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十个标准制定组织必要专利披露政策的实证分析,指出专利联盟必要专利评估的必要性,同时研究现行的专利联盟必要专利评估机制,并结合美国司法部对MPEG-2、DVD 3C以及DVD6C专利联盟必要专利评估机制的审查和实际案例研究,指出必要专利评估机制潜在的一些缺陷以及中国企业构建专利联盟,维持专利评估机制独立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地方政府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协会主导的带有区域性特点的产业专利联盟不断成立,如某某地区的LED产业专利联盟、某某地区的电压力锅产业专利联盟等,在可预测的未来,笔者判断还将会有更多区域性的产业专利联盟成立。专利联盟这种同一产业的企业之间的一种知识产权运营合作模式起源于国外。在国外的专利联盟中,比较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如DVD产业领域的"6C"和"3C"联盟,该  相似文献   

3.
专利联盟的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岳贤平  顾海英 《情报科学》2006,24(5):653-658
随着6C等专利联盟对中国DVD行业收取巨额专利使用费,专利联盟这一经济实体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促进和阻碍技术创新等两个方面对专利联盟的微观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联盟可通过清除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专利障碍、降低专利交易成本等作用的发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但却通过竞争性专利技术的打包许可、无效和未专利化技术的免费搭便车等行为对技术构成了不应有的垄断,从而阻碍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高新技术产业内,专利联盟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范式.本文以国内外MPEG 2、 TD—SCDMA和闪联等三个专利联盟为研究对象,收集联盟成立前后专利授权数量,运用趋势分析、双重差分估计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方法对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联盟鼓励企业创新,加速企业创新进程,促进专利的研发、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回顾分别从积极的、消极的以及其他等3个方面对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专利联盟呈现"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专利联盟是解决企业间"专利丛林"与"反公共地悲剧"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对联盟内外部成员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促进技术的扩散,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产业实施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专利联盟中存在诸如技术打包、免费搭车、垄断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及市场健康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自身的专利行为呈现专利悖论现象,专利制度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发展水平而言是超前的.基于上述背景,分析了专利审批时间等因素对企业创新动机的影响,提出适应企业需求的专利保护若干命题,并通过287家浙江创新型企业的数据加以验证.结论表明,在超前专利制度条件下,调整专利审批时间、加强保护力度以及形成专利联盟等具体策略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及其专利行为.  相似文献   

7.
技术获取作为众多企业选择建立战略联盟的重要原因,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然而,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作用过程。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引入专利策略构建"技术获取-专利策略选择-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考察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如何借助专利策略选择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选取信息技术产业的联盟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获取动机会引致企业专利策略组合的运用,实现了技术获取向创新绩效的转化;技术获取引致的企业创新绩效因联盟意图及策略组合而存在差异,以市场进入为目标的情形下,企业创新效率和专利产出趋于增加;以市场拓展为诉求的联盟企业市值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8.
专利许可是企业专利战略中的最核心部分之一,专利联盟正不断涌现,专利联盟成员企业的独自专利许可投入决策是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表明,联盟成员独自许可投入对联盟许可收益的影响、对自身其他专利收入的影响、对其他联盟成员收益的影响、联盟成员的联盟收益分配比例等,都会对最优独自许可投入产生影响。而联盟成员之间独自许可的替代影响不会对最优许可投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专利联盟中企业的专利战略:基于联盟要件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专利联盟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契约、专利联盟的属性、专利联盟成员的属性等专利联盟基本要件,分析这些专利联盟要件对专利联盟中组织的专利战略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些要件将对联盟中企业的专利战略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得到了部分假设.  相似文献   

10.
张运生  赖流滨 《科研管理》2022,43(9):149-158
    专利联盟能否帮助联盟成员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基于联盟学习、合作竞争和社会网络理论,着眼于专利联盟网络,以2006—2018年MPEGLA管理的12个专利联盟成员为样本,通过14 454组配对,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专利联盟对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网络中心位置和技术相似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联盟与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强度呈正向关系,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和网络中心位置显著削弱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而技术相似性显著强化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本文拓展了专利联盟对联盟伙伴互动的影响路径,对于高技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联盟并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强化其市场地位的一种重要选择。本文以联盟企业为对象,考察了出于市场考虑建立联盟的企业如何在专利策略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战略目标和绩效目标。构建"市场动机-专利策略-企业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分别提出市场动机影响企业专利策略选择以及市场动机、专利策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假设,选取信息技术产业战略联盟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市场动机、专利策略及企业创新绩效间作用关系,得到:(1)市场地位差异导致联盟企业的动机及其选择的专利策略不同,市场地位不强的企业趋于在市场进入动机下选择专利防御和专利杠杆的策略组合,市场地位较强的企业则在市场拓展的动机下实施专利专有和专利杠杆策略;(2)联盟基础上的专利策略实施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市场进入动机下,市场地位不强的企业借助专利策略组合促进其创新效率及市值的增加,而具有市场地位的企业选择的专利策略仅作用于其市值,对创新效率以及专利产出均不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和普遍意义的专利联盟.本文基于 Kim的分析框架,讨论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对联盟成员企业利润、市场竞争及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得出三个基本结论:一是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能够使联盟成员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充分说明专利联盟的构建是有其内在利益驱动的;二是专利联盟的专利许可费用构成了阻止性进入壁垒,使下游专业化生产商被排除市场,这说明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具有市场垄断性;三是专利联盟降低了最终产品价格,社会福利效应显著加强.一个自然的推论是:基于纵向结构的专利联盟的构建具有合理性,但是对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化制造商则具有排斥性.  相似文献   

