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新闻故事化的成因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它给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但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2.
燕道成 《兰台世界》2005,(8):124-125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式新闻”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它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但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3.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尤其在相对比较枯燥的财经新闻报道中,它的运用给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4.
结尾,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西方特写的结尾写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知道写新闻时一定要重视标题和导语,让新闻从开头就吸引读者的眼球,将他引入我们叙述的新闻故事中.我们也知道新闻报道一般采用的倒金字塔经典结构,将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放在前面.很少有新闻写作教材将"结尾"写作列为独立阐述的部分,新闻的"结尾"正在沦为"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5.
沈晶 《记者摇篮》2006,(3):53-54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是新闻也好、资讯也好;是教育也好、娱乐也好,透过一个动听的故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底之下,有谁爱听闷道理与人教训呢?著名纪录片监制与导演Kirk Wolfingerl曾经如是说:我是从事说故事这行业的,不论你是新闻工作者也好、拍电影或纪录片也好,都是从一个故事开始。我若是真的要传递什么信息,我透过电邮好了,我若是真的要宣扬什么大道理,我让传道的人去处理好了。但不管你有信息要传递也好、要宣扬什么大道理也好、是教育或公共效益的事也好,有什么比透过一个好故事来得更有效?电视,是“说故…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不仅要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更要有可视性、体现"三贴近"、"走转改"的原则。对此电视新闻写作的"四化"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和命运曲折化就应运而生。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受众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叙述模式,电视传媒的新闻节目不仅要关注电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还要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把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不仅能见其人、闻其声,还能身临其境、如感其情。  相似文献   

7.
全民都在大跃进,新闻界也要来一个大跃进!许多新闻单位都在订规划搞措施,来促进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大跃进!在这个时候,要请大家批判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有些人不免会发生疑问:大家正在忙着大跃进,谁有时间批判什么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呢?这会不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呢?另一些人也许会说: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算得了什么呢?还不是东凑西拼,乌七八糟的一盆杂烩吗?有什么值得大家批判的呢?另一些人也许会说: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半年以前不是早就批判过了吗?为什么还  相似文献   

8.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3,(1):64
著名学者陈力丹:"日前"是哪天?"据悉"据谁悉?陈力丹于上月撰文指出:新闻要对现实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但在许多报道中都不负责任地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新闻用语,如"日前"、"据悉"等等。他说,"日前"即"今天之前",从字面理解,"之前"无限远的任何一个时刻,都可说是"日前",这种时间的交代等于没说。大多数所报道的事实当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欣赏快感的同时,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欣赏快感的同时,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读法     
有人可能觉得,这不是个问题.因为只要认字,随便拿张报纸来,谁还不会读呢?真的这么简单?实则不然.新闻也有其读法.除了版面安排那套技术语言外,还需要从字里行间去解读其言外之意.诚如英文所吉:Read between the lines.所以,善于读报者,不但要读出新闻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还有哪些没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或者为什么有些东西没有说.像这样的故事,在新闻史上有很多.其典型者,如<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的一些文字.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现场声情并茂的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无疑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要素。区别于时政报道和资讯类新闻,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一定要注重"现场"的开发利用。谁能最大限度挖掘"新闻现场",谁就能在日趋白热化的电视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力席位。挖掘"新闻现场",SNG连线、3G连线,不可或缺,通过出镜记者的叙述,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  相似文献   

13.
王晓珍 《青年记者》2017,(21):72-73
人类从孩提时代起就对故事如饥似渴,因为故事是一种最容易被人类大脑接受的信息组织形态,讲故事的新闻写作手法,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作家陈忠实在给一家少儿期刊写评论时提出“谁有故事谁即胜出”.李希光教授说过:“新闻学传授的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写出好故事,首先要找到好故事.《齐鲁少年》从2007年至今,一直摸索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笔者参与了每一期新闻故事的采写和编辑,就如何找到好故事,怎样写出好故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谈到新闻写作时说:“新闻里面一定要有故事!“新闻写作就是讲故事。”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的观点。有的新闻里面有故事,有的新闻写作就是讲新闻故事。但是否所有的新闻里面都得孕含故事呢?这无疑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过,李教授的新闻观点倒是给我们以启示:在某些广播评论中,是否也可以在讲故事中说理呢?  相似文献   

15.
特约专稿     
《青年记者》2012,(31):27
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它的时代定位、理论基石和价值取向是怎样的?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对此做了深入研究,请看《"走转改"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思考》。长期以来,我们提倡新闻要写短,但新闻一定是短比长好吗?网络时代,又该怎样看待新闻的长短?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16.
在受众的新闻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传媒市场日益“买方化”的今天.新闻报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唤起受众的情感.新闻记者就必须在采写过程中更加用心.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平面媒体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  相似文献   

17.
张立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08-108
新闻写作作为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其技巧对于每一位记者来说无疑一件"成功的秘诀"。尤其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越来越丰富,对新闻的挑剔性也越来越大,当前的新闻不仅要满足读者的"求知欲",还要充满文学性、趣味性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这就要求现在新闻要在说清楚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文学修辞手法使新闻报道像故事小说一样形象又生动。  相似文献   

18.
孙喜杰  吴瑶 《新闻窗》2009,(6):59-60
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的现状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说:“新闻学的核心就是采集和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柏拉图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谁说故事,谁就控制社会”。所以,新闻故事化一夜之间成为人们的最爱,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尽管报业被认为前景不乐观,但却继续吸引着买家。这些报纸的新拥有者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购买报纸?报纸的收购在全美各地的编辑部都有发生。总有新闻爆料说有人正在购买报纸,当然是以非常划算的价格购买。厌倦于被买来卖去的记者和编辑们环望满是空座位的编辑室,不禁好奇,他们是谁?他们是不是疯了?买家面临挑战"是有那么一点。"《橘郡记录者》的新发行人亚伦·库什说。他在2012年7月份领导一家私人投资集团收购了"自由通信控股公司"。该公司拥有《橘郡记录者》和另外5家小一些的日报。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面对新媒体语境中社会、受众、媒介发生的诸多变化,传统主流媒体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正在不断受到冲击。如何坚定自信突出重围?如何赢得广泛关注,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作为20 1 5年度重点宣传任务,《行进浙江精彩故事》正在浙江各主流媒体蓬勃展开。相比于前几年大力提倡的"走转改"报道,本次大型主题报道,把落脚点放在报道本身,开宗明义地强调要讲故事,要讲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