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人类的故乡。对于海洋的利用 ,中国古人就有“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之说 ,这只是对海洋利用最浅显的认识。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证明 ,不重视海洋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尤其到了 2 1世纪的今天 ,在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能源、粮食等危机之际 ,海洋业已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发展空间 ,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 ,可谓“谁控制了海洋 ,谁就控制了一切。”矿产资源库 据估计全球海洋矿物资源达 60 0 0亿亿吨 ,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热液矿床被称为四大海底矿产。在大陆架浅海海底 ,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  相似文献   

2.
相机能挽救海洋动物?是的。正因为有了它们,人类因此挽救了不少海洋动物。要知道,生活在海底的一些海洋动物,现在也遇到了濒临灭绝的问题。可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现在生活的真实情况,因为人类是不可能长期潜在海底,随时跟着它们,去观察它们的生存状况的。  相似文献   

3.
海洋农业     
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养殖业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海洋养殖业”就是指在海水或半咸水水体中养殖鱼类、贝类、虾、蟹、藻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在海洋中养殖藻类又被称为蓝色农业。海藻是海洋中的低等水生植物,它们靠阳光和海水里的营养物质为生,多数藻类在水中漂浮,直接从海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在海洋中有一种巨海藻,它不仅繁殖快,而且长得高,它们竖立在海中,像巨大的海底森林,非常壮观。巨海藻干燥后可直接作为原料,也可经发酵得到甲烷,制成合成油。许多藻类还可作为人类的食物、牲畜饲料和农业肥料等。小朋友,你是不是很想去海底参观一…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水体、海底和海面上空的大气,以及同海洋密切相关,并受到海洋影响的沿岸和河口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海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海洋生态平衡的要求制定的有关法规,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调整海洋开发和环境生态间的关系,以达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的目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洋     
《家庭教育》2006,(10X):36-37
海洋是非常巨大的一片水域。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对深海海底的探索则一直到20世纪中期才真正开始。[编按]  相似文献   

6.
《海底总动员》作为一部充满幽默和探险因素的励志动画电影,还表现了对回归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期盼。影片描写了美轮美奂的、和谐的海洋世界,塑造了个性鲜明而生动美丽的海底动物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小丑鱼尼莫在遇险之后想回归海洋的强烈欲望,批判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恐怖与行为的丑陋。文章探析了该电影中所蕴含的生态审美观、生态整体观、生态回归观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等主题。  相似文献   

7.
美丽富饶的海洋 ,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而且奔腾不息 ,充满活力 ,还蕴藏着巨大的能源。有日夜涨落、终年不息的潮汐产生的潮汐能 ;有汹涌澎湃、倒海翻江的海浪产生的波浪能 ;有若隐若现、行踪难觅的海流产生的海流能 ;有上暖下凉 ,“冷热不均”的海水产生的温差能 ;还有江河淡水与海洋咸水“会师”时产生的盐差能。这些能源构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海洋 ,人类 2 1世纪开发新能源的主战场。月亮的礼物———潮汐能。虽然潮汐涨落与日月有关 ,但日地距离是地月距离的 3 89倍 ,所以“…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沿海大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漫长的海沿线,先贤们创造了种类众多内涵丰赡独特的海洋非遗资源。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非遗大家庭中的重要部分。浙江海洋非遗资源富有浓郁的本地域生活化的气息,还凸显几千年宗教信仰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相互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了统一的海洋世界。当科学家尚未到达海底之前,这一切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令人神往。富有探索精神的人类,一次次向海洋进军,去揭开海底的面纱。结果发现海底和陆地上一样:那里也有高山、平原、盆地、深沟等,有各种不同的生物,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是指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它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若在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便会觉得把地球叫做“水球”似乎更为恰当。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叫海。海与洋彼此连通,共同组成世界统一的海洋。那么海洋最初…  相似文献   

10.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全文围绕"海洋,为什么被称为21世纪的希望"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叙述,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文本充分运用了对比表达的方式,有效地将比喻与拟人揉合在说明方法中,让海洋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11.
保护海洋     
地球表面将近3/4被海洋覆盖,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生命线。在这辽阔无垠、波涛起伏的海洋世界里,生活着鱼类、虾类、海洋植物等约十六万种生物,这是人类最宝贵的天然蛋白质“仓库”。海洋还蕴藏着无数的矿产、石油、天然气、海洋能源和海洋旅游等资源。海洋是人类生命系统强大的支柱,已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海洋科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4,(6):86-86
专业解读 海洋科学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一个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它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形成了海洋气象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学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郑伟 《地理教育》1997,(4):21-22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中的石油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据科学考察发现,海底深处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其数量接近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综合开发和利用海洋石油,将成为人类获得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向海而生     
正这里有各种神奇复杂的地质结构,有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的山脉,比尼亚加拉大瀑布更加壮观的瀑布,甚至比地球上任何一座火山都要活跃的海底火山……因为有了海洋的出现,才有了生命的诞生。几千年上下求索对于脚下所处的这片土地究竟是圆还是方,人类争执了几千年。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球体的这一概念;公元前3世纪,生活在亚历山大的科学家埃拉托色尼用几何学方法确立了地球  相似文献   

15.
末来的海洋     
华祝虎 《初中生》2010,(9):83-83
2050年,海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大洋深处建造了一座又一座海底城市,它们之间有着一条条类似于陆地上高速公路的海底隧道。这些隧道里飞驰着无数的汽车,还广泛分布着加油站。  相似文献   

16.
蔚蓝色的浩瀚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自古以来,海洋是人类索取丰富食物的宝库。然而,许多人却不大清楚,这茫茫的大海同时又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医药宝库。当你潜入蓝色的海底,会惊异地发现,在这鱼虾穿梭,珊瑚争艳的海底世界中,药材俯拾皆是,唾手可得。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洋孕育着16万种以上的海洋生物,可用于药者达千种之多。先说鱼类,鱼类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据分析:淡水鱼类,含磷、铁、镁、铜较多,而海水鱼则含碘、钴等较多。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的沙丁鱼中富含可以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预防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陆地资源的日渐短缺,人们逐步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正以其富饶的资源、广袤的空间,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但是,海洋在给人类提供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般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引发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常见的海洋灾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他用尽一生拍摄的115小时水下探险纪录片,获得了纪录片领域的所有奖项,是纪录片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和地球环境的珍贵纪录。至今,人类拍摄海洋世界、探索海底秘密的所有活动都建立在他开拓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杨岁虎 《科学启蒙》2012,(Z1):47-49
他用尽一生拍摄的115小时水下探险纪录片,获得了纪录片领域的所有奖项,是纪录片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和地球环境的珍贵纪录。至今,人类拍摄海洋世界、探索海底秘密的所有活动都建立在他开拓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人类已跨入20世纪90年代,在这跨世纪和跨千年的时代。一方面,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由于美苏两极共管体制的解体,使国际权力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势,争和平求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今天和未来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又面临着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因此,在人类面对长期以来固有的陆地生存空间相对缩小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会很自然地将海洋——这一占地球表面积71%的富饶而广阔的领域,作为其寻求发展和拓展国民生存空间的理想区域,从而使海洋成为世界各国在未来21世纪重点争夺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