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和尚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人做衣钵传人。一天,老和尚对徒弟说:你俩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来。两个徒弟便去了。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老和尚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还有个小和尚。小和尚很聪明,深得老和尚宠爱,老和尚将毕生所悟倾囊教授。有一夜,小和尚忽然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从此成为一个花天酒地的浪子。几年后的一个深夜,他陡然惊醒,深感忏悔,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师父,您肯饶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  相似文献   

4.
三张     
很久很久以前,传说山里有个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小和尚对老和尚说:“师傅,俺想吃粟子,俺去山里采点粟子。”“不要去,山里有可怕的鬼妖婆。”老和尚阻  相似文献   

5.
【案例】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学生兴致很高)师: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台下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座小山,在小山上有一座小庙,在小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一个是小和尚,一个是老和尚。老和尚为人很小气,只要有人送来好吃的供品———水果啦鱼啦点心呀,粘糕什么的,他都一个人坐在一边吧叽吧叽地吃光,小和尚总是呆在一边看着,并且心里想:“哎呀,真羡慕呀,我也好想吃呀。”有一天,老和尚有事要出门去了,临走时,老和尚严厉地对小和尚说:“你听好了,我不在家的时候不管谁送来供品,你都要好好地供在佛前,不许动。要是你偷吃了的话,会受到佛的惩罚的。”小和尚答应着:“是!知道了。”老和尚放心地走了。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和尚想从两 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一天,老和尚对徒 弟俩说,你们出去给我拣 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时间不 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 师傅一片不漂亮的树叶, 对师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二徒弟 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 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 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最后,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相似文献   

8.
一支上签     
据说古代有两个老和尚,一个住在北山,一个住在南山。但两位的境况不一样,南山老和尚的庙里终年香火不断,佛香缭绕;北山的老和尚庙里却冷冷清清。北山的老和尚就弄不明白:“论庙宇,北山庙宇要比南山庙宇修得好;论诚意,我认真接待每位香客,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什么南山香客如织,而我北山却寥寥无几?”于是他就独自下山,到南山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9.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和尚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一天,老和尚对徒弟们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  相似文献   

10.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是孤独吗?"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那是误解?""也不对。""绝望?""不对。"小和尚一口气说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  相似文献   

11.
作文兴趣课上,同学们纷纷要求老师讲故事,老师笑着答应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同学们静静的听着。“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故事,想来大家都熟悉: 从前,有一群小和尚来到一座庙里跟一位老和尚学点石成金的技法,很多年过去了,却学业不成,于是准备离开.临走时,老和尚答应他们,可以满足每人一个要求.许多小和尚都央求说:"师父,点一块金给我吧!"好在寺庙门口的石头不少,对老和尚来说,这也并非难事,因此很多小和尚遂了心愿,都欢欢喜喜踏上了归途.唯独一个小和尚迟迟不肯离去,老和尚就问了:"你还想要什么呢?"小和尚鼓足勇气回答:"您能不能把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给我呢?"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可用一则故事引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然后教师问:“这个故事要讲多久才能讲完呢?”当学生问答“永远都讲不完。”教师便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数,与这个故事有密切联系,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想)于是揭示新课: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14.
“循环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概念教学中,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课伊始,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这个故事是讲不完的,…  相似文献   

15.
1.故事导入法。教师可用一则故事引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然后教师问: “这个故事要讲多久才能讲完呢?”当学生问答“永远都讲不完。”教师便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数,与这个故事有密切联系,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想)于是揭示新课: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16.
陈烟桥先生是教我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我十三四岁时学画的重要时期,他对我产生了大的影响。那时,陶行知先生召集了很多进步青年到育才学校(位于重庆乡下一个庙里)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们是陶行知先生招到这个学校来的流浪儿。陈烟桥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们在那个小庙里生活得很苦。为什么很苦?因为这个学校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学校运转经费完全依靠陶行知先生的募捐。  相似文献   

17.
[案例]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学生兴致很高) 师: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相似文献   

18.
五 郑三婚后日子过的踏实,人也安稳了,又收了一个徒弟。徒弟是老家来的,同住一个村,郑三认识他爹,也算受人之托。徒弟排行老五,都叫他小五。 小五平常就跟师傅郑三一起过,郑三吃什么,他也吃什么,郑三喝酒也给他倒一小杯,从不把他当外人。小五人机怜,也聪明,郑三教他见了各位师傅,要按理发行业的规矩说“师傅辛苦”,不能说“师傅受累”,否则师傅以为  相似文献   

19.
一、富有童趣,使学生爱探索 兴趣既是促发探索的动力又是获取成功的胚胎。因而一个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外,还应具有一份童真、童趣,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  相似文献   

20.
闲暇之余,我在网上读了一则《猫吃辣椒》的轶闻趣事,颇有感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天,老和尚问心爱的两个徒弟:“怎样才能使猫乖乖地吃辣椒?”徒弟们都愣了,猫是不吃辣椒的,绝不可能乖乖地去吃辣椒啊!大徒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灌,捏着鼻子往嘴里灌,它就吃了。”二徒弟说:“依我看,还是饿它三天。然后把辣椒拌到鱼肉饭里。”老和尚摇摇头。“那么师父您老人家有什么高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