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底烧瓶与带玻璃管的胶塞来做实验。以前的设计方案是将带胶塞的玻璃管上端蘸一下水 ,插入烧瓶口 ,拧紧胶塞 ,玻璃管内就有一小段液柱。把烧瓶放入热水中 ,使内部空气受热 ,慢慢地就会发现小液柱往上升。把烧瓶放入凉水中 ,使其内部空气受冷 ,发现小液柱会往下降 ,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水滴充当密封材料 ,并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 ,来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是这一实…  相似文献   

2.
实验装置 用500ml圆锥烧瓶,装入400ml约95℃的热水,(或装冷水加热)。用穿有一根外径约4mm玻璃管的软橡皮塞将烧瓶口塞紧。再用长约300mm的医用软胶管将插入烧瓶的玻璃管和100ml的注射器联接,将烧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有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有关教参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将一处于瘪状的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上,然后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浸泡,就会使气球鼓起来。实际上照此操作,  相似文献   

4.
气压影响液体沸点实验的改进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李允义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取一个容积500毫升的双口烧瓶,瓶内装入半瓶水。烧瓶的一个口上塞着带玻璃管的橡胶塞,玻璃管下口跟瓶内气体相通,上口经胶皮管与两用气筒相连,胶皮上装一个卡子,用两用气筒抽气或压气...  相似文献   

5.
取烧瓶一支(不论什么形状与大小都可以),橡皮塞一个(要适合烧瓶的口径),细玻璃管一根(外径约6毫米),硬纸板一块,按下图所示,即可制作。  相似文献   

6.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实验器材:烧瓶、有喷嘴的玻璃管或细口径玻璃管、带孔橡胶塞、水槽、热水、红水。 实验步骤: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2.将玻璃管吸满水(红色更好)后,用食指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特点(1)实验操作的全部过程(滴溴、振荡、HBr的吸收、视察溴苯及检验Br-)都能以手握装置在全封闭状态下完成,故几乎无毒气外逸。(2)用磁铁吸附铁粉,既便于催化剂的添加与分离,又能控制反应的快慢,特别是能够视察到反应物或沸腾或平静,玻璃管内水位或高或低的趣味现象。二、装置构件的制作1.制作曲滴管。把长约20厘米直径约6毫米的玻璃管一端拉成相当尖的尖嘴,把另一端弯曲并连接上一段长约10厘米的乳胶管,再在乳胶管内塞上一颗玻璃珠,就制成图1或图3中所示的曲滴管。2.图2所示有槽胶塞的制作。用小刀在橡胶塞上削一条弧形槽。此槽…  相似文献   

8.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即热胀冷缩。为了揭示这一物理规律,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笔者实验后发现:把气球放在炉火旁和冷藏室几乎没什么变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况且这一实验不便于课堂演示,不利于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效果较好。(1)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玻璃管(长约40cm、口径约1cm)1根、吸管1支、红墨水少许、酒精灯1个、细铁丝或…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 172页 ,演示氨易溶于水的实验 ,按教材要求及图示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 ,挤压滴管的胶头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形成美丽的‘喷泉’”。不足之处在于 :①课堂上要现制备一瓶干燥的氨气 (耗时 ) ;②需要一套制氨气的装置及“喷泉”装置 ;③只能固定在讲台上演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只需一个 50 0mL圆底烧瓶 ,带尖嘴管的图 1橡胶塞 ,一根橡胶管 …  相似文献   

10.
一、装置的制作把一根直径为9—10毫米的玻璃管截成250毫米长,用喷灯将一头拉细并封死.给玻璃管靠近拉细的部位放在喷灯上加热,边加热边旋转,待玻璃红软后,两手慢慢向中间推挤,使玻璃逐渐加厚.然后吹起一个直径约50毫米左右的璃玻球.用同样方法,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也吹起一个直径约50毫米的玻璃球.在两个玻璃球的中间位置,用喷灯打一小孔,将小孔放在喷灯上加热至红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验证分子间隔实验是用 2 0 0毫升量筒量取 10 0毫升水和 10 0毫升酒精并在 2 0 0毫升量筒中混合在一起。该实验酒精耗量大 ,现象又不大明显。本实验改进为 :1.实验用品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1米左右 )、小烧杯 (2只 )、橡皮筋、水、酒精、红墨水。2 .实验方法 :(1)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水 (水柱约为 4 0厘米 )。(2 )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酒精 (酒精柱约为 4 0厘米 )。(3)在 B处 (酒精的液面处 )用橡皮筋作标记。(4 )用手指按住玻璃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 ,静止后观察体积变化 (图 1b)。图 1   3.实验优点 :(1)现…  相似文献   

