闻旗下的短视频新闻应用)等媒体推出了短视频新闻服务,是融媒时代电视媒体应用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实践,本文力图对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相关问题进行探析。一、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提升和手机等移动设备迅速发展,依托于移动端的短视频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具有以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互联网上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以下方面,解析了中国互联网上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现状:公民视频新闻的表现形态特征,公民视频新闻的内容取向特征,公民视频新闻的展播平台,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公民视频新闻发展的意义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移动社交媒体是集综合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服务为一体的在线社交互动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因其便利性、互动性和及时性深受大众青睐.其不仅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社交形态.而过度使用移动社交媒体会使人的主体性丧失,从而发生异化,成为移动社交媒体的附庸.基于此,笔者从"异化"理论出发,阐述人的主体性异化给现实社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探讨如何回归和重构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