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收藏》2016,(21)
正摩羯鱼镂空花钱(见图),直径40毫米,其钱体厚重,端庄大气,周身包浆温润,显得古朴雅致。镂空雕刻,正背面为灵动的摩羯鱼图形,龙头凶猛威武,怒发冲冠,鱼身潇洒飘逸,伸展双翅,咆哮于海涛之间,姿态生动、栩栩如生。此花钱形制风格与铜质等体现出辽代特有的铸币特征,应是辽代花钱中的上品。摩羯鱼为神兽,鱼身龙首,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大藏  相似文献   

2.
(四)唐宋鱼画维妙维肖 古时候带有鱼形图案的铜制品,属于小型的有一种花钱。花钱虽然也是古钱,但它不是流通意义的货币,系供人玩赏、装饰、节庆、馈赠、纪念、压邪、祈福等用途而铸造的钱币。花钱本身又分不少种类,其中和“鱼”有关的是:无文钱:多采用面、背不同的图案组成;镂空钱:因其两面图案相同,面、背通透而得名。前  相似文献   

3.
镂空花卉钱     
陈联廷 《收藏》2007,(8):143-144
花钱这个名称的出现,最初可能仅仅指有花纹图案的钱币。清乾隆时期梁诗正在《钦定钱录》中,列举2枚有4朵花的镂空钱后称:“旧谱谓之花钱,并镂空两面,意皆撒账钱也。”南宋吴有牧在《梦梁录》中有“凡男女对拜毕,再坐床,礼官以金银盘盛银钱彩钱杂果撒账”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前年,天津的一位古钱商告诉我他得到了一枚很稀少的镂空花钱,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说你把图片发给我看看再说,后来他把图发到了我的信箱。初观此钱,我眼前一亮。这是一枚从没有见过也没有资料记载的钱。此钱熟旧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9)
正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有一批辽代陶瓷,其中不乏精品,如三彩摩羯壶、三彩瓷枕、白瓷佛等,现撮要介绍如下:辽三彩摩羯壶出主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宝康乡核心窝村(图1)。壶高21.5厘米。陶胎,施黄、绿、白三彩釉,色彩鲜艳浓厚。为龙首鱼身,鱼卧于仰莲座上,通体浮雕鱼鳞,呈U字形昂首翘尾,鱼腹部生双翼,口含宝珠。鱼嘴中空为流,龙角后有注水口,翼与尾之间以梁相连成执柄,昂首展翅摆尾,似有奋飞之  相似文献   

6.
董大勇 《收藏界》2013,(4):61-62
前两期我们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雕与高浮雕,本期再谈谈透雕(镂空)花钱。透雕花钱起源于古代圆形玉璧,在商周的贵族墓葬中出土的很多圆形玉璧都是镂空的。也就是所谓"双面工"工艺,其工艺技术要比单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6)
正镂空花钱是采用透雕工艺技法,运用吉祥纹饰图案而铸造的一种花钱,属于厌胜钱。它始于汉代,定型于唐宋,盛行于金元时期,至明清逐渐冷落。南宋洪遵《泉志》中记述了一枚"轻影钱",并附有摹图,其文字记述:"洞冥记日:汉武帝升望月台,瞑望南端,有三青鸭宿台端。日色巳暗,青鸭为三小童,着青绮文襦,各握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  相似文献   

8.
古代花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古钱币系列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就其品种而言,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董大勇 《收藏界》2013,(1):70-71
前期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浮雕钱“辟兵莫当”背“去凶除央”边郭站虎钱,本期再介绍几枚古代花钱中的高浮雕钱,与圆雕花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李铁军 《收藏》2016,(10):84-88
梵文称makara,汉译作摩羯、摩伽罗等,其形象来源于鲸、象、鱼、鳄等动物。摩羯于4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本土“鱼龙变化”的美好祝愿,流行于唐代以后的各种器物上。虽然辽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但对佛教、道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由于摩羯纹造型在唐代非常流行,北方契丹民族又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摩羯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传承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契丹人世俗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纹饰,或以之为器物的造型。  相似文献   