12.
该气体性质实验装置是一只高为6厘米,直径为6厘米的玻璃罐,底部开一个直径为2厘米的圆孔,在圆孔中间烧结一根长为6厘米,直径为2厘米的玻璃管,在罐外留出4厘米,可作固定用。玻璃罐可用相同大小的透明塑料饮料瓶,去底代用。 实验一 甲烷的可燃性及燃烧产物的鉴别 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学自然关于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探究 ,共安排了两篇课文 ,并设计了二则实验———关于气体的热胀冷缩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在教学中 ,关于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室缺少器材 ,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现象不太明显 ,学生不容易体验到它们的变化。为此我通过自制教具、改进实验装置 ,使两个实验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自制教具 ,改进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 )制作材料木板 (1 6cm× 1 7cm× 1cm ) ,小木块 2根 (2cm×1 5cm× 1 3cm) ,铜线 (BV42 长 1 5cm) ,导线 ,金属片 ,透明胶布 ,螺纹钉 ,扬声器 (最好选用音乐…  相似文献   

14.
NH3的喷泉实验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课本实验装置来进行喷泉实验,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氨气的制取,而且事先收集到的氨气可能外逸,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1)实验装置图(见图1)图1(2)实验用品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酚酞溶液、水。(3)实验原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后,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  相似文献   

15.
一、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52页,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的演示实验,如果没有阳光就无法进行。为此,我们对这个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进,装置如图1.1.把一只100W电灯泡安装在支架中点代替阳光,可以解决没有阳光的问题。2.把原来的一只黑白两色烧瓶改为一黑一白的两只烧瓶,安装在支架两端,使两只烧瓶与灯泡距离相等,约3-5厘米为宜。这样,可以使黑白两只烧瓶同时吸收辐射热,既节省时间,又可以直接对比,效果更加明显。3.把玻璃管的水平部分改成内外相平,中间向…  相似文献   

16.
辐射传热的教学 ,通常是教师引导孩子们从太阳下感受来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通过鲜明的实验现象来认知辐射传热的现象 ,为此 ,我设计了热辐射测定器 ,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1 制作材料柜式支架 1个 ,1 0 0W白炽灯 1只 ,50W电烙铁芯 1只 ,玻璃、三合板各 1块用于隔板 ,圆底烧瓶 3个 (分别涂上黑、灰、白色 ) ,带直角玻璃管的橡胶塞 3只 ,柜式支架配套玻璃 2块 ,其中 1块画上刻度线 ,注射器 3只(调节液体的高低 ) ,透明塑料软管 6根。2 制作方法①如图 1a所示在柜式支架底座上放好球形圆底烧瓶 ,盖上带直角玻璃管的橡胶塞 ,再装…  相似文献   

17.
1 实验装置图(图1) 2 特点和用途 实验室做喷泉实验要用圆底烧瓶、带尖嘴细玻璃管及止水夹的胶塞、烧杯、铁架台;实验室还要制取氨气等。所用发生器体积大,需要的气体量多。本装置仅用1支15mm×150mm小试管,再配1个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直接用氨水中的氨气做喷泉实验,省去了制取气体等步骤,整个实验只需1min。  相似文献   

18.
简单易懂的气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四川井研县电教站雷安良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为气体是一种看不见的物体,如不通过实验,学生对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不易理解,达不到教学目地。笔者采用了下面的实验装置进...  相似文献   

19.
演示实验铁与水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在强烈的酒精喷灯火焰烧烤下 ,硬质玻璃管也会变形甚至被烧通 ,使实验失败。同时 ,用烧瓶制取水蒸汽 ,蒸汽发生量大 ,难以控制 ,使过多的水蒸汽和生成的氢气一同排出 ,小小的干燥管无法把氢气干燥 ,又给点燃氢气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用铁管代替玻璃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代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和排空气收集氢气 ,效果很好。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截取一根长3 0 0mm直径约 2 0mm的金属管 ,一端用橡皮塞封闭 ,另一端配一只带有玻璃短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备用。…  相似文献   

20.
两省一市高中物理试验教材第三册(Ⅱ),将原验证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改名为研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其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都相应作了根本性的改动。如实验中的研究对象由注射器中一段封闭的气体,改为烧瓶及与其连通的玻璃管中的空气;改变压强的方法由增加挂砝码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