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贵州播州(今遵义)海龙囤是播州杨氏土司险要的军事城堡,近年有关海龙囤及播州土司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攻海龙囤的明军总兵吴广在囤顶的战斗中受伤而亡。张廷玉在所纂《明史》中说,吴广是因"中毒矢"受伤而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遂致次年身亡。而明代的史料多未记载吴广为"中毒矢"者。比较明清时期的众多文献史料,关于吴广死因的记载不一,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
陈兴畅 《重庆档案》2006,444(5):3-3
2006年9月1日,黔江区档案馆为区气象部门提供了近100年以来的旱情史料。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七年(公历1881年),黔江夏旱,民大饥,死者众”。“清光绪八年(公历1882年),黔江夏旱,饥,野多饿莩”。今年黔江三个多月来未下雨,连续二十多天气温高达近40度,此旱灾是自光绪八年(1882年)后120多年来旱情最为严重的一次。由于政府抗旱措施得力,未出现人员死亡现象。此次提供的旱情史料为气象部门专家学者研究气象状况,为当地政府领导抗旱救灾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充分发挥了档案史料的价值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南北横跨于jiao河之上。据史料记载,此桥约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91—599年),由赵州石匠李春设计并督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保存最好的巨大单孔敞肩石拱桥,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的桥梁工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之首创,古今中外莫不效仿。自古就有“天下之雄胜”的美誉,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桥”。  相似文献   

4.
是举世震惊、举国哀痛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促使我在震惊和哀痛中.开始查阅有关四川地震档案史料的我试图通过这些档案史料,了解素有“天府之国”之誉的四川,和地震有着怎样的牵连;历史上遭遇地震又是怎样的情况;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通过查阅《清代地震档案史料》中关于清代四川地震的内容.结果发现那里大小地震(多数为轻微地震)时有发生,如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及其注文中的某些灾害史料依然存在错讹的问题。永初二年“岁乃丰稔”和永平四年“十二月酒泉大蝗,从塞外入”这两条史料记录是错误的。顺帝时期凉州六郡大地震的次数及其时间记载混乱。  相似文献   

6.
清代自康熙年间起,每次重大军事活动结束及遇有重要政事,均要将有关这一活动的谕旨、奏折等档案史料汇集起来,择其要者,编纂成书,称为方略或纪略,为此而专门设立的修书机构,称为方略馆。现有著述认为,清代方略馆初设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目的是为纂修“三逆方略”。但笔者认为,清代方略馆并非初设于康熙二十六年,而应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这是因为:第一,评定三逆方略》是清代纂修的第一部方略,这一部方略的纂修最早是在康熙二十一年提出来的。据《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①四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初十日,“福建造…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约86年),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初年曾任太史令,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积累了很多资料,有意论说和记载历史,可惜没有如愿而去世。司马迂继任太史令,在他父亲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搜集了不少史料。他既能读到皇家所藏的古籍,还到处游历,实地调查,结交朋友,采集民间传说,用以补充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佟博 《北京档案》2015,(2):56-58
康熙二十三年(1684),翰林院检讨朱彝尊因私带抄书手入史局,被弹谪官。这一事件的深层原因在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但通过对朱彝尊家书、文学作品及大量史料的考察,可以发现此次弹劾事件与清初南书房党争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2月24日(正月十八)上午10点整,由杭州钱缪研究会主办的中断了近百年的“元宵祭钱王”的传统活动在钱王祠内恢复举办。内容有祭祀钱王、游览钱王祠、戏曲表演等。据介绍,“元宵祭”是吴越国特有的一项活动,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丁云川去年初在浙江图书馆门外的书摊上无意发现了元宵祭钱王的史料《元宵祭规条例》,其中详细记载了祭祀钱王的各项仪规,并上报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10.
从清代满文档案看“乌什事件”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梅 《历史档案》2001,14(4):93-9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军机处“满文寄信档”中,对乾隆三十年(1765年)“乌什事件”的记载颇为详尽,而且这些档案从未公布于世,是研究“乌什事件”的第一手珍贵史料。特别是在处理“乌什事件”的过程中,乾隆皇帝对形势的发展极为关心,前前后后颁发了几十道谕旨。现就笔者接触到的满文档案及其它文献记载,对此事件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1.
永善县桧溪的“阿兴土千户”印章距今已有310年的历史,此印在凉山雷波、昭通永善的相关史料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阿兴”是封号,“土千户”是职务。此印为方印,直径7厘米,属汉满文对照铜质印章,印章正面左侧字为“乾字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号”,正面右侧字为“乾隆二十六年三月”。  相似文献   

