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学生词汇量的局限性,并且缺少一定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必须借助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使他们的教学语言尽量简单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  相似文献   

2.
一、肢体语言与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借助人体的某一部位做出的一种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在内)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所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某种含义,而且能帮助学生迅速并牢固地记忆课堂上的新授知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也符合中小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特别在语言课堂上,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3.
游秀清 《辽宁教育》2012,(16):27-28
语言按其是否发出声音,分成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锤炼自己的有声语言,而忽视了无声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体态语言是无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态语言是指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无声语言,它包括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肢体语言、服饰语言、时空语言等。现代研究发现:情感表现7%来自文字,38%来自有声语言,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而动作和面部表情就属于体态语言。可见体态语言在我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研究指出,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将这55%的表情动作呈现出来。在教学中充分使用肢体语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随身体动起来。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肢体语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简而  相似文献   

5.
黄燕玲 《甘肃教育》2014,(19):122-122
正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人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除了用口头语言外,还可以运用手势、眼神、表情这些肢体语言来和学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更加容易理解老师的意图,获取知识信息。在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太多重视说话这一有声语言,却忽略了另一种语言——肢体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表情神态及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达到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课堂上肢体语言大致有眼神和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合理地运用它们,具有不凡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肢体语言是一种非语言因素,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做出的表情、眼神、动作和姿势的总和。在某些情境里,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其效果远胜于言语交流。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交流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恰到好处的非语言交流,可以对有声的语言交流进行有效的补充,甚至会超越有声语言交流的效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并且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按原计划进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正>一、非语言行为的内涵非语言行为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语言引导以外,通过肢体行为、表情等方式对学生所发布的交流信号。就其内容和含义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非语言行为主要是指行为主体以人际交往为目的,如小学数学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作为主体,沟通交流的载体是小学数学知识架构和知识点,教师借助非语言符号如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递情感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讯息的传递。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传达情绪或讯息给学生。透过实际的肢体动作。老师可以做到很自然且有效的表达,且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了解肢体语言的特点并正确运用,将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艺术,要上好数学课,除了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络和教材外,还必须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因为老师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抑扬顿挫能给学生以美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在教学百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满十进一”的印象,我说,在计算“ 36+ 48”时,个位上两个小卒 (6+ 8)并在一起,满十要向十位的皇上进贡。在讲解过程中,我加上了有表现力的动作和有感染力的表情。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  相似文献   

12.
一、非语言行为的内涵 非语言行为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语言引导以外,通过肢体行为、表情等方式对学生所发布的交流信号。就其内容和含义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非语言行为主要是指行为主体以人际交往为目的,如小学数学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作为主体,沟通交流的载体是小学数学知识架构和知识点,教师借助非语言符号如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递情感和要表达的语意。  相似文献   

13.
演讲问答     
问:您在演讲中,动作多,动作大,为什么? 答:演讲时,既要有有声语言,又要有无声语言。特别要重视肢体语言。我在讲台上从来不坐下讲话,为什么?因为一个演讲家走上讲台之后,要使出浑身解数,要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表情、肢体、手势进行表达,要和听众实现最有效的交流。肢体语言的功能就像视觉上的图像,它能有效地强化有声语言之不足,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一种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肢体语言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运用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弥补我们语言教学中的不足。丰富的肢体语言,也会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需的交流载体,它架起了一座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什么是肢体语言呢?教师在课堂上讲课,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需借助于一些表情、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的表达来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传递特定的信息,以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用表情、手势或动作来交流思想的铺助手段是一种伴随语言,称之为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15.
在说英语的国家里,人们除了用有声语言交流沟通之外,还能通过肢体语言,即动作、表情表示自己的情感。这种语言称为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以下介绍部分用肢体表述的特殊语言含义。  相似文献   

16.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称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研究资料显示,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只表明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则占所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三十五,而剩下百分之五十八的内容就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即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以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要善用眼神,用无声的交流把握课堂气氛;活用表情,用丰富的表情调控课堂;巧用手势,用恰当的手势提高课堂效率;借用姿态,积极营造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朗读课文,总是自然地配合上表情和动作。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朗诵训练.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出发,更离不开表情和动作的有机配合。表情和动作本来就是语言表达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言语是语言表达的主要载体,那么,表情和动作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我体。它可以使你的语言生辉,而且这种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的作用更大。有的教师在进行艺术性朗诵教学中.不注意训练学生表情和动作的配合,结果在朗诵时有的面部呆板.身手僵直,简直像个木头人;而有的却是一字一个手势,一句一个动作,又简直成了手势哑语。这二者…  相似文献   

19.
人们一般不会用肢体去进行交流,但面试中,某些动作——哪怕很细小的动作,表情可能会使你倍添光彩或黯然失色。面试者在大多情况下会下意识地根据应试人的非语言行为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20.
滕秀娜 《学子》2013,(6):131
小学英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在自身基础知识层面下了很大功夫,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但教学效果还是不大理想。肢体语言作为表情达意,与学生更好沟通的一门重要的隐性语言,在英语课堂中却常常被忽略。要改变这种形势,教师运用课堂肢体语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指非语言的身体信号,它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英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