11.
唐代秘戏钱     
金长宝 《收藏》2013,(11):101-101
笔者对古代花钱十分珍爱,在这些花钱上,有的铭铸着喜庆祝福的吉语,有的镌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另外。还有一种花钱雕刻着人们羞于启齿的房事情景,被称为“秘戏钱”。因秘戏钱为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压胜品,涉及房事,也叫“合欢钱”,俗称“春钱”“春宫钱”或“避火钱”。  相似文献   

12.
周文昭 《收藏》2012,(2):106-107
花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民俗钱等,为非流通货币。自秦汉以来铸行不衰,用以迎祥纳瑞、驱凶辟邪、平安祈福、观赏把玩。根据花钱的文意和图案,以及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各种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纪念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这种钱一般不作为货币流通,而仅供某一种需要,如佩戴之用,也有更多带有道家色彩的"打马格钱""棋钱",还有更多受佛教影响的"厌胜钱",其中有佛道合流成分。花钱厌胜钱又称"压胜钱","厌胜"的意思是"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辟邪品、吉利品,统称厌胜钱。花钱自汉代至清代,官私都有铸造,品类很多,流传极广。  相似文献   

14.
晁一民 《收藏》2012,(3):106-108
花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民俗钱等,为非流通货币。自秦汉以来铸行不衰,用以迎祥纳瑞、驱凶辟邪、平安祈福、观赏把玩。根据花钱的文意和图案,以及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各种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纪念品。2.用以辟邪保命的十二地支生肖钱、八卦钱、符咒钱、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到市郊农村收集古钱币,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枚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见图)。该刻花钱制作规范、工整,刻花细腻、美观,包浆老旧、自然,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刻花钱。刻花钱是厌胜钱,是俗称花钱或吉祥钱中的一种。通常是在铸钱局所铸造的普通钱币上,刻上花卉等图案,以增加观赏性。也有的刻花钱是民间铸币,民间刻花,和民间铸造的各种厌胜钱一样。该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就是许多刻花钱中很难见到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杜文 《收藏》2013,(1):66-73
在唐宋时期鱼形壶造型比较流行,一般都认为是模仿鲤鱼造型,在唐三彩、白瓷、金银器中皆有表现。以往皆认为唐宋时期的这类产品皆取材于鲤鱼造型,而通过与唐宋文物上流行的摩羯图像比较可以看出。有些鱼形壶造型来自摩羯鱼的可能性较大。下面以潮州窑产品为主体展开探讨。唐代产品见于梅县水车窑烧制的双鱼形穿带壶(图1),壶高27厘米,口径...  相似文献   

17.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土著文人,我对集藏花钱中少见的唐诗钱心仪已久,尤其是拜读了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中对《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钱的溢美赞语,更是大  相似文献   

19.
宋康年 《收藏》2015,(3):98
异形花钱是相对非圆形花钱的总称,计有挂花钱及八卦形、梅花形、多菱形、锁形等花钱。追溯它的历史,亦甚悠久。据考,异形花钱始于汉代,历代均有铸造,尤其是明清以来更为流行。其质地有青铜、黄铜、紫铜及银等。特别是挂花钱的形制更是独具特色,其钱上外廓有挂柄及穿孔,且挂柄形制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有凤鸟形、喜鹊形、龙形、祥云形、花卉形等。笔者披露的这枚异形缕空花钱,是以人物为挂柄,故更加显  相似文献   

20.
宋康年 《收藏》2014,(8):88-88
古代的厌胜钱又名花钱,其形状甚多,有方孔圆形、圆孔圆形、八角形、菱形、葵花形、葫芦形等,其纹饰图案也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笔者介绍的这枚孝子图挂花钱,属于民俗文化中的异形花钱之一种(见图)。该钱呈葫芦形,上端云头有一小穿孔,便于系绳佩挂,亦称"挂花"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