12.
藏民族自古以来有重视保存档案史料的传统,其历史档案的内容构成、制成材料和保管方法部独具特色。藏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古老民族,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灿烂的文化。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藏民族就有了较为完善的文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记载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价值珍贵的藏文史料。一、内容构成特点从藏民族历史档案的内容看,包括了藏民族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的全部内容。这一点可以从藏民族文化结构的“大小五明”,即“十明学”中可以看出。“大五明”主要包括工艺学、声律学(语言学)、医药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对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大后方开展大轰炸。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作为当时的“川东门户”,在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中损失惨重。据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史料记载,1939年1月-1944年,日军共出动飞机679架次对万县实施轰炸,共造成1343人死亡,6778间房屋被毁。  相似文献   

14.
清同治八年至十三年(1869—1874),川东各地连遭大旱。据史料记载:同治八年(1869),秀山奋夏旱,夏大饥;黔江自去年十一月不雨,至是春三月乃雨。同治九年(1870),连旱三百余日,至次年三月。同治十年(1871),大足、荣昌、江津、巴县等地大旱。  相似文献   

15.
诸子百家档案史史料内容丰富,在我国档案史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该类史料分散在各派经典之中,涉及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文档名词、档案种类、档案载体、档案机构与职官设置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因其记载内容年代久远、所托典籍流传情况复杂,在使用时常需对相关内容进行多方考证。诸子百家档案史史料在学界运用较早,成果丰硕,但其中也存在着史料误读而造成的研究“失真”现象等,对其研究与应用还需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6.
聂明娥 《兰台世界》2007,(8S):71-71
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逐渐壮大,据史料记载:是年1月12日,“东王杨秀清督翼王石达开、检点黄玉昆、李开芳、林凤祥、指挥罗大纲等以地雷炸塌武昌文昌门城墙,占领武昌城,全歼清军6000余人,湖北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市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总兵王锦绣等文武官员败死”[1]。  相似文献   

17.
“金腾之匮”小考肖文建在有关中国档案史的书籍记载中,见之较多的有“石室金匮”之说,而“金腾之匮”则很少见诸书刊报端。《中国档案事业简史》(邹家炜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12页仅仅提到此事,文曰:“(周王朝)某些重要的文件还收贮在‘...  相似文献   

18.
说“雉”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此中所谓“雉”,是古代墙垣、城墉的特殊计量单位。虽然其使用范围仅限于修城建屋,行用时间主要在春秋战国,古书记载亦不甚详尽,但对它的出现、衰败、量制以及一些相关问题,还是有必要探索一番。一、“雉”伴随古代板筑法筑城修墙而出现“雉”的出现,盖源自上古土建。土建必然实施测量计算,讲究规矩方圆。(左传·昭公三年)记载诸侯为周天子在宗周筑城时讲到“计文数(算城墙长短)。揣高卑(量城墙高矮)、度厚…  相似文献   

19.
竹枝词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它高度真实地记录了中唐以来历朝历代的社会风貌,可谓一种珍奇的民间“档案”。除具备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之外,竹枝词还以其独特的内容题材而富有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其他学科价值,就其历史学价值而言尤为关键的是其社会史价值,足以“以诗证史”。晚清,随着西方文明的东来,古老的北京城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系列新式的交通方式从西方引进,北京城市道路建设也日趋完善,而新的交通法规愈来愈符合近代城市发展的要求,给北京市民的出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竹枝词中对此均有记载。将竹枝词作为一种档案史料,文化界已有先例,遗憾的是当前尚未有论著以此为视角探析北京交通的近代转型,本文以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的《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卷)》为基础,拟用此独特的“档案”辅之以其他档案史料和文献,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地考察清末至民国期间北京交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首次提出清代“新洛学”。武亿(1745-1799年)乾隆庚子科进士,乾隆五十三年(1787)被授为山东博山县(今山东博山县)知县。为官廉正,因杖打和绅番役,被和绅参奏,以妄杖平民的罪名而罢职。嘉庆四年(1799)十一月,清仁宗颁旨召用武亿,其已卒于嘉庆四年十月。武亿是乾嘉之后“新洛学”的主要人物,延续了清代“新洛学”的学术命脉。在论及清代“新洛学”思想成立之经纬时,武亿著作是常被引据的文献。为此,本文钩稽史料考证武亿著作刊行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