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楠 《青年记者》2012,(14):13-14
当前,各国普遍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其中,科技记者在科学普及、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直接而重要的角色.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白川英树先生认为:"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大众是需要科普知识的,而媒体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最好的渠道,所以进步的社会需要科学报道和科学记者,这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韩波 《新闻传播》2005,(9):36-36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中的新科技、新发明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在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好地传播和普及新科技,对于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传播者的水平不同,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的科技新闻报道却频现报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科技报道可读性差,有些甚至艰涩难懂,  相似文献   

3.
新闻必须真实。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提供真实的新闻。科技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向受众提供真实的科技新闻,这是不言而喻的。 江泽民同志1996年5月2日在中国科协“五大”上讲话时说:“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高举科学的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坚决反对封建迷信,揭露和抵制各种伪科学、反科学行为,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不懈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游苏宁  石朝云 《编辑学报》2008,20(6):471-474
从6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1)发挥学术导向作用,大灾面前的快速反应;2)净化学术园地,预防和揭露科学不端行为;3)传播科普知识,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4)正确认识期刊的评价体系;5)真诚为读者和作者服务;6)有效利用国内的研究成果.呼吁广大编辑同人积极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现生产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技档案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此,科技档案进入科技市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竞争 ,科学将全面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进步和每一项决策都离不开科学。因此 ,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倡导科学方法 ,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证。作为新闻媒体 ,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 ,宣传科技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 ;宣传科技工作的新经验、新问题 ;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现代化建设中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 ,宣传他们的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精神和甘为人梯、亲贤爱才的崇高境界 ,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科技新…  相似文献   

7.
科技学术期刊应加大科技信息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莹 《编辑学报》2012,24(1):51-52
面对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学术期刊应加大科技信息含量。方法是:加强科技新闻报道;关注学术研究前沿;刊发综述性学术论文;设置《学术信息》文摘栏目;增加科普知识内容;重视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8.
刘济西 《军事记者》2013,(12):31-32
作为科技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科技新闻传播已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的传播条件更先进、手段更多样、覆盖面更广泛。影响力更大.不仅渗透到了军队的每个角落。还在地方民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军事新闻媒体,应注重将军事科技新闻的特殊性转化为传播优势.进行良好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其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盛产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新闻的时代。翻开当今各类新闻载体,我们不难发现,层出不穷的有关科技成果的新闻,经常在媒体上占据重要位置。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已成为众所周知。科技新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追求趋向。人民日报社资深科技记者陈祖甲,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在我国,科技新闻已由萌芽进入成熟  相似文献   

10.
那守廉  金宇红 《编辑学报》1992,4(2):102-104
1 语言文字与科技工作者的关系 当前我们国家正向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作为科技工作者,包括科技期刊编辑,要想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贡献,这就不仅要有科技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应具备语言文字的修养。从现在科学的发展来看,各个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越来越突出。所以有的同志主张:“搞语言文学的人,要学点理科知识,搞理工科的人,要学点语言文学”,这样才符合新的发展形势。未来的世界,科学在社会生活里占有重要位置,而文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科学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也只有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的一般概念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一门科学通常都只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7月1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出版集团、新浪网等联合举办的2011"科学小英才"全国选拔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从进入复赛的100名选手中评选产生的15名"科学小英才"在中国科技馆参加了活动总决赛,通过科普知识竞赛、动手做实验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传统媒体的科技报道受到一些来自传媒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而没有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基于受众理论探讨了科技报道的改进策略,需媒体从业者强化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建设,满足受众的科技信息需求,增强公信力,使受众在使用媒介后产生正面的"媒介印象",发挥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提升受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科技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推动了我们的进步,这一点,每个人都会感觉和触摸到。科技早已深深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你无法拒绝,更无法脱离。可以想象一下,在现代社会里,缺少了电视、广播会怎样?缺少了报纸和刊物又会怎样?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又让我们多了一些依赖,一天不能收发电子邮件,一天不用手机,恐怕就如同得一场病,睡不好吃不香。  相似文献   

15.
提升新闻记者的科技学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对于新闻记者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呼吁已日益见多,而对于新闻记者同时要培育科学精神的呐喊尚不多见。其实,及时追踪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重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社会功能,并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把自己武装起来,在当前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迫切。(一)既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丰富,又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新闻记者的科技学识背景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和迫切。当今,一个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内容和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现端倪。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知…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做为一名科技战线的记者,怎样深化科技新闻报道,使科技新闻常写常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彭明星 《新闻前哨》2008,(12):55-57
科技新闻日益频繁地通过传媒走近经济和社会生活,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接受,以一定的节奏和周期。在越来越广阔的区域范围得到广泛传播。科技新闻的流行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时代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为新闻传受双方的共同追求;主流媒体的优势传播以及传媒科技新闻传播能力逐步加强、水平逐步提高,是科技新闻流行的主要因素。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科技新闻传播的水平和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科技长足进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传媒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正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大众传媒、特别是各级党报的重要社会责任。但从  相似文献   

19.
邹跃华 《新闻记者》2001,(10):55-55
地市报因所处地位不同 ,不可能在重大科技新闻报道中与中央、省级报纸比肩 ,而且由于读者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 ,对纯科技报道可能不太容易接受。那么地市报记者在科技报道上是否就难有作为了呢?从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看 ,地市报记者的科技报道天地广阔 ,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也就是说 ,地市报记者科技报道的重点应放在普及的层次上 ,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日常报道之中 ,在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报道中加以体现 ,这样会在读者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推进政府的科学决策。前几年 ,笔者的两件新闻作品《农民孙世根建…  相似文献   

20.
李傲 《记者摇篮》2005,(2):42-42
如何让高深的科技理论、科技成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报刊,让读者“零距离”接触,这是每一个编辑、记者都会遇到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从近期的科技新闻采编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传播科技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