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     
在西方国家,只有政客需要双重人格,心里想的是一回事,可是嘴里必须说政治正确的话。但是在中国,连小学生也得具有双重人格。如果作文写了"我不喜欢世博会,挤死了",这篇作文很可能会不及格。——葛剑雄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中“双重人格”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其危害性。通过对“双重人格”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思考,引导大学生抛弃“双重人格”,从而达到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德阁臣李东阳是明朝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在刘瑾柄政期间,李东阳以"双重人格"的身份,一方面与刘瑾之徒虚委周旋、忍辱负重,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殚精竭虑、保护善类,纠正弊政、兼善天下,惠及黎民。其"双重人格"既合情又合理,使如履薄冰的明政局危而不倒,"嘉靖中兴"继之呈现,这不能不归功于李东阳"双重人格"之奇效。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中,我偶尔会遇到"双重人格现象"。所谓双重人格,指人格的主观状态与客观状态的不一致性及其表现特征,它是人格的一种分裂和异化状态。我发现,当前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灵深处都具有双重人格,他们的言行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在校表现与在家表现不同,有人监督时和没人监督时两个样,熟人面前的状态与生人面前的状态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5.
幻觉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双重人格》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对于刻画小人物戈利亚德金的“双重人格”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能.《双重人格》通过戈利亚德金幻觉的发生、发展和高潮三个阶段的艺术展示,在回应严酷现实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了遐想的审美意味:在戈利亚德金的幻觉里隐藏的是他对生活的隐忧之情以及自我丧失的痛苦意识,因此,幻觉描写抒发的是作者对人世的感慨,既是对现实不公愤懑情绪的宣泄,又是对人生犹如幻觉的无奈感叹.  相似文献   

6.
对新感觉派作品中双重人格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双重人格主题的思想渊源,从而解读其独特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7.
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固然有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 ,但就学校教育而言 ,明显地反映了德育过程存在着严重问题。本文从德育过程 ,剖析学生“双重人格”的成因 ,并提出消除学生“双重人格”的教育策略。一、德育过程的偏差 :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1.思想道德教育停留于且止于知识层面。长期以来 ,人们总说“德育比较空 ,流于形式”。这一方面是指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大道理”灌输得多 ,面对现实的教育少 ;另方面指教育止于知识层面 ,知识灌输一结束 ,教育也完结 ,其“内化”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除了积极的影响之外,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中网络双重人格就是一个方面,有些大学生深受其困扰,因此,探究大学生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通过强调个体生存现状来思考人生终极意义,属于揭示人类精神性状的文学典型,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根本区别。具有双重人格的小人物形象以其内心巨大的矛盾冲突在文学史上确立的不朽意义是对传统理性的深刻反思,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频频描写小人物的幻觉、梦境和意识流等心理活动的重要原因,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人文观念的显著特色。而双重人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则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对19世纪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文化心态及其艰难的心路回归历程。  相似文献   

10.
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固然有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但仅学校教育而言,明显地反映了德育过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德育过程,剖释学生“双重人格”的成因,并提出消除学生“双重人格”的教育策略。 一、德育过程的偏差: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善于做表面文章、作虚假现象的学生: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表面接受,但口服心不服;有些学生在语言上是“巨人”、在行动上是“矮子”;也有学生在教师面前一套,一旦出了教师的眼界就是另一套;还有学生犯了错误也能“认错”、“检讨”,可过后…  相似文献   

11.
崇祯帝人格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轨迹大致是从执政之初儒家理想人格的构建到己巳之后的双重人格,最后在甲申之际出现分裂,双重人格坍塌。其过程与明末政局的走向成双向互动关系。局势的恶化迫使崇祯焦于求治,急切无果又使其人格发展不断偏离正道,最终演绎成国破家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当前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学生出现人格分裂,形成双重人格。高职高专双重人格学生在现实中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危害性,为此,高职高专学校必须优化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构建有效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注重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主体身份和角色的确立不是根据其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角色,而是根据其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话语。网络交往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其实质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这种冲突能够导致自我认知、性格、个人思维与人际关系的不同异化,为此需要从心理、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四个层面来调和网络行为主体双重人格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狄更斯所塑造的双重人格人物分成二类:第一类双重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而第二类人格的双重性则带有一定的虚伪性,但与文学中常见的那种伪善型人物又有区别。进而指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有如下特点:他们性格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两个方面有较强的整一性,次要的一面受主导的一面的制约。因而狄更斯的双重人格人物总给人不够典型之感,但却更接近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又恪守封建礼教。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主体身份和角色的确立不是根据其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角色,而是根据其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话语.网络交往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其实质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这种冲突能够导致自我认知、性格、个人思维与人际关系的不同异化,为此需要从心理、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四个层面来调和网络行为主体双重人格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生的功利性与浮躁感愈来愈凸现.仔细观察思索,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脱不开的干系.何谓双重人格,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在意识中的表现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判若两人.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直大力反对灌输,反对呆板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了共识.但"自主"到何种地步,学生该发挥多大的作用,好像也没有个界定.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也谈作家的双重人格王守雪双重人格作为许多作家在心理、行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已有人提出,现在逐渐成为被人们公认的事实。元遗山评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①恩格斯说歌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国有企业职工的性质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是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双重人格的企业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