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认识到苏联农业落后的原因后实行了农业改革。他的农业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农业经营政策,二是改革农业管理体制。这场改革收到了显的效果,也产生了严重后果。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开创了苏联经济改革的先河,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赫鲁晓夫上台执政时 ,斯大林模式已经严重僵化 ,各种弊病日渐暴露。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 ,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因而成为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促进了广东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加上外来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科学的引进,使广东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发性农业的兴起,促进了传统农业朝着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滩涂水面的适度规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者大多承认赫鲁晓夫是改革者。在他执政的短短十一年里,对农业、工业、政治制度、教育、外交和思想理论方面进行了众多的改革,使个人迷信禁锢下僵化的苏联社会激起了层层浪花,唤起了人们的希望和热情。但是,对他的改革,看法却很不一致。本文只是对他在农业方面的改革谈点个人浅见。有学者认为,他在农业方面的改革“从全局看,失败多于成功”。有的认为“成败参半”。而笔者认为,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基本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用市场化、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文章对我国农村进行"股田制"改革作了分析和论证,在对"股田制"理论概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进行"股田制"改革、实现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三农"问题已经破题,面对美欧等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高补贴、高保护的国际环境,中国如何在WTO限制框架内对农业实行合理的补贴,进行有效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思路,本文将从纵向角度分析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从横向比较指出农业补贴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第二个飞跃,需要一个具有先导和促进作用的经济组织形式担负起这一过渡时期的任务,而股份制农业合作组织以其突出的优势,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行具有促进作用,从而成为实现农村改革第二个飞跃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村普遍地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这种经营管理的新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专业户的兴起,使我国农业出现了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的战略转变。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阐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客观必然性及其伟大战略意义,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也改革了11年。上台以后,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农业发展迟缓,其根源在于发展农业的体制上存在严重问题,这是由斯大林时期超高速工业化政策所产生的。本文分析了斯大林时期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形成及存在的问题,阐释了赫鲁晓夫对农业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并在分析比较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揭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局限性及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为使我国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国务院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新方针,从单纯追求产品数量转向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上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是进入农村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后农业自身的一次革命,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目前,全国人民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因此,人们对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使整个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可喜变化,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使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正在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今后,要进一步发展生产,把农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农业产业化与农村职教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是我国农村继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不仅将对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农村职教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农村职教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农村职校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赢得农村职教的大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  相似文献   

14.
(1)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 村工作的中心任务。2000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2)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的重大决策,并确定在安徽全省实行农村税 费改革试点。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的又一重大改革,是治理农村“三乱 ”、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3)中共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 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商品经济和专业分工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正在进行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已经为农村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农村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必须调查研究,从而提出我们的对策。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教育提出的新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深刻指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审时度势,已经作出把江西的经济大厦建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体现体制转轨、经济轨型的一种现代农业模式,对于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多种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的农广校,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简单地说,应在以下几方面深化学校内部改革,从而实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改革与突破道霞一、农村改革的突破与深化我国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先见成效,然后(即六年后)再转到在城市展开。农村持续改革,迄今已近二十周年。这二十年间,前半期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大胆地闯,取得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后半期...  相似文献   

18.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以培养新型农民、振兴农村经济为己任的农村职业教育来说,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改革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1.拓宽办学思路,主动担当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建国后照搬了苏联高速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致使农业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我国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同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无疑是一种稳妥和可靠的做法.以上这些因素就决定了我国改革率先从农业改革着手,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这一方针的制定短时间内就在农村取得了突破,农村改革的突破推动了我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农村的改革也进入了全面推进和深化的阶段.在此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党也始终坚持农业率先发展原则,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把农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始终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20.
<正> 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依靠农民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振兴农业经济,是使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单一经营转向现代化、综合经营的必由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