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习即评估,评估为改进。深度学习中挑战性学习任务与持续性评价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在实施过程中两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持续性评估的意义在于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持续性学习评估包括课堂评估和课后评估。学生是在完成任务中不断进步的,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表现性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表现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地控制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就是信息的输出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稳定和平衡,最佳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靠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反馈信息越及时,学生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越高,教学的成效也就越大。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课堂教学应有多向的信息传输:既有教师传输给学生的信息,也有学生传输给教师的信息,还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反馈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活动过程,它由师生双方共同控制,控制的方法就是信息的传输和反馈。“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师生之间互相输出信息,又反回来作为输入信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媒介。从“教”和“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两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或称学习反馈。学习活动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吸收和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识正确与否的过程。信息反馈不但是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学习进程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反馈是指教师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控制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就是教学信息的输出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稳定与平衡,教育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靠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反馈信息越及时,学生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越高,教学的成效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通道通畅意识。即自己通过言语、声调、姿势、板书、表情等手段向学生发出的信息能否为学生明白、接受。要具有这种意识,教师应在发出各种信息的同时,意识到自己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段在发出信息。这里有两条信息反馈通道:一条是自己对自己信息发出后的反馈,一条是从对象的信息里得到的反馈。 二、学生做的意识。即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一步去完成学习中的各个步骤。学生能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暂时不能做的,也应为学生创造条件,而不应由教师包办代替。 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有一个正确评价的意识。教师应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意识进行评价和有意无意进行强化的意识。即训练学生能把自己做为一个客体来对待的意识。为了强化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目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教后控制,且是被动的控制,而且教学工作一旦实施就会发出很多信息,同时也会反馈回很多信息。如果我们能够把不同形式的信息及时接收、处理,对语文教学将是非常有益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主动地控制教学全过程。语文教学的控制过程可分成三部分,即教前控制(前馈)、教后控制(后馈或反馈)和教中控制(课堂控制或中馈)。控制工作的实质就是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7.
由学对教的反馈信息和教对学的反馈信息的全过程,便构成了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反馈.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数学教学系统中的控制方法包括教师子系统中的控制方法和学生子系统中的自控方法.对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反馈和教师、学生子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数学教学系统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反馈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与学双向活动中的信息交流,也存在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师和学生都作为反馈主体,彼此发出和接受信息,并依次调控自己教和学的行为,因此这是一个多层面的多向双控反馈体系,而协调和控制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方法、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川 《考试周刊》2011,(32):140-140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经常是"脱节"的,影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怎样才能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处理相关"反馈信息",以确保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教学?过去往往理解成“教师教-学生学”,现代教学论认为应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蒂要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的将是一句空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要靠离校后的体现,因此,掌握学习本领至关重要,教师“教”学生“学会了”学习(即掌握了学习本领)。并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那么,教学目标才以实现,教学的价值才得以真正的体现,本文从教师要教“学”的理由(转变观念)、如何教“学”(改革教法)、完成教学轨道转移的标志(达到效果)三个方面探讨教学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心乐为”是明末清初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夫之针对教和学的关系提出的一条原则。这话的意思是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心情欢悦地学习,从而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这条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阶段,即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自学开始,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又反回来作为输入信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控制.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活动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任务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间信息的不断传输、反馈进行控制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信息的输出,又要及时接收学生获取知识的反馈信息,还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合理的反馈.以利师生双方不断调整教和学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最好地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教师怎样处理获取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教学实现有效控制;学生如何运用反馈原理提高学习质量,这些都是当前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应很好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弊端剖析 1、反馈环节不落实 反馈过程,并不是只有起点和终点,还有许多中间性环节构成。在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不重视信息反馈环节的安排,课堂上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学”的许多中介联结点。重视信息“发出”的安排,忽视信息“返回”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先决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转变;二是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教育转变;三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实现由教到学,教对学适应的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需要唤醒学生学力,真正由"教"向"学"转变。话语权要由教师转向学生,学习形式要由热闹转向深入,学习过程要由重教转向重学,数学思想要由说明转向感悟。"教"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18.
一、目标导向评价策略目标导向评价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既要评价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活动,也要评价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而进行的学习活动。二、反馈信息评价策略反馈信息,是把评价信息回送给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和“学”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稳定和平衡,最佳教育目标的达到,主要是靠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科学地运用反馈是关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反馈具有双重性:一是反馈给教师。教师随时接受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前一数学步骤进行查漏补缺,对新的教学内容、方法、进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若回收的信息能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控制、主导作用,就称之为正反  相似文献   

20.
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即教师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按一定的计划和层次向学生输出一定量的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后产生的结果再反馈给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