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丽萍 《教育艺术》2009,(11):55-55
数学知识虽然抽象,但它源于实际生活,植根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新课改强调:数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明确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向经因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解释一应用的过程。实际上,这里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还突出了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是指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自然、原始.所谓让学生在原生态中学数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原生态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  相似文献   

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数学阅读的能力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基础和前提.数学阅读教学是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阅读能力就是读课本、读题、规范解题的能力.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同时又说明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回归到"数学味",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活味",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这里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还突出了生活"数学化"。本文拟就数学"生活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雨 《考试周刊》2010,(25):65-66
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数学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事例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由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事例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力求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去学习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邵金宇 《生活教育》2011,(18):32-3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教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擞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范可 《青年教师》2008,(6):43-45
《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被概括为"数学生活化"。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课堂  相似文献   

16.
冯伟达 《辅导员》2010,(10):J0003-J000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小学数学建模,主要是指小学数学学习中,从数学的视角,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将生活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求解、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18.
吴曼丹 《考试周刊》2014,(36):57-58
<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带来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具有"生活味"的数学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数学回归生活。但如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生活化、情境化呈泛滥的趋势,这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化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卡通化、浅表化"。由此,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一种声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此看来,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焕发数学的生命活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