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逢过年,我都会和母亲赶赴车站,融入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踏上返乡的旅程。无论在城市里待多久,无论自己对这座朝夕相伴的城市有多么留恋,无论风雨交加,无论大雪纷飞,一如既往,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2.
城市·天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古人说“天圆地方”,那时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四野无垠,极目天舒。有了城市,就有了四方的天。无论城邦、无论城郭,都使天有了边界,有了棱角,“精鹜八极”就成了城市天空的憧憬。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从“人类、城市、建筑”三者关系中,研究建筑和城市的历史,寻求和发掘传统建筑中仍具生命的东西,寻求可持续发展目标,探讨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著名生态学家威廉·里斯提出了“生态足迹”可持续性城市思想。其可持续性城市思想主要包涵三个方面:其一,可持续性城市的内涵:城市的发展不危害环境支撑能力,不会造成社会发展资源和自然资源提供能力的下降;其二,城市可持续性的衡量:生态足迹的方法;其三,城市可持续性的根本实现途径:城市与其腹地生态支持系统一体化规划。威廉·里斯的可持续性城市思想对我国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水·园林·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运用系统论观点结合焦作实际,阐述实践山水园林城市应注意的基本问题,针对性地解析山水、园林、城市的特征与概念,以及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可以避免构建山水园林城市活动中的教条主义,较好地解决城市功能发挥、健全生态机能与城市历史化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天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古人说“天圆地方”,那时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四野无垠,极目天舒。有了城市,就有了四方的天。无论城邦、无论城郭,都使天有了边界,有了棱角,“精鹜八极”就成了城市天空的憧憬。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论的方法,中国的城市文化可归于总的文化系统中属于精神文化子系统的具有先进文化特点的地域文化;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可以由物质竞争力、政治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四个要素集合构成,而城市的竞争力不但对于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政治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而且本身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文化建设第一层面的体系由挖掘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建设城市文化设施和景观、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培养城市文化队伍、创作城市文化作品和开展城市文化活动六个要素组成。由城市文化内涵体系、城市文化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内涵体系和城市文化建设内涵体系相互交叉和互为经纬而形成的三维立体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在城市竞争力视野下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的完整框架。这种建构无论对于运用文化的力量来打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是以城市竞争力的视野开展城市文化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说法·数字     
《师道》2012,(1):60-60
今天,无论城乡,在“上学难、上学贵”之外,还要加一句“上学远”。在城市是由于择校.在农村是由于撤点并校。校车悲剧肇事的基本原因就是“上学远”,颠覆了义务教育法关于“就近入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内蒙古城市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对相关论文进行简要评述,发现无论整体研究、区域研究乃至单体城市研究都有相当的进展。但也存在对十九世纪以前内蒙古城市的研究不多、与主题直接相关的专著太少、研究过分集中于呼和浩特地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本不足导致了城市流动儿童无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区教育中均处于困窘境地。政府要为城市流动儿童的家长提供更多发展平台,以提升其家庭教育质量,增加城市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学校应树立公平的基本价值导向,保证城市流动儿童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全社会都应有关心弱势群体的心态,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推动城市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26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暨第四届城市学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浙江省省长李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潘云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等出席并发言。国家和省、市有关单位及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位城市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大会为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的获得者领奖,并围绕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流动人口、教育和交通等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历史     
美国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人类文明的每一轮更新换代,都密切联系着城市作为文明孵化器和载体的周期性兴衰历史。建筑学批评家安达.路易斯.哈克达波尔说,城市最精华的是它的建筑。无论城市的生活、精神、活动或成就如何,都是通过它存续时积累的大量沥青、砖头、石头、大理石、钢铁和玻璃表现出来的。市民为了使用和表达荣耀所建造的建筑(甚至是那些已消失的建筑),以及那些建筑物在街道上排列布置的方式,都是城市个性、城市风格和别具一格设计的印证。城市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中空间概念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这种重要性也正在日益增强.本文将首先回顾有关城市空间的相关理论,再探讨关于上海的城市空间的建构中,空间的文化表象要素,商品化逻辑支配下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组织,通过明晰地点与空间的理论联系,进一步考察上海文化景观的建造,并提出问题上海是否正在经历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房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0,(5):F0002-F0002,F0003
房子是什么拿是我们的先人从树上、从洞穴、从山野走进的那个四平八稳的遮风避雨的地方。无论只是一顶遮盖,还是四梁八柱、青砖对缝,那房子就是我们的家:有家生活就有了希望。“有恒产者有恒心”,当房子成了恒产,也成就了立业成家的恒心。那房子就是世代传承的信物,那信物般的房子就是我们的历史。千秋百代,人类称之为“民居”。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城市,那些名字在全世界回响的城市,为听者变幻出一个个梦境般的图景。毋庸置疑的是,这其中首当其选的城市就是伦敦。仅仅在大伦敦区,人口就超过了700万,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人说着超过300多种语言。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你无法找到一个比伦敦更具有世界性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爹娘     
朱玲芬 《课外阅读》2009,(24):18-19
有一种农民,是土生土长土葬的农民,像我爷爷他们;有一种农民,像我父亲他们,背井离乡,抛老弃子,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从事最卑微的体力劳动,领受最低廉的工资,无论风雨,无论烈日,在那繁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妇女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世纪西欧城市妇女通过对各行各业的参与 ,无论在家庭作坊还是行会中 ,都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劳动与贡献。但一些行会把妇女排斥于专业工匠之外 ,制定了限制妇女的行规 ,使得妇女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中所起的作用与她们应得的地位相悖离。  相似文献   

18.
范小青的《裤裆巷风流记》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而《城市表情》则发表于2004年,事隔20年,范小青依然关注着城市改造这一主题,而且这种关注愈发热切。但两部作品中所讲述的城市改造,无论从所涉及的程度,还是作者叙述的角度、态度都有所转变。与《裤裆巷风流记》相比较,《城市表情》所涉及的城市改造部分从次要上升到主要,叙述角度从市民转向市长,态度从“挽留”转变为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城市·路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话。但是城市的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修筑出来的;也不单是修筑,而是预先规划出来、然后修建的。自从有了城市,交通就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动态因素。在苏美尔的表意文字中,“市场”就是用“Y”来表示的,意思是交通要道、交会之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城市无论其起源和发展,还是其建设和管理,都和统治者的意志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成为封建政治体系中的主要堡垒,进而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而西欧的城市,以商业作为发展的起点,形成了强大的市民阶层和有序的经济组织——行会。并且城乡问建立的商品交换关系,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从而促使整个西欧社会在城市复兴后的四五百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