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奇 《教育学术月刊》2003,(1):20-21,30
一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于1981年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一著名论点.1982年,又在他主编的中师《教育学》教材重提了这一观点.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策三、裴娣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道俊、郭文安等纷纷撰文,进行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孝义市与北京师范大学实施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中,孝义十中被确定为15所实验基地校之一。从2012年9月开始,学校把"主体教育"确定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对"主体教育"的初步认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发表文章,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起教育界的一场大讨论。一些著名教授纷纷发  相似文献   

3.
《青海教育》2008,(1):93-93
美国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经历了从参与学校教育到参与学校管理、从消极被动参与到积极主动参与、从一元管理主体到多元管理主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局外人”向“局内人”角色演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长参与侧重于学校的教学业务性活动,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化,家长参与逐步深入到学校的决策层面,其角色由“局外人”转为“局内人”。  相似文献   

4.
由我国著名比较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和梁忠义教授共同主编的《世界教育大系》 ,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套大系的出版 ,在比较教育领域乃至整个教育学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在 2 0世纪末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 ,教育的全球化也已临近。为之 ,在总结 2 0世纪、展望 2 1世纪之际 ,各国纷纷借鉴外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不断改革本国教育 ,由此越发凸显出比较教育的重要性。在此种背景下 ,《世界教育大系》的出版颇具重要意义 ,它将为我国在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为我国甚至世界比较教育研究做出突出贡献。《世界教育大系》共有 2 0卷 ,分…  相似文献   

5.
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主体教育实验自 2 0世纪 90年代产生以来 ,至今已 8年 ,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它认为人的主体性素质是现代社会人的核心素质 ,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那么 ,主体教育实验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主体教育思想 ?今后发展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等等。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实验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裴娣娜教授。记者 :裴教授 ,您好 !2 0世纪 80年代 ,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 ,这对主体教育实验产生了直接影响。请您介绍一下主体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涵好吗 ?裴 :好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教育》2004,(3):10-12
如果从1981年顾明远先生明确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算起,主体教育已走过二十三年的历程了。此后众多理论家如黄济、王策三、叶澜、周虹等,围绕教育“主体”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1992年,王道俊、郭文安在《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主体教育”的概念。同年,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开展  相似文献   

7.
主体教育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教育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人的主体地位逐步被重视,并延伸到教育领域,1981年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①这一论题以来,对主体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广州市80年代中后期研究和制定小学德育整体改革的理论和实施方案之时,就确定了对学生主体意识进行引导的策略和目标。②1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的兴起长期以来,我国处于一种漠视人的主体地位的状态。在教育中只是把学生当成肆意灌输和刻画的对象,无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和潜质的发…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于1981年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一著名论点。1982年,又在他主编的中师《教育学》教材重提了这一观点。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策三、裴娣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道俊、郭文安等纷纷撰文,进行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探讨。同时,在基础教育界,各地涌现出诸如“愉快教育”、“尝试教育”、“情景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六步教学法”、“数学教学辅导”等等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主体教育的探索相继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十余年来,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9.
关于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参与是人们发展自己、表现自己的重要途径,是人的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表现行为。随着我国教学从知识本位向主体本位的转变,主体教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发展性教学以其理论基础的厚重、指导思想的超前、价值取向的多元、方法策略的人文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主体参与是发展性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策略,它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主体教育研究从宏观层面的理论概括向中观层…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学》2008,(2):63-64
1.叙事主体单一化 教育叙事研究的正确运用需要理论者与实践者在深入了解普通个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教育生活的意义;需要理论者与实践者在平等参与教育生活的同时成为教育叙事的主体。但在我国教育叙事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叙事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以至于教师几乎成为叙事研究的唯一主体,  相似文献   

11.
1.叙事主体单一化 教育叙事研究的正确运用需要理论者与实践者在深入了解普通个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教育生活的意义;需要理论者与实践者在平等参与教育生活的同时成为教育叙事的主体。但在我国教育叙事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叙事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以至于教师几乎成为叙事研究的唯一主体,  相似文献   

12.
近十余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与热点。一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状况所谓主体性教育,简而言之,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最初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于光远先生提出教育、教学“三体论”。1981年,顾明远先生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此后,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学刊》2004,(5):3-3,44
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第七届学术年会于2004年4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举行。年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主体教育研究课题组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承办。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历经11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总结、反思、概括、深化提升阶段。本届年会,不仅展示了主体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研讨在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并为主体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年会将就主体教育理论上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活动、实践、交往与学…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研究思想从 2 0世纪 80年代末的“发展主体”到今天的“新基础教育”思想大体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间的研究脉络不仅透析出整个教育理论界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历程与发展方向 ,也向我们展示了其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精神和理念。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蓬勃兴起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 ,走过了从移植到改良、从改良到创新的探索历程 ,成为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并被广泛认可的重大教学研究之一 ,其研究成果已被吸收进我国教育的重大决策之中。国务院于2 0 0 1年 5月 2 9日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 :“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中 ,我国年轻学者王坦同志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主持的大面积实验堪称主力阵容和开创性研究 ,浓缩他研究成果的著述《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 :原理与…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反思:二十世纪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是20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和现代教学的标志,纵观20世纪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研究,发现主体参与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追求教育民主、公平、机会均等的产物,是现代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它的研究涉及到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策略、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消解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教学因为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也进行了一些参与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根深蒂固,致使教学现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本人试图通过参与性教学的研究,并结合参与性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主体性诉求”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与现代化发展的关联;剖析了主体性的概念演进以及主体性哲学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其限度;分析了主体教育的理论嬗变,展示了主体教育的实验成果与经验。基于对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反思,提出了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主体教育的应然使命及发展路向。指出要以全面深入地认识主体性为前提,通过课程教学的主动变革与创新来增进教育过程的主体性,通过“多主体参与、多中心治理”来增强教育系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2 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是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秉公教授最近推出的一部力作。本书的出版 ,是作者近 2 0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相关学科理论研究、调查和实验的概括性总结和突破性成果。该书在体系、内容和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创新。一 面向现实 ,立意建构本书是国家九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 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写作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现实 ,大胆创新 ,建构适应 2 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消解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教学因为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也进行了一些参与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根深蒂固,致使教学现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本人试图通过参与性教学的研究,并结合参与性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