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徽的广大读者从1992年10月份就被告知,从1993年1月1日起,《安徽日报·农村版》(原名《安徽农民报》)将不复存在,它的刊号被转让给即将创刊的《新安晚报》。一个拥有几千几万农民的农业大省,一张农民报竟然不能存在,实在令人百思难得其解,也实在令人深思。虽然,我国各地都办有多种综合报纸,农民和其他读者一样,可以通过这些综合类报纸获取信息,反映自己的呼声。但正如工人、青年、妇女等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兴趣一样,也需要有适合自己口味、走以农为对象的报纸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农民是当今中国最大的读者群,在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大家》主编李巍。话题从近几个月来似乎《大家》没什么新闻聊起。李巍说:“没新闻也许正是好事。太喧哗容易浮躁。一个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掌声和叫好声中,何况是一本刊物。《大家》从新闻的热闹中跳出来,就是想自己冷却一下自己,平平静静地干点事。真正的事业总是以冷清和寂寞为伴的。其实,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中,《大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与创刊时相比,《大家》的读者扩大了三倍。”我说:“一些读者对你‘逃离’新闻不理解。”李巍笑了笑说:“这些读者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他们喜欢《大家》,但他们错误地把《大家》当成了‘明星’。《大家》不是‘明星’,‘明星’是容忍不了寂  相似文献   

3.
短长谈     
人民日报工商版自开辟《市场随笔》专栏以来,已发表了一百多篇短文。读者纷纷来信,表示很爱读这种言简意赅,雅俗共赏,触及现实矛盾的短文。有的称赞它“短小精悍,形式活泼,体察民情”;有的说它好在“短小、生动、精炼”;还有的一言以蔽之:“短得好!”可见,短乃是《市场随笔》的一大特点。唯其短,一分钟之内可以读完,读者见而爱读;因为短,故需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对《市场随笔》的短与长,一种意见认为:如果言之有物,不妨适当放长一些,“有话则  相似文献   

4.
继1981年《今日谈》第一集出版之后,第二集将于五月份出版。《今日谈》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言论专栏。创办三年多来,发表短文800多篇,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支持。《今日谈》第二集选编了1981—1982年发表的200篇短文,所谈的是现实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写作上兼有短论和杂文的特点,适合各方面读者阅读,对初学写作者和有志于写短文的同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军 《记者摇篮》2006,(5):39-39
2005年8月30日,生存了1992天的《南方体育》在出完他们最后一期报纸之后,和读者说再见了。《南方体育》的总编这样说:“我奉劝他们及早跳出做资讯供应商的模式,而是向做观点的供应商和生活方式的供应商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人们或许觉得资讯的方式已经太多太快,作为专业体育报纸,要避开这些。”《南方体育》的解体是新闻界很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它的解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的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些变化。大众传播是一个传者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传媒必须面对市场,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这是客观需要的存在。新闻报道的传播从总体…  相似文献   

6.
从来都是记者写新闻,读者读新闻,如今却出了新鲜事———记者的文章由普通读者来加以“点评”———当下不少报纸开设《读者点评》栏目,让人感到新鲜和兴奋!如《人民日报·华东版》的《热评》专栏、《中国青年报》的《百姓的语录》专栏,就专门刊载这种活泼犀利的短文。《人民日  相似文献   

7.
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的期刊,如何适应多样文化和读者的多元需求,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目标读者,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是在市场中谋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以大众为对象的期刊销量徘徊下降,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从反面论证了期刊小众化是期刊发展的一种趋势,是适应市场环境而且行之有效的办刊思路。诚如《时代》主编默勒在《生活》杂志第二次出版“终刊号”时所说:“其他期刊正在专门化,  相似文献   

8.
正在执笔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去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以A19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新闻“韶关武江区重阳镇复产后农民并没有得到丰收的喜悦——灾民西瓜贱卖,网民发贴促销。”过了几天,即去年12月17日,《羊城晚报》又以同样版面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后续新闻:“一则报道引来瓜商抢光了瓜——珠三角地区水果批发商纷至沓来,重阳镇瓜农喜获灾后第一桶金。”一组两则报道引起读者关注,都说网民和《羊城晚报》为支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一件大好事。两则新闻增强了我撰写这篇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一在当前众多报刊的竞争中,地方特色是地市报最为有力的拿手好“戏”,因为读者对自己周围事情的兴趣和关注往往超过其它,而贴近性是地市报的一大优势。因此,要唱好新时期地市报副刊的“地方戏”,就必须在选择稿件时,尽力突出地方特色,从专栏的设置上想办法,办出自己的风格,以适应读者的口味。为了唱好“地方戏”,我们广西钦州日报设置了《一方水土》、《天涯风物》、《民间故事》等栏目,介绍钦州的民俗民风:《椎林看菌》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在深山椎木林中生长的名贵红菌;《鹤影》介绍了山里人爱鸟护鸟的传统;《瑶人卖香菇》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期刊的生命在于知音。没有读者群,期刊就会失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视听界》创刊15年来,已建立了自己的读者群,影响逐步扩大。15年之后的《视听界》,如何进一步密切作者、编者和读者的关系,促进期刊质量的提高?我从通联工作的角度提一些建议。一是要加强与作者、读者的联系。作者是期刊  相似文献   