13.
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晓君  梅开 《科研管理》2010,31(1):64-68
摘要:通过引入专利联盟成员的实质性专利产出函数研究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问题。考虑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第一阶段,专利联盟成员选择研发投入;在第二阶段,专利联盟设定单位联盟许可费率;在第三阶段,专利联盟成员在下游最终产品市场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他们的产量。结果表明:在专利许可费收入按数量比例规则分配的条件下,纵向结构专利联盟鼓励其成员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创新有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4.
姚远  宋伟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83-1690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采用专利标准占领全球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标准确立后通过专利联盟推行技术标准,获取经济利益则是企业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比较分析了DVD和MPEG标准下专利联盟的形成模式和特点,提出我国企业应当积极推进专利标准化建设,构建专利联盟的防护墙,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规避国外技术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江制造产业技术联盟调研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论证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与联盟成员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按照合作过程中实际贡献进行分配、联盟企业无偿使用技术的分配方式与成员目标创新绩效和过程创新绩效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按投资比例进行分配对成员目标创新绩效有一定的影响,付费购买创新技术方式与成员过程创新绩效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专利联盟在序贯专利竞赛条件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在多样化专利关系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同时描述企业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在比较有、无联盟两种模型均衡的基础上,得出联盟对各阶段研发强度的影响,及联盟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结果表明,不受专利关系影响,专利联盟总会提高各阶段研发强度,因此是鼓励创新的;且联盟能抑制领先者垄断市场的动机,提高外部参与者的研发积极性;但当且仅当专利互补程度足够高时,联盟才是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  相似文献   

17.
专利池究竟是激励还是阻碍了创新?除了专利池本身引致的创新效应,各专利池之间密集的企业间重复联盟关系网络也极有可能产生创新效应。本文着眼于专利池重复联盟关系网络,以国际专利池管理机构MPEGLA管理的12个对外披露信息的专利池联盟内成员为研究样本,构建2 775组专利池联盟配对,实证探究专利池重复联盟关系对其成员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并分析探索性合作、学习强度与相对核心地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专利池重复联盟关系与成员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形关系;探索性合作、学习强度和相对核心地位均对重复联盟关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形关系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的重要组织。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及专利布局推动技术转移与转化,促进资源共享与科技创新,是高校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战略联盟是实现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也是当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incoPat数据库为检索和分析工具,对国内外高校机构联盟(中国C9、美国常春藤联盟)的专利申请趋势、高价值专利、主要技术领域和主要技术主题进行分析,并对高校联盟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为高校专利布局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校联盟的建设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对比分析发现,高校联盟之间可以在相同技术领域下探讨学科热点、学科前沿以及新型技术主题,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多个拥有互补性专利同时也是后续产品市场竞争者的企业的专利联盟形成问题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表明,当后续产品存在产量竞争时,企业结成免费交叉许可的专利联盟是社会福利最优的,但专利联盟是不稳定的,企业倾向于不结成专利同盟,通过专利许可费的定价博弈达到产品市场上限产增利的目的,而这使得总产量及社会福利都降低.甚至低于企业结成产量同盟后的垄断产量及社会福利.现有文献缺少关于后续产品产量竞争对专利联盟形成影响的定量研究.本文的研究对于诠释专利联盟较少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技术标准联盟作为融合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特定产业联盟,其开展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广和产业化等活动如何影响产业经济效益?针对此问题,本研究运用1995—2015年闪联联盟以及3C产业相关数据,采用依次检验回归系数的因果步骤法,实证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机制。验证了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三种影响机制:一是通过推动技术标准化,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通过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作为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技术载体以及产业创新的推动力,强化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最终推动产业经济效益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