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茗茶·墨香     
书是爱人,茶是情人.无书不成生活,无茶生活无味. 书是阳光,眼中金灿灿的一片;茶是月光,心中冷静静的一抹.书带来热情,茶带来自然. 爱书.爱茶.  相似文献   

2.
樊哲理 《百科知识》2013,(10):61-62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是茶文化的传播者。他的《茶经》一书在国内外有极大影响。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茶祖""茶圣"。"烹雪应凭陶学士,辨泉好待陆仙人。"谈到茶,自然会令人想到水,好茶配甘泉,香茗自淳美。那么,陆羽推崇的名  相似文献   

3.
茶,源于中国的一种饮品,传入欧洲后在英国盛行起来。茶在中国和英国的生活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但是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中,茶有着或相似或相异的文化。从历史渊源、饮茶习俗习惯和诗歌文学作品中有关茶的话题三方面,对中英茶文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正>“亚圣”孟子的思想主张和孔子一脉相承。他曾周游列国,倡导仁义,晚年和弟子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流传于世。若要探究孟子的养生之道,不妨细细品读《孟子》一书,或许能给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养生”一词在《孟子》中出现了3次,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提及:“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根据文意来看,孟子讲的“养生”引申为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丰衣足食。和个体的生命得到滋养相比,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人而言,说起茶,实际上早已不是“喝”这么简单,茶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人把生活比作饮茶,淡淡的却充满清香。饮茶,早已成为了一种优雅的情调与生活方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组充满想象力的茶具设计吧,相信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6.
《云南科技管理》2020,(2):43-45
我国普洱茶分布在云南省,云南省是世界普洱茶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驰名中外。随着普洱茶接受度越来越高,普洱茶产品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目前,由于欧美、日本的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微生物的限量值要求较国标更严格,给普洱茶出口带来一定影响。通过探讨普洱茶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招胜有招     
正林清玄在《茶匠的心》一文中,写了一个茶匠与日本浪人决斗的故事。当浪人带着必胜的信心挑战茶匠时,却被茶匠从容优雅的气质、散淡无欲的情怀、专注无畏的行动吓倒。茶匠以柔克刚,"无畏、无我、无念",以"无"胜"有",最终无招胜有招,赢得了这场决斗。无独有偶。十九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有名的决斗家。有一次,俾斯麦因与科学家维磋言语不和,就向他提出决斗,收到战书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与人决斗并不是他的强项,但又  相似文献   

8.
茶树原产中国西南,现在的南中国种植十分普遍。取茶叶为饮料,古人传说始于黄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唐代以前无茶字,言茶茗常以荼代之。神农时代饮茶,只能算是一种推测,但这里说的是以茶解食毒,  相似文献   

9.
王敏 《内江科技》2002,(2):24-25
咖啡碱是一种紧俏的生物碱类医药原料,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经常有价无货。在自然界中,咖啡碱主要存在于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经济作物中,一般制茶的废料(如茶末、茶屑、茶柄)中约含有2.4-2.8%。充分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便,收率较高,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三境     
余尝日读书有三境。一曰:一卷书,一杯茶。此谓之闲境也。茶色书香,浸润岁月。或对晚风花月,新篇悦目;或临朝雨云山,美德醉心。动也如歌,静也如歌。看山非山,观水非水。苦也是甜,甜也是苦。佛观是我,我观是佛。空空实实,亦空亦实。  相似文献   

11.
一、发现问题 电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科学书《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里.有这样的描述:“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太可怕了!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具体是什么含义呢?是不是生长不了任何植物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我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说:“你为什么不动手做个实验看看呢?”  相似文献   

12.
茶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三国时代的《广雅》一书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蓖器中,以汤沃复之.用葱姜笔之,其饮醒酒”,对茶叶的产地、制作、用法及功效等都有涉及。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已经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王译  陈珊 《百科知识》2023,(15):73-74
<正>茶,是中国的国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茶文化不仅关乎茶,也关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也关乎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广大师生了解茶的历史、品味茶的艺术、感悟茶的哲学、弘扬茶的礼仪,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培养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和情操。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三境     
徐子芳 《科教文汇》2010,(14):I0001-I0001
余尝日读书有三境。一曰:一卷书,一杯茶。此谓之闲境也。茶色书香,浸润岁月。或对晚风花月,新篇悦目;或临朝雨云山,美德醉心。动也如歌,静也如歌。看山非山,观水非水。苦也是甜,甜也是苦。佛观是我,我观是佛。空空实实,亦空亦实。  相似文献   

15.
刘静 《金秋科苑》2014,(4):8-15
茶,这种原本根生于中国的产物,在数百年间,因各种历史因缘的奇妙交错,逐步蔓延发展成几乎全球性的饮品,而"饮品"这个看似寻常而简单的词语背后,却有很多耐人回味的故事,或心酸、或喜悦,这些是茶人自己的故事。茶如其人。茶,是丁为英的事业,更是融合进生活,甚至融进生命的魂,茶人的称呼比生意人更适合她。而她与茶的缘,与其说是她寻到了茶,不如说茶寻到了她,生命中注定的缘。  相似文献   

16.
农园 《华夏星火》2005,(3):20-20
来到集茶科研、茶化、旅游为一体的“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听小桥流水,赏丝竹琴声,品一壶好茶,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乐山市茶叶产业化的一大亮点。峨眉山脚下普兴乡青春村茶农杨先玉初尝产业化甜头,15亩茶园每年给他带来5万多元的纯收入。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23,(3):78-78
《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是一本有趣的数学思维书,书中用生活中的案例与数学公式相结合,致力于引导读者用严谨的理工科思维,来看待当前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帮助读者了解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思维,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之中。小到电饭锅为什么不会煳底、筷子夹不起来豌豆丁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茶又是人际交往的手段,通过开茶话会、茶馆听歌看戏等品茶活动进行沟通。从古至今,各都市皆有茶馆开设。  相似文献   

19.
芬兰是一个被水“涵养”着的国度,波罗的海的蔚蓝拱卫着她,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润泽着她“,千湖之国”的美誉,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生出由衷的羡慕。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芬兰人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寂静的湖边,还是在桅樯林立的芬兰湾,都能看到许多游艇。在洒满阳光的午后,在如茵的草坪上,在如盖的树冠下,尽是悠闲地读着书、喝着茶的芬兰人……  相似文献   

20.
吃茶之益     
茶叶是全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一种饮料。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开始作为药物,以后发展为日常的饮料。《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赏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以后东汉华陀所著《食论》、唐代《本草拾遗》、明代《茶谱》等古书中都有关于饮茶功效的记载。人们常提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茶叶如此广泛的被人们所利用,不仅它可以止渴和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