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情感简论韩喜忠一情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并伴随认识活动而发展。人的认识活动,反映客观事物本身;人的情感活动,反映客观事物对主体的意义,也就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对某一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位置     
新闻采访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结果)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它本身不是一种实践活动。即便记者在采访中有时似乎也要“参与”一下实践活动,如:到车间参加一下劳动.到地里拔拔草.到会议室里参加一下科研论证会或党委会……,但这仍不能算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珍珠是这样生成的—谈编辑人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有关报刊称, 21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养生,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人的任何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会有一定的情绪伴随。人的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心理是否健康。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感商数”,可影响人一生的事业成功与否,情商包括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和对他人感情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5.
姜海 《新闻前哨》2010,(12):102-103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新闻采访活动可以分为“采”与“访”两个方面。“采”,是指在采访活动时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及规律,主要表现在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念、思考和采集上:“访”,是指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及规律。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采访作为电视记的职业活动,始终贯穿在电视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判断其新闻价值及其搜集选择报道素材,酝酿新闻主题的全过程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纸、广播新闻采访相比,有共性的一面,但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在共性方面,三都要遵循新闻采访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个性方面,电视新闻采访与字、广播的最大区别就是镜前采访,它把电视记的采访活动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使记的采访活动由单一的采集手段拓展为一种表现手  相似文献   

7.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和认知、意志一样都是人的心理过程,是人在接触客观世界时对客观世界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评价,是一种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否定的心理体验;而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则不产生心理体验。情感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和情感。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其目的是发现新闻事实,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写出新闻报道。认识是否完成,以是否达到真实为准。心理学告诉我们,参与这个认识活动的不只是认知、意志,更有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层出不穷的。人们对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可能等量齐观,而是有所选择的。作为编辑,面对浩如烟海的来稿,也自然有所弃取。这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问题在于:在选题、组稿、加工以至版式设计诸方面,编辑部的同仁,常有意见分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种种分歧,反映了编辑的认识选择性。是什么因素,影响编辑的认识选择性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产生新闻的基本手段,是记最基本的职业活动。从每一条新闻产生的过程来看,都必须经过采访、写作与制作这两道工序。因此,有采访才会有新闻,新闻是记采访活动的结晶。记在采访中,之所以能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融洽交谈,甚至是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获取新闻素材,既取决于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更取决于记正确运用公关人  相似文献   

10.
刘火苟 《出版参考》2023,(10):80-84
由于学报编辑部人员有限,常常缺乏专门校对人员,编辑不得不同时担任校对工作。在“编校合一”的现实情况下,编辑在校对中需要特别警惕可能存在的注意错觉、记忆错觉、期望偏差及自信错觉等认知错觉。为预防这些认知错觉,应建立校对核查要素清单,利用知觉特点进阶式校对,还需要明确出版流程中的校对责任,合理利用专业校对工具,必要时发回作者自校,以尽可能减少编校差错,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正>认知管理1.社会认知认知(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又称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情境中有关他人(团体)特性的及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图书出版与认知错觉赵向毅【郑州】英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与错觉》中曾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看下面这个图画,是兔还是鸭?我们既能把这张画看成兔子,又能看成鸭子。"然而在鸭子的嘴变成兔子的耳朵时毫无疑问这个形状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形,而...  相似文献   

13.
练琴是小提琴演奏者提高自身技艺和进行音乐艺术探索的重要途径。生理机能的保持与发展、演奏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及音乐处理方式的设计和完善都要通过练琴来实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学科,主要研究认知过程,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指导小提琴练琴,能使演奏者更好的掌握小提琴演奏技术、发挥音乐想象、调整演奏时的心理状态。下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出发,探讨其在小提琴练琴中的作用。1·练琴中的感知觉感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和整体属性的反映。乐谱谱面、演奏的生理动作都会在大脑中产生感觉和知觉,演奏者需要保持敏锐的感觉和知觉,认真识别谱面上各种符号和记号  相似文献   

