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穿旗袍的女人,是在小说里看见的。是的,旗袍很好看,它充满了古典的灵性,女人穿上它,仿佛将中国几千年岁月积淀的隽永和优雅在一瞬间集中地体现出来,精致、典雅、富丽,充满了无限风光。瞧瞧那些穿旗袍的女人,不需要额外地做出优雅的气质和温柔的表  相似文献   

2.
旗袍     
前年秋天,奶奶病重去世了。临终前,她将所有财产一一作了安排。她的遗产里除了钱,还有三件难以计算价值的东西:一个汉朝的碗,一只清朝的玉镯,一件旧旗袍。据说,做旗袍的丝绸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卖给当年开绸缎庄的太爷爷的。在奶奶周岁生日时,她的爷爷就从这匹丝绸上剪下两尺来,给奶奶做了一件小旗袍,稀奇的是这件旗袍居然能随奶奶的成长而“成长”,直到奶奶二十岁那年嫁给我爷爷后,旗袍却停止了“生长”。姑姑是奶奶的亲生女儿,奶奶也曾将旗袍给姑姑试穿过几次,但无论姑姑在哪个年龄段穿,都不合身。没想到我,魏小烟,却与这件旗袍有缘。奶…  相似文献   

3.
一袭旗袍,一个雅致的提包,回过头来妩媚地一笑。这就是我最初对三四十年代上海女人的印象。也许是受怀旧影片的影响吧,在我的预设中,那种古典又精巧的美,倘无微笑也罢,终归要有一袍,带着别致花纹的苏州刺绣一路曳然生姿。似乎旗袍也是那段逝去岁月的外衣,包裹起每一个属于上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旗袍     
祖母的那一箱子旗袍,在我未出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着了.这些三十年代的物品,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避过了战争的灾难,跟随着主人颠沛辗转,安然无恙地留存了下来.我们家在我很小的时候从南京搬来菰城,当那些军人从一辆很大的军用卡车上卸下家具行李时,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祖母穿着一双黑色的绣花鞋,我妈妈则足蹬一双米色高跟鞋;她们俩的脚边,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箱子.我很奇怪自己的记忆,竟对两双女人的鞋子和一只栗壳色的樟木箱印象深刻.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这只不甚起眼的箱子里竟然会装着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旗袍.  相似文献   

5.
优雅的旗袍,秀美、含蓄、华贵,它是女人的专属"尤物"。简单婉约的款式设计、独特的剪裁缝制,最能诠释中国女性玲珑秀美、典雅庄重、性感妩媚的百样风情。  相似文献   

6.
我看到一个故事,它拥有奇怪的想象力,说一个女人领养了一颗星星,喂它吃东西,还给它盖被子。她丈夫不高兴了,说要星星干什么呢?它没有眼睛。女人说,可它会发光。丈夫又说星星不会走路。女人说,可它会滚来滚去呵。星星越长越大,先是再也没办法睡在床上,后来干脆连屋子也装不下了。有一天晚上,星星远走高飞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7.
旗袍梦     
我一直觉得,穿旗袍的女子是最美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如若穿上一件合身的旗袍,立刻就会变得神采飞扬。华丽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2,(Z4):100-102
每当提到张爱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外,人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她身上的旗袍了。那些旗袍时而优雅,时而雍容,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美丽,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心情。当看着那些旗袍时,耳畔仿佛也会飘着老式留声机中的老上海音乐。  相似文献   

9.
<正>奶奶的卧室里有一个大大的衣橱。朱红的颜色,花鸟的纹饰。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宽袖、窄袖、长袖、中袖、短袖、无袖;玫瑰红、杏花粉、湖水蓝、青草绿、葵花黄。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芳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  相似文献   

10.
若谈起近代中国女人美丽的象征,我以为不是丝袜,也不是旗袍,而是油纸伞。丝袜是舶来品,自不属华夏之美的范畴。而旗袍相对于油纸伞,又显得太过张扬。花花绿绿,五彩夺目,且下体又显露得一览无遗,实在有驳中国的含蓄之美。只有油纸伞,单色得安谐内蓄,在渐淅沥沥的雨声中,携一丝哀愁,一段美丽香魂,把近代佳人的姿仪引申得更为高雅。下雨。若持洋纱伞,则不免有古里怪气,故作姿态之嫌;而撑尼龙钢伞,却又生硬得与壮汉无疑。  相似文献   

