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气态方程这一章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一部分气体分为几部分或几种气体混合在一起的问题难以掌握。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类问题,可将气态方程作一些推广。设两种气体,其状态分别为,m_1、P_1、V_1、T_1和m_2、P_2、V_2、T_2。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使其状态变为m、P、V、T。  相似文献   

2.
“气体的性质”一章的复习课可以打破书中前后内容的顺序,组织为三部分进行复习总结。一、定质量问题课本中的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以及涉及密度方面的问题都属于在一定质量的条件限制下研究的;我们不必死记这些表达式。只需从一个气态方程出发附加某种条件就可全部导出其余的表达式。 1.由定质量气态方程 p_1V_1/T_1=P_2V_2/T_2 ①当T_1=T_2时, p_1V_1=p_2V_2(玻-马定律)②当V_1=V_2时, p_1/T_1=p_2/T_2(查理定律) ③当p_1=p_2时, V_1/T_1=V_2/T_2(盖·吕萨克定律)④ 2.将ρ= m/V代入①式,可变化为由密度表示的气态方程:p_1/ρ_1T_1=p_2/ρ_2T_2 ⑤当T_1=T_2时,p_1/ρ_1=p_2/ρ_2 (玻-马定律密度表达式)⑥当p_1=p_2时,ρ_1T_1=ρ_2T_2 (盖·吕萨克定律的密度表达式)⑦有时利用上述有关密度表达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3.
关于气体定律,在高一化学教材《摩尔》一章中提出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佛加德罗定律,然后在该书第五章的一个习题中,作为提示,提出了气体方程的简单形式(P_1V_1/T_1)=(P_2V_2/T_2);此后在实验教材“CCl_4分子量的测定”中,提出了PV=nRT,然而对其运用仅涉及分子量的计算,课文中一直未提及用相对密度法计算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和化学作业,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为核心,系统地进行气体定律应用于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解题的角度对气体的性质一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1 重点——气态方程及其应用 气体性质部分的定律和公式可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_1v_1/T_1=p_2v_2/T_2)和克拉珀龙方程(pV=m/μRT)概括,所以如何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就成为本部份内容的重点。其关键是要掌握住应用这一  相似文献   

5.
在透镜成象中,设物、象沿主轴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_物=du/dt,V_象=dv/dt,并将高斯公式:1/u+1/v=1/f对时间求导数,则 (-du/dt)/u~2+(-dv/dt)/v~2=0,即V_象/V_物=-(v/u)~2。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不用求导而通过v—u图象的物理意义得出相同结果呢?下面以凸透镜为例,从速度的方向、大小和参照物分叙如下。 1 由高斯公式,v—u图象是关于点(f,f)对称的双曲线,v=f,u=f分别是它的水平渐近线和垂直渐近线。在曲线上任取P_1(u_1,v_1),P_2(u_2,v_2)两点,过P_1P_2的直线斜率为:  相似文献   

6.
’94考物理试题第29题:如图所示,可沿气缸壁自由活动的活塞将密封的圆筒形气缸分隔成A、B两部分,活塞与气缸顶部有一弹簧相连,当活塞位于气缸底部时弹簧恰好无形变,开始时B内充有一定量的气体,A内是真空,B部分高度为L_1=0.10米,此时活塞受到的弹簧作用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现将整个装置倒置,达到新的平衡后B部分的高度L_2等于多少?设温度不变.对于本题,一些考生用了与试题标准答案不同的另一种解法:对于开始状态 P_1S=KL_1 mg上式中P_1为开始时B内气体压强,S为活塞横截面积,K为弹簧的倔强系数,m为活塞质量.又因为KL_1=mg,故得P_1S=2mg(1)倒置后,气体的压力减小了mg,所以P_2S=P_1S-mg=mg(2)根据玻——马定律,P_1V_1=P_2V_2.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关于变质量的气态变化问题,可利用克拉珀龙方程,即pV=M/μRT来求解。但涉及该方程的内容在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内尚未编入,因此,这类问题将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要解答这类问题,必须借助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pV)/T=恒量,或(p_1V_1)/T_1=(p_2V_2)/T_2这就要求将原来变质量的气态变化过程转化为质量不变的过程,循着这一思路,曾有不少解题方法问世,如所谓“包含在内法”、“无形膜袋法”等。但这些方法均甚为抽象,学生感到难于掌握。有鉴于此,笔者经研究找  相似文献   

8.
现行教材中删去了《验证气态方程》实验,玻——马定律实验就成为“气体性质”一章唯一的学生实验。怎样发挥该实验的作用,笔者作了点滴尝试,现简介如下。 1 做好实验准备,激发实验兴趣 学生在学习玻—马定律之前,已掌握了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P、V、T)的概念,为承前启  相似文献   

