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檀瑞林 《收藏》2009,(7):98-100
《收藏》志于2008年第6期推出了《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刊出一组介绍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开展齐家文化玉器的讨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齐家文化玉器多方面的信息,这对齐家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11):85-85
《收藏》2008年6期发表了檀瑞林《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和刘继涛《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质疑《收藏》2008年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3.
刘继涛 《收藏》2008,(6):99-99
读《收藏》2008年第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笔者认为所刊布玉器多属伪造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戴应新 《收藏》2008,(6):88-95
本刊2008年1斯刊发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在玉器研究者及收藏者间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藏友打电话给编辑部,认为戴文对一批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加以认定,值得赞扬。也有很多藏友打来电话或撰写文章,认为这批玉器的玉质、工艺都 有明显问题,纯属赝品,有的还指称其为近时兰州或甘肃某地所造。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本期我们推出“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发表戴先生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另一篇文章《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同时刊发陈国英、李江平、李焕三位先生《齐家文化玉器初探》一文,介绍出土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工艺、沁色等特征;以及檀瑞林先生《真假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刘继涛先生《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对戴文商榷、质疑。本刊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意见的互相辩难。我们认为,这对净化收藏市场,规范收藏行为,提高鉴赏水平,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伏思省 《收藏》2008,(11):86-87
文物辨析是一项学术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观察和研究实物,不可妄下断语。拜读(《收藏》2008年6期檀瑞林等先生《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等文后,感到檀先生等仅凭几幅图片就对戴应新先生《观齐家文化玉器》《收藏》2008年1期(以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此文)。《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二文加以武断的否定,有失公允。作为戴文引用部分器物的收减者,一个当事人,笔者不能不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6.
巴石 《收藏》2011,(9):88-94
目前,收藏和研究古玉器的人越来越多,都想得到一本古玉器方面的好书,当作范本,以引导自己的收藏。而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好书则很少,因而对于齐家文化玉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更是想得到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  相似文献   

7.
陈作发 《收藏》2009,(12):78-79
读了边强、杜义德先生发表在2008年第11期《收藏》杂志上的文章《齐家玉器是我国古玉文化的核心》(以下简称边文),对二位先生关于齐家玉器的重要性论述十分欣赏,但对其“单核心论”一说有异议。笔者的观点是多源论,就是说,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并行着红山、凌家滩、良渚、龙山、齐家……多支玉文化,它们自成系列,各有特色,并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兼容并蓄,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有幸结识齐家文化玉器,且十分偏爱齐家文化玉器,不仅仅因为地处齐家文化发源地域,占据地利之便,更重要的是因为齐家文化玉器所独有的美深深吸引了我们。材质好齐家文化玉器所用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这主要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其  相似文献   

9.
古方 《收藏》2009,(6):90-93
玉璧和玉琮是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3600年)的主要玉器品种,最早见于清宫旧藏,清末吴大潋的《古玉图考》中已有著录,可见这类玉器很早就被发现、收藏和著录。但是,由于当时认识水平和考古知识的缺乏,它们笼统被归入商周玉器。  相似文献   

10.
檀瑞林 《收藏》2008,(6):94-95
目前国内收藏传世齐家文化玉器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其认识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都有。对一件事物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现象,说明关注的人多了,是什好事。  相似文献   

11.
阎玖 《收藏》2009,(4):149-149
甘肃庄浪县博物馆刘继涛质疑戴应新《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说:“戴应新《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刊一件素面玉玕和牙璋,笔者在六七年前就亲眼见到,属伪造品。”我特此向贵刊阐明事实真相。刘继涛根本没见到这两件玉器。  相似文献   

12.
戴应新 《收藏》2008,(1):117-121
继东北红山文化玉器,华东良渚义化玉器和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玉器之后,距今4000-3800年前,在以甘肃中、南部为中心的,包括周边的陕北、宁夏肢青海湖以东的这一广袤的黄土高原上,齐家文化玉器犹如璀璨的芳华绚丽绽放,焕发着勃勃生机,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齐家文化延续的时间虽然仅二三百年,  相似文献   

13.
陈国英  李江平  李焕 《收藏》2008,(6):96-98
齐家文化与齐家文化玉器的时代与分布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发现丁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其文化特征为:1.有相当部分颜色与器形独具特征的陶器;2.出现了红铜器与部分青铜器。  相似文献   

14.
丁子荃 《收藏界》2012,(9):22-28
自古以来,玉在所有艺术品中的地位几乎无与伦比,而近日发生的玉器真伪的论争更是所有古今艺术品无法比拟的:一件"金缕玉衣"使几位文物界的泰斗中枪倒下,一把"汉代玉凳"揭出了玉器造假洗钱的黑幕,而最近的真假玉器之争又将"齐家玉器"推到了风口浪尖——孔圣人说的"君子"玉,正在遭遇愈来愈多的"伪君子"玉的挑战。本期"藏界视点"择录了几位玉器专家和收藏者的不同观点,并配发了来自不同圈子收藏的齐家玉器的藏品,供大家"‘齐玉’共欣赏,‘真假’相与析"。  相似文献   

15.
檀瑞林 《收藏》2010,(4):77-78
多孔玉刀是齐家文化玉器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两省多见。  相似文献   

16.
判断玉器的收藏价值大小,应该从玉器的文化价值、艺术感染力价值、装饰佩带效果价值、玉器的制作工艺价值、玉材的种类和材质价值、玉器表现的题材价值、器型的得体适宜性价值、玉器制作者的知名度价值、玉器的各种稀少性收藏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7.
梅景峰 《收藏》2011,(7):84-85
齐家文化时期的玉器种类很多,玉璧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大类,相对于其他种类而言,其品种齐全,数量众多,使用广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论古玉收藏     
古方 《收藏》2006,(3):74-7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热已席卷全国。玉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之一,也是人们收藏的热点。还有更多人跃跃欲试,准备投资玉器收藏。笔者试对目前社会各界的古代玉器收藏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同行兴趣。  相似文献   

19.
霍琳  李多才 《收藏》2006,(7):60-61
齐家文化分布于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宁夏西南部,以及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地区,时代距今4200-3800年。齐家文化玉器主要有斧、锛、琮、壁、瑗、璜、镯、凿、刀、纺轮、佩饰等,其制作水平相差悬殊,大部分加工草率,留有明显的切痕,方圆不中规矩,有的甚至末经抛光,很像半成品。  相似文献   

20.
张帅峰 《收藏界》2011,(11):47-53
齐家文化主要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早期文化,距令有3500~4200年的历史.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被命名。其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齐家文化玉器主要有壁、琮.斧、刀、璜、陬环、牙璋等品种,其中最雨委的是士壁.乜括瑷、环,数量最多,品种样式也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