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中的笔、墨、色三方保持着相互成就却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关系。在笔墨、墨色、笔色三对矛盾关系中,笔墨矛盾最为核心,是创作中的动力因素。墨色矛盾从属于笔墨矛盾,是笔墨抒情性的重要体现,水墨黑白二色的情感分类使得墨法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情色彩。笔色矛盾是中国画线性特质与西方画学的区别表现,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绘画历程,使其只能选择笔而弱化色,笔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导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笔墨谈赵竞笔墨是甲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属于中国画的形式美之一。中国画以笔墨为其表现基础,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笔和墨,本来是作画的工具材料。但由干高度发挥了这些工具材料的特有性能,使它转化为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  相似文献   

3.
清代大家恽寿平说:“有笔有墨谓之面”。此语,意在强调研究笔法、墨法技巧于中国画之重要。“汇笔成阵,聚力为势”,是指从笔墨起,并将笔墨为点,组织为线,聚线成力,由力生场,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一定有着成功的力场设计。本文结合本人的中国画创作经验,就笔势的运用、力场的设计究理求源,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已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且久盛不衰的传统绘画。她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无论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还是在时空处理等方面,都有着自身完整的艺术体系。可谓东方线性造型艺术的旗帜。 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其使用的媒介和工具材料有关。作为中国画的媒介和材料是水、毛笔、黑墨和宣纸,所以,中国画技法主要是如何使用笔与墨通过水结合宣纸的特性去进行艺术表现的。笔墨便成了中国画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笔与墨之间,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作画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迹必须以墨色去显视,墨色必须随笔迹而出现,并且是“笔中蓄以墨趣,墨中蕴以笔情”。更具体地讲,就是浓墨中有干有湿,淡墨中有湿有干,反之,干笔中有浓有淡,湿笔中也有淡有浓。如果谈两者间有区别,那只是在其作用上:勾勤线条、皴擦、点厾笔为主;渲染、托晕,却以墨为主。真可谓“笔主形象之骨,墨主形象之肉”也。笔、墨融为一体,便铸成了“线”,以线造型,乃为中国画最基本的特征,从而确定了中国画为线性造型艺术之特性尔。 中国画的线与西方传统素描、速写所用的线有着本质的区别,决不能相提并论。西方有些画家也利用线塑造形象、传达感情,但他们的侧重点是在于用它来表现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为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无论如何变革,中国画都高不开笔与墨,无笔无墨不能称为中国画。科学的知识、美学的修养、道德素质的提高,加之成熟的笔墨是每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备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由笔、墨、色诸要素构成,但近代画家多偏重笔墨而轻视色彩。该文从中国绘画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画色彩表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四、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作为中国画的技法表征,它超以象外,妙造自然,造就了中国画气象万千的水、墨、色、笔相互交融的艺术天地。它所具有的情感宣泄能力,以及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可赏性和可控可感的理法宽容度,构筑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中的空白,广义地说是在中国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空白虽然无笔无墨,却是中国画艺术不可缺少的表现语言,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独特风格的一大特征。可以说没有空白就没有中国画艺术。空白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古代,老子最先提出了“知其白,守其墨”的辩证观点,他虽然是从哲学领域提出的问题,但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引入画论的“知白守黑”,是指黑白虚实相辅相成的形式法则。在中国画里,虚实关系表现极为广  相似文献   

9.
从石涛看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特征,它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和精神载体其重大作用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但是,笔墨是也只能是中国画创作的手段、载体,不是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讲,它还是为意境、形神服务的。在石涛看来,要使笔墨之下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并真正做到有笔有墨,而不滑入笔墨的形式主义,只有操“蒙养生活”之权,且笔墨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石涛对中国画笔墨作出了新的美学规定“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相似文献   

10.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笔是指国画中的线条,同时又是一幅画的骨架。用墨实为用水,一幅画中墨色用水的好坏,决定着墨色的变化。中国画笔墨语言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笔墨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的主要承载者,具有独立的生命力及审美趣味,是画家自身修养品质的体现。只有解决好了笔墨问题,才能解决好中国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笔墨略谈     
中国画中最能体现东方艺术精神的就是水墨艺术.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根基,笔情墨韵则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千百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笔法“、“画法“,诸如:“画有六法“、“笔法五种“、“笔有三病“、“水墨为上“等,仍然是现代国画家们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因此,“笔墨“两字也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有了笔墨纸就可以完整地画出一幅中国画了,因为有些中国画是不需要上颜色的,仅靠墨分五色便可使画面有色彩感,尤其是古时候的文人画,常常都是极少上色的。不过,大多数的中国画还是要罩色的,即在用墨画完后再  相似文献   

13.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与西方画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以我们民族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与墨为主体的。并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水从笔墨而成。正如清代笪重光所说:墨  相似文献   

15.
笔墨是中国画创作表现的艺术语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深远的理念意识与审美追求,在中国画不同的时期里,它以骨法用笔,化墨彩风韵,呈千姿百态,构成了我国历代的经典之作,中国画笔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用笔用墨无不在法度之中,具有笔墨的共性和独特的个性,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前两期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画的笔和墨,有了笔墨就可以画画了。不过,若想画一幅名符其实的中国画,却不是画在哪上都行的,而是需要一种专门的纸,这种纸叫做宣纸。宣纸是我国独有的用于中国画和书法的纸。这种纸既薄又软且很有韧性,是用很特殊的方法而且完全手工制造的。宣纸按性质一般分为两种:能渗化水墨的叫生宣,用于写意画;不渗化水墨的叫熟宣,用于工笔画。另外,还有皮纸、高丽纸和毛边纸等,这些纸的性质与生宣类似,并且结实便宜,初学者可从先用这些纸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8.
上期介绍的是中国画的笔,这期专门介绍一下中国画的墨。在中国画中,墨是极为特殊、极为重要的材料。中国画的重点与核心都体现在对墨的运用上,这是中国画独具的最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运用绢和宣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渗性,更加发挥了特有的笔趣和墨彩。在用墨方面亦如用色,中国画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自由挥洒,酣畅淋漓;用笔方面,使用毛笔的尖锥,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无穷变化,奇妙的效果,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意境方面追求自然、含蓄、深沉,朴素淡雅的画面配以中国书法,题诗落款,再押署印章,彰显出中国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笔画”和“一画”是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其强调一笔之中意、笔、墨的高度统一,物与我、我与画的浑然一体,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之精神相一致。这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