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艺术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相似文献   

3.
读书的艺术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艺术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在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人和不读书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  相似文献   

6.
雨天读书     
我一直很喜欢在雨天的时候读书, 无论白天或是夜晚,都是一种让心境变得无比美妙的享受。古人有"读书三余" 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三余"都是用来读书的好时光。我喜欢下雨,因为在我的故乡和我长大后工作、生活的这座因为缺水而处处尴尬的城市。雨水,总是那么让人渴盼和感到滋润与亲切。我也喜欢读书,自我上学识字以后,读书不仅是完成课业的需要,而且也已成为生活中一种割舍不掉的习惯,一种优质的休闲,填充了我有时会清冷孤寂有时会百无聊赖的业余时光。这样,在雨天里读书,对于我似乎就成为一种身心享受的至境。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其中有这样-个镜头: 女主人公靠在窗前的沙发上静静地读着一本古老的大书,高大而又明亮的窗外, 亮晶晶的雨滴正洒落在枝叶葱茏的绿树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癖好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8.
余俊 《师道》2006,(4):47-47
读书是一种习惯。什么是习惯,习焉不察,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种行为方式自然而然到自己不能察觉的时候,就成了习惯。英国作家毛姆说他喜欢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读诗,这是他读书的习惯之一;欧阳修的“三上,三多”是他的阅读写作习惯;三国著名学者董季直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是他争分夺秒学习的习惯;司马光的警枕夜读是他克服瞌睡,增加学习时间的习惯。读书形成一种习惯,而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读书是一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千方百计为自己创造…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癖好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比起嗜书如命的人来,我只能勉强算作一个有一点读  相似文献   

10.
性情阅读     
放假了,经过一个学期的苦读,同学们总算可以喘息一下了。这时候再谈读书,你一定会反感。其实,读书本是愉快的事儿,我们应高兴才是。东晋的陶渊明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宋的胡仔在谈到读书时也说:“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悦然。”因此,林语堂把读书列为娱乐范畴。他说,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识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消受这一乐趣的人所羡慕。然而,现在不少青少年似乎并没有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往往把读书当成了苦差事。读书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存阅读,一类是性情阅读。学生为应付各类考试,不得不为生存去阅读各种应试书,久而生厌…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一种习惯.什么是习惯,习焉不察,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种行为方式自然而然到自己不能察觉的时候,就成了习惯.英国作家毛姆说他喜欢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读诗,这是他读书的习惯之一;欧阳修的"三上,三多"是他的阅读写作习惯;三国著名学者董季直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是他争分夺秒学习的习惯;司马光的警枕夜读是他克服瞌睡,增加学习时间的习惯.读书形成一种习惯,而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生活叫读书。读书的生活原本就是一种享受,或者说读书本身就是享受生活。书是森林,可以栖息疲惫的心灵;书是甘露,可以滋润龟裂的心田;书是良药,可以医治心头的伤痛;书是屏风,可以遮蔽尘世的喧嚣;书是砖瓦,可以构筑知识与人格的大厦。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有个性的学者和文学家。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因为他是个极其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他的气质,从一个书香浸染的旧式学子,到一个激扬情感的浪漫主义者,再到后来成为一个温文儒雅的古典主义者,反映了那个时代一代知识分子在历史沉浮中的一种轨迹,一种传统的复归,而这一切又都可以从他的读书方式上投射出来,见出他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广州日报》上看到苏北的一篇文章,他谈到自己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能进入另一种生活。之后从"另一种生活"里走出来,人便有一种甜美的、满足的感觉。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为什么阅读会给人带来这么一种感  相似文献   

15.
假如有人问“:你是否喜欢读书?”可以预料,难有多少人真心地说“是”。见诸报端的信息和来自生活的镜头告诉我们,如今的国人读书的少了,如今的教师读书的也少了。原因固然多多,细究起来就一个:把读书当成了苦差使。受苦的事,世上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呢?假如有人问“:你是否喜欢享受?”可以肯定,没有几个人从心底里“说不”。因为不论凡夫俗子,还是文人雅士,享受生活是人之常情。为人师表者,又能有几人真正能抛却贪恋享受的天性?然而,为什么读书不可以是享受?为什么不能让读书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闲暇的时光里,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静静地走进书中的世界,细细地品味书中的意境,你便融入了一个疆域无限的精神世界、一个自由无羁的思想王国。你会感受到仿佛有某些精神在你的阅读中传递。在洋溢着墨香的书卷中,你可以畅行无阻地在历史和未来中游弋,你可以心领神会地与古今中外的智者交流。于是,你渐入佳境,开始享受读书所赐予你的快乐和幸福。你的思想、情感会完全融入到书中,或与书中的人物同悲或同喜,或与作者的思想交融或交锋,掩卷静思,神游物外。假日中,找一个安静的去处,蓝天白云下,斜阳夕照中,怀一份闲适的心情,捧一本好书,让身心沐浴在文字的甘露之中,...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三题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7.
包忠容 《今日教育》2010,(12):61-61
从古贤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到现在的“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解决一个生活小问题,到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联合国教科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我喜欢读书,不仅仅是因为读书重要,更因为读书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身为教师,应努力营造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与书为伴”“与书交友”的生活方式,把“读书是一种需要”提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责任”和“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去享受阅读,享受教育,让读书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启迪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这场睡眠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柔和又温暖的床铺上,那他就十分满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到自己的幸福。———别林斯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哲学家) 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