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突发事件的最大风险在于其蔓延与变异性,对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进行分析,揭示了网络突发事件蔓延的过程实质——网络群体行为扩散的过程。网络群体行为的扩散是在事件信息刺激下产生的同一行为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与传递,这一扩散过程既受个体固有的心理特性影响,又受到外界信息变化的影响。基于经典扩散模型建立基于个体水平上网络群体行为扩散模型,通过模型推理进一步指出:政府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取得网络话语权,调整公众非理性的动机,引导事件发展方向,对预防与处置网络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作为事件信息传播平台的网络舆情开始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政府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方式,把握和引导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于事件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一般定义分析其特征,详细研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其演化的要素,描述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产生的潜在影响,结合政府现阶段处理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为政府日后处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以系列砍人事件为案例,在概念界定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分解为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强影响与弱影响、态度影响与行为影响等形态,指出网络舆情社会影响的发生是不同群体谋求报复最大化或损伤最小化等理性计算的结果,认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社会影响的呈现会带来族群裂痕、事件类化、行为同化等负面后果,提出应通过政府微型治理、媒体审慎报道、民众自我反思等方式消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种突发事件一再发生,而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危害性、紧迫性、复杂性,致使其发生时每每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力,也给政府的应急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尽量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避免和减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是现代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根据我国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应急管理的实践,整理了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做法和经验,探讨了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5.
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常规突发事件由于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的次生衍生危害,而且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有效应对的突发事件。因其具有强烈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备受学者们关注。互联网作为非常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平台,使信息传播更迅速,也使事件影响力剧增。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衡量和评价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明确舆情涨落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理,为政府舆情控制、引导、以及预案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非常规突发事件由于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的次生衍生危害,而且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有效应对的突发事件.因其具有强烈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备受学者们关注.网络作为非常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平台,使信息传播更迅速,也使事件影响力剧增.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通过权重计算能够明确各个指标影响力大小,从而明确舆情涨落的深层次影响原因,为政府舆情控制、引导,以及预案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凌晨  冯俊文  杨爽  吴鹏 《情报科学》2017,35(11):172-177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核心是调节网民负面情感,调节网民负面情感的关键是把握负面情感演 化的规律。尽管各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有所不同,但舆情发展的高峰都伴随着网民负面情感的 产生和爆发。本研究的目标是得到网民负面情绪与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的研究现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前沿方向 引导。【方法/过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网民负面情绪和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梳 理和分析。【结果/结论】关于网民负面情绪的研究,目前主要从理论层面关注动因、影响因素,关于网络舆情应急响 应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关注指标构建和策略研究,缺少结合实际事件和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尤 其是缺少网民负面情绪与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的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8.
1、概述风险是可使未来的管理遭受损失的不确定因素;是指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后果的可能性(蒋维,金磊,1992)。风险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结合,也是危险、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该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风险度或危险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唐超 《情报杂志》2012,(10):48-52
选取典型事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网络情绪的概念.通过设置和计量网络情绪比例、网络情绪强度等指标,得出网络情绪的演进基本规律,并分析网络情绪的产生原因、蔓延和消解影响因素、网络情绪与现实社会“互涉”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研究,从网络情绪管理的视角,提出了网络舆情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爆发会带动舆论信息的传播,本文旨在揭示网络舆情驱动下突发事件的演化机理,为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活动、有效控制舆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过程】运用知识元表示法描述突发事件的情景状态、应急活动、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四种要素,构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情景推演模型,并以沈阳非洲猪瘟事件为例,建立网络舆情驱动下突发事件情景网络结构,通过动态贝叶斯网络直观呈现情景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景推演模型在时间推理与事件发展的顺序上与突发事件演化过程基本一致,通过应急活动扰动分析,证实知识元表示和动态贝叶斯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为舆情引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担保圈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蓓  王玉霞 《软科学》2017,(6):134-138
通过建立有向加权网络模型,分析供应链担保圈的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理,并以调和距离衡量企业间担保关系,解释担保圈的两面性——风险分担和风险连坐.研究结果表明担保圈网络结构和风险传染关系具有相变的特征.当风险低于一定阈值,高度连通的网络中担保关系的多样化能够有效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当风险高于一定阈值,高度连通的网络反而构成风险传染的路径,其稳定性和弹性大大降低.企业间担保关系具有非线性的特征,担保圈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制取决于企业间调和距离.  相似文献   

12.
金融控股集团因其内部关联交易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X效率优势,但金融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特别是以内部借贷为主的资金关联交易,在充分发挥集团化协同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传染问题.本文在传统的传染均衡研究基础上,引入了金融控股集团中“关联交易”这一重要因子,构建了一个基于内部关联交易的传染均衡模型,使模型更逼近于金融控股集团传染的真实特征,深入研究了金融控股集团内部传染的主要特征与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李昊青  洪礼博 《现代情报》2019,39(5):156-165
[目的/意义]研究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建模与防范策略,为网络谣言风险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构建网络谣言的政治安全风险情景,通过识别风险因素,进行风险量化与评级,得出高风险因素,并建立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模型。[结论/结果]依据舆情生态理论和风险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从主体、过程、环境等3个维度提出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催生了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在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会对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未知风险产生一定的恐慌与抗拒心理,并经由特定的渠道进行扩散,产生风险感知的耦合效应。因此,掌握社会系统中新兴技术风险感知的扩散规律,对于新兴技术风险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界定了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概念,分析了新兴技术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的“耦合—演化”扩散机理,构建了风险感知的社会扩散量化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内、外部不同要素对新兴技术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影响及风险感知社会扩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个体对新兴技术风险的心理距离与公众参与新兴技术风险治理程度的增加,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叠加效应逐渐减弱,独立效应逐渐增强,风险感知的扩散效率逐渐降低;而随着个体对传播者信任程度的提高,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吸引效应作用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5.
胡婷婷 《现代情报》2018,38(10):51-56
为应对当前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能力,基于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动力演化要素的分析,本文结合目前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治理现状和国外先进治理经验,对政府的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提出建议对策,以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知识转移和交流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而知识转移过程中常伴随着知识产权风险,因此,通过网络所进行的知识转移必然也面临着一定的知识产权风险。不同的网络沟通方式所产生的风险也不尽相同。本文依据媒介丰度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沟通方式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不同的沟通方式分析了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昊青 《现代情报》2018,38(10):43-50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演化机理以及生态治理对策等问题,以期为网络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完善网络谣言治理理论。[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态和风险治理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和演化机理,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模型,进而提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果/结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可从整体治理、主体联动、风险防控、环境优化等维度,通过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体系、提高信息主体网络政治素养、构建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安全法制体系等途径进行综合施策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未确知理论与模糊评判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采用未确知理论求得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用模糊数学求得风险发生的损失后果,最后通过风险因子的涵义综合求得系统风险。并通过实例对该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将主观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效、全面、系统地评价了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