14.
浅谈影响编辑工作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凡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从事者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编辑活动也是如此。编辑的心理因素各不相同,所表现出来的观点、认识、学术眼界、价值取向也就不同。也就是说,编辑的心理因素影响着编辑的工作。 所谓心理因素,一般是指包括认知结构、情感、意志在内的诸多方面,比如兴趣、学识、性格、气质、信念、动机等,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影响着编辑的工作。 关于认知结构,一般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编辑的知识结构如何,体现在选题、组稿、审稿、改稿直至编发稿件的整个过程中,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和较强认知能力的编辑,能在众多的稿件中根据自己刊物的个性特色准确地选择、恰当地取舍稿件,保证刊物的质量。反之,在选择稿子时,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编刊物自然质量平平。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编辑的认知结构呢?从心理学认为,影响人的认知的主要因素有主题的选择性、思维定势、需要动机、思想方法上的错误甚至错觉等等。笔者认为,对于编辑主要起作用的则是兴趣、心理定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记者临场思维的自身素质记者采访的临场思维是指记者进入采访程序后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这种临场思维能力是由记者自身的多种潜在因素和多种条件构成的.如记者的知识储备、对采访对象认识的程度、采访经验的多寡以及认识机制的优劣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记者的采访思维,并作用于采访行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记者临场思维的导向器.记者的临场思维,作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采访与写作,它需要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现象,评判客观事物,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有精辟的见解和认识,也就不可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2、知识的积累是记者临场思维的沃土.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的知识储备,可以说是采访前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才会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以维护采访行为的完美性,保证采访质量.3、尽可能多地认识采访对象,以丰富记者临场采访的针对性思维.这种具体的采访准备,属于记者对被采访者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对人物的采访,这种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就更受记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斯博士是安德森教授的学生)。全文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主要从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层面,即探讨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西方心理行为层面、认知层面和生理层面揭学界继暴力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之后示了观看电视是一种主动的认知加的又一研究热点。围绕这一研究热工活动这一命题。本译文则是论文点,目前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以中从生理层面论述这一命题的部分。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辛格博士为代作者在这部分中主要阐述了两方面表的反应性理论(reactive theory)的问题,即观看电视与阅读的差异认为,观看电视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以及电视刺激特征在儿童注意中的活动,观众的意图、计划、策略以及作用问题。尤其侧重从脑电波的变选择性在观看电视时很少起作用。化、眼球活动的方式、左右脑的主导而以麻省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森机制以及心理投人量的多少四个方博士为代表的主动性理论(active 面比较分析了观看电视与阅读的差lhoory)则认为,观看电视是一种主异,得出了与原来人们的认识不同动的认知活动,它是观众、节目以及的结果。观看情境之间的一种主动的认识转换过程。这两种理论都得了一些实验研究的支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主动性理论以其充分而富有说服力的证据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并成为美国政府制定儿童电视节目保护法的部分依据。本译文摘译自主动性理沦的代表人物安德森教授1991年提供给译者的打印搞论文《电视与认识》(博恩  相似文献   

17.
浅析讲解语言中的情感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挚的情感是博物馆讲解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为了弄清这一问题 ,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讲解语言与情感按心理学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所谓“态度体验” ,是人们在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发生关系时 ,会因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分别采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即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此时态度并非情感 ,只有当态度引起人的以某种生理感觉为特征的体验时 ,才成为情感。愉快、喜悦 ,抑或是憎恶、愤怒等体验 ,这就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从生理角度上说 ,情感因皮下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兴…  相似文献   

18.
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可见,创意思维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记者的采访则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了解和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做如实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采访的对象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即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中要不要流露记个人感情,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新闻不是学,记不应该为见证了重大事件激动,产生参与的错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闻同样是人学,客观描述不足以表达出感情,也不能满足读感情上的需要。特别是人物通讯,适当的议论、抒情会使作品更精彩、抓人。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读书活动中培养少儿的情感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充满着鲜明的情感色彩,如父母对孩子的喜爱;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人民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对丑恶现象、对敌人的憎恨;人取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等都是情感表现的形式.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作用.培养少儿健康情感,主要是指培养少儿具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