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存储和管理信息的能力有了一次极大的飞跃,它对广播电视领域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几个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给电视制作和传播领域带来的变革以及电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数字技术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新民 《新闻窗》2006,(1):11-13
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媒介和传输,接收手段层出不穷,昔日拥有绝对传播优势的电视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电视时代”的辉煌渐渐发生变化,“后电视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立足于电视从业者的角度试图对后电视时代概念予以界定,并探讨电视传媒在这一时代的生态、质态、形态和业态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电视技术对突发事件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录播"到"直播"、从"模拟"到"数字"的变革,推动着突发事件报道的制作方式、叙述角度、创作理念等形态的演变与突破。电视技术的更新、传播环境的改良,促使突发事件报道更为有序、规范地运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电视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新闻传播学界对这一新兴传播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手机等移动便携终端可以使人类从固定地点接收和固定设备接收电视信息的依赖和羁绊中解放出来,实现即时的、移动的、互动的、流动的收视。本文从全球手机电视业务实现方式、发展现状、影响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通过翔实准确的数据和丰富的信息,阐述中国手机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手机电视良性发展的条件是:广播电视技术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健康传播自古以来就在人类大众传播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及其媒介能力的凸显,电视自然成为健康传播最主要的渠道。本文以我国电视健康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对其进行观照,首先从健康诉求、传播能力和社会参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健康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进而对我国电视健康节目的现状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静 《青年记者》2007,(14):170-171
当今,电视文化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国内来看,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省级频道打破了地域性的传播限制。卫星频道与卫星频道之间的竞争成为电视文化产业竞争的焦点:从国际上看,卫星通讯技术、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新的政策形势,迫使我们必须直面国际性的空间竞争和市场竞争,这是中国电视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党的电视宣传事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90年代末,视频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技术高速发展和交叉整合的结果,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虚拟演播室技术。被打上高科技烙印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在视频界一经亮相,立即引来了满堂喝彩。虚拟演播室技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将会对电视传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与传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较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这样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文章在概述国内外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发展现状、辩证地分析其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本文选题新,资料新,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9.
赵明 《记者摇篮》2004,(11):4-5
技术进步与电视“互动”电视这个以电子为载体的媒体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突飞猛进的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比翼齐飞。时至今日, 在电视人身临网络的汪洋大海求索电视的新突破时,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传输手段为他们的创意和梦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世界杯期间,央视推出了一种叫做“交互电视”或“互动电视”特别引人注目。这种电视对每场赛事都提供四个角度的选择,观众可以通过手中的遥控  相似文献   

10.
刘丹 《东南传播》2014,(12):4-8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也改变着人们获取内容的渠道,手机由最初的通讯工具变为集娱乐、学习和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终端。随着Wi Fi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手机电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论文从MPA模式(mobile phone appropriation)出发,根据受众的群体特征,着重分析手机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制度障碍,考量手机作为一种常用媒介终端应当如何与电视终端无缝连接。只有当手机电视突破技术与制度的藩篱,最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对于"电视"的高清、流畅等特点的需要,才能实现其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