9.
气态方程的推广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想气体的气态方程入手,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前后的质量不变为依据,得出气态方程的推广式;“即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从m个状态变化为n个状态时,变化前,后各状态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值之和始终保持不变”。进一步得出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气态方程是高中热学的重点知识,本文就这方面的高考题进行分类导析,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质量问题气态方程是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温度、压强、体积三个状态参量改变时所遵循的规律,气体三个实验定律是它的特例。只要理想气体质量不变,有关气体热学性质的问题可应用气态方程求解。例题(1985年高考题):一内径均匀的 U 形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的距离均为 l=10.0  相似文献   

11.
高一物理第300页所印盖·吕萨克定律实验装置图,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的,我曾按教材所述装置进行过多次实验,结果误差都很大,分析其失败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0℃时气体的体积的数值V_0很难测准;第二、用作气体容器的烧瓶,其颈部及以外的玻璃管未能浸没水中,致使容器中部分气体的温度各异。且只要烧杯中水温不等于室温,则由于吸热、散热关系,容器中各部分气体的温度永远不会相同,必将严重干扰实验。改用高一物理第362页的验证气态方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盖·吕萨克定律效果较好。(若无气态方程实验装置,也可用沈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气态方程的重要性,气态方程的推让,气态方程与各气体定律的关系,气态方程在化学上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热学问题在历届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气体分子运动论、热和功、晶体、状态参量、气体实验定律及气态方程,其中气体实验定律及气态方程是考查的重点,按考分计算,约占历届高考试题中热学题目的70%,成为高考物理考查的热点。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除需必要的知识外,更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以历届高考中出现的热学题目为例谈谈热学热点问题的解答要领.  相似文献   

14.
p_1/(ρ_1T_1)=p_2/(ρ_2T_2)被称为理想气体的密度方程。它描述某种理想气体在两个状态下,气体密度ρ与压强p、温度T之间的关系。这个方程中的压强、温度和密度都是强度量,没有一个是广延量,因此方程成立与否与气体的质量无关,方程不仅适用于某种理想气体定质量状态变化过程,同样也适用于变质量状态变化过程。 理想气体的密度方程与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一样,涉及的物理量都较克拉珀龙方程少,在处理涉及气体密度、质量等问题时,使用比较方便。笔者认为,应该  相似文献   

15.
P_1≠P_0 h_1     
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物理》(第二版)为导出气态方程而设计了《气体性质实验》。教材第126页下数第三行“压强P_1=h_1 P_0”应改为“P_0=P_1 h_1”(单位均是毫米高水银柱)。 如图,“U”形玻璃管内充水银,A端开口与大气相通,B为封闭端与水银面之间有一段L_1长具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柱。这个气体柱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气态方程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就气态方程的适用条件、范围和解题方法等做一初探。适用条件及能解决的几类问题气态方程的基本形式是PV=M/μRT。它仅仅适用于平衡状态下的理想气体。不论这种平衡是静平衡还是动平衡,即对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外界条件不变化,则表征气体状态的各参量(如P、T等)都不随时间变化,这时它们必有唯一确定的值。下面对气态方程在解题中常见的几种变形试做分析。 1.PV=M/μRT (1) 它描述了在一特定状态下,各量及其组合量(如密度ρ=M/V、摩尔数n=M/μ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气体的状态是由它的温度、压力和体积决定的.若气体的温度为0℃(T=273K),压力为760mmHg,则气体所处的状态称为标准状况.通常用V_0表示气体在标准状况时所占的体积,用P_0表示气体在标准状况的压力.气体以及气化后的物质的状态,通常用压力(P)、体积(V)、温度(T)来描述.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相似文献   

18.
设G是一个n阶2连通图,C_(max)表示G的一个最大圈,P∩C_(max)={u_0,V_0,…},u_0,V_0分C_(max)为两部分,P_1:u_0~+…V_0~-,P_2:V_0~+…U_0~-,记P_0=min{|P_1|,|P_2|},則G不是哈密尔顿的当且仅当存在PC_(max),这里,1<|P|≤|P_0|.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的地位和意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以下简称为气态方程 ) ,在中学物理体系中 ,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说 ,是“气体的性质”一章的核心内容 ,是气体的几个实验定律的概括和升华 ;同时又是进一步得出克拉珀龙方程的跳板和桥梁 (克氏方程尽管在现行中学物理大纲不作要求 ,但它是中学物理竞赛大纲中的内容 ,中学化学里也有一些知识点要以它为基础 .而且 ,一些关于气体的问题 ,有了克氏方程这一更