11.
一点说明     
中国记者编辑部: 贵刊《说长道短》专栏1988年第10期刊登了署名“即言”的短文《一个疑点》。我是新闻照片《我要上学》的作者,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短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疑点:“照片上四个孩子挂的牌子全出于一人的手笔,谁写的?谁组织的?如果是某一学生家长出面组织,也未可厚非,但不加以说明,就难免令人怀疑到拍摄者自己所为”。如果“即言”作者仅仅是怀疑也无可厚非,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作者的口径和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8月起,《衢州日报》强力推出一组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新农民"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读者来信说,这些典型既反映了新农民的时代精神,又介绍了新农民的致富经验,鲜活生动,可读可信可学,为新时代的农民树立了榜样.这组报道能取得成功,与报社"让农民自己推荐学习典型",激活"三农"报道的做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微博时代,读者对短文情有独钟。但还是有不少媒体人对此问题认识不够,也有些作者不知怎样把稿件写短写好。为此,《军事记者》从本期开始,连载邓高如同志《怎样写好短文》的文章。作者曾担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长、副部长,战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重庆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他还曾任四川省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四川大学新闻系客座教授,并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现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他在短文写作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代表作有新闻通讯集《回眸》、散文随笔集《半轮秋》和杂文集《中国人的情态》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产电影所涉及的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达中,《疯狂的外星人》是一部被忽视的作品。从“生态电影观”出发,依据学者阿德里安·伊瓦克伊夫提出的构成“世界形态”的“地貌形态”“生物形态”和“人类形态”三个维度,结合该片的景观、生物角色以及人物角色,探讨其叙事的生态建构,并在生态视域下完成对该作品的分析与重估。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采雾情,味之必厌。”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有感情的。一篇新闻要拨动读者感情的琴弦,要吸引住读者,就必须写得有感情。《北京日报》1990年7月27日一版刊登的人物通讯《女工与将军》就有这方面的特点。情,是这篇人物通讯征服读者的最大魅力。从写作上来说,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拨动了读者感情的琴弦: 一是通过写出激动人心的场景和气氛而传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触景生情,不同的场景和气氛,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当你看到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看到我国自己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火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和读者常称报刊编辑为老师,其中自然有礼貌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编辑确是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通讯员成长和进步的良师。一声“老师”,充满读者、通讯员对乐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尊敬和感激之情。前不久,我写了一篇题为《谨防诱子》的短文寄给河南日报。诱子是指有些不规矩  相似文献   

17.
安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殷墟、周易、红旗渠、曹操高陵……这些是安阳的财富,也更是我们媒体人的财富。《安阳日报》创办记忆版已有近五年的光景了。从起初读者的冷落,到眼下的读者热捧,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创新探索之路。《赏阅珍档》、《漫谈安阳地名》、《红色回眸》……一个个特色栏目,拥有了众多的“粉丝”。如何让记忆版贴近读者,让版面有看头?笔者感悟,文化上的亲和力,地域上的亲近感,最能使本地的受众产生共鸣。同时,不单个跳舞,打好组合拳,发现和积极培养一批专栏作者,这是办好专版的基础。总之,用本土“原材料”做好“地方菜”,这是打出自己品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读今年第3期《新闻三昧》,其中“咬文嚼字”栏目有篇《“极力”与“竭力”》短文,主旨是“极力”与“竭力”不是同义或近义词,不可串用。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对于中国书面语言的运用,若从规范化的要求来讲,都应以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审定的各类词典为准。我想,这是无可争议的。读了《“极力”与“竭力”》这篇短文后,我随手翻了一下1992年商务印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是我任《群众日报》通讯员并在该报“庆祝国庆一周年”笔谈会上发表第一篇“处女作”50周年。这一篇文章发表后,写作便势不可挡,接二连三的消息、通讯和短文陆续发表。它鼓舞自己前进,指引自己攀登。刚解放初,我在渭南瑞泉中学高中上学时,被报社发展为通讯员,颁发了米黄色的通讯员证,还给发来每期的《通讯往来》,指导通讯员不断学习提高。“国庆笔谈会”这篇处女作,就是自己投稿好多篇后才被选上的。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届国庆节,《群众日报》在报上举办“国庆笔谈会”,提出5个问题让读者、通讯员参加。我参…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曾刊载一篇短文《把便民放在第一位》,是由买到带四把钥匙的锁头有感而发的。文中赞扬“生产者能够想消费者之所想,知消费者之所需”。这对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启发。办报的,应当想读者之所想,知读者之所需,把读者放在第一位。这里,联系编辑工作谈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