11.
散文与随笔     
怀念旗袍 戴厚英 那年去欧洲访问,我花80多元买了一件玫瑰紫平绒旗袍。第一次穿上它,和瑞士《人啊,人!》的德译本读者见面的时候,真难以描述那种自信、优美的感觉。我觉得这时的我正是我在《人啊,人!》中呼唤、寻觅的自我——一个自由、典雅的东方女性。我从此认为我是一只丑小鸭,然而那时我确信自己很美。虽然没有描眉抹唇,没有洒一点香水,但我所拥有的是自然质朴和优雅的文化,这样的美不会因年老而打折,也不会害怕在洗净铅粉的夜晚面对自己。  相似文献   

12.
服饰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元素,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服饰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所蕴含的美让全世界的女性都着迷,而其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文化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旗袍的由来与发展旗袍是中华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标志性的服装,它以独特的美受到了广大女性的广泛欢迎,其魅力经久不衰。(一)旗袍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旗袍最早来源于蒙古游牧民族女子的袍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这样的一片绿叶,它会在你迷茫时带给你一丝清爽,指引你找到正确的方向;它会在你退缩时,激励你,让你勇往直前;它会在你伤心绝望时,带给你一丝希望,让你重获自信;在我生命里也有一片绿叶,那就是我的母亲——个乐观、坚强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从假小子到"旗袍女皇",陈数的优雅怎样炼成?把这个问题抛给陈数,她有点受宠若惊,"如果说我现在的表现符合观众心目中的优雅二字,那么只能说这来自于我愿意做那种美好女人的强烈愿望,怀着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我也愿意付出努力去积累。"陈数说,我一直觉得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做其他职业,都要把自己当仓库,要积累各种能力,可以随时调出来使用。"可可·香奈儿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也许我不是最出众的,但我想做最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旗袍的长生、兴盛和衰退过程,折射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旗袍风尚是女性开始摆脱封建宗法势力的标志,也是女性肢体美的颂扬。同时旗袍又有其局限性,它是女性对旧势力的折衷妥协,其服饰的审美形态仍然是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观照。旗袍风尚的衰退表明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已经超越单一模式的局限,走向现代的、多元的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16.
褀袍梦     
我一直觉得,穿旗袍的女子是最美的。 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如若穿上一件合身的旗袍,立刻就会变得神采飞扬。华丽的丝绸恰到好处地包裹着女子姣好的身段,更显出她肌肤的白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女人·朋友     
女 人女人,不能没有美丽。美丽的容颜是一份最稀罕的馈赠。女人拥有它,无需费力;不拥有它,挖空心思也白搭。男人外表的不足可以用才学、品格去补就。女人不能,善行、博学不能让丑女变倩。反之,外表潇洒的男人当了汉奸就丑得恶心,外表美丽的女人做了特务依然美丽。女人的美丽是独立评价的。这美丽可以让女人光彩一生,幸运一时。不为这,单为着留住自信,给世界添份亮丽,我祈求下辈子若生为女人,就让我生得美丽一些,我愿牺牲一部分智慧作为代价。如果不能美丽,也千万不要丑陋。那样,我会无颜面对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没有美丽,…  相似文献   

18.
都说婚姻是夫妻间一世的战争。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宁愿这战争无止无休。我不敢想象有朝一日它会戛然而止,因为那意味着,我失去了一生中最疼爱我的女人……  相似文献   

19.
很幸运地得到参加江苏省第四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的机会,这不仅是对自己的锻炼和提高,更是展示自我的绝佳平台。最后荣获一等奖,也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荣耀。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鲁万程,是他培养了我,让我对写作充满兴趣并拥有自信。有人说,从作文中看你的知识面很广,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回顾这次作文大赛所走过的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作文中的一段文字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20世纪30年代,把时尚穿在身上。旗袍是对东方之美最精辟的演绎。20世纪30年代也正是旗袍的黄金时期,那时候,旗袍引领着时尚,也…  相似文献   

20.
一枚硬币     
一枚硬币躺在马路中间,好奇地盯着周围往来如穿梭的人群,心想:“这里的人这么多,我一定会被发现的,很快就会派上用场!”正想着,从一辆豪华轿车上下来一个女人迎面向它走来。这女人身上珠光宝气,一看便知是位大款。硬币高兴了,认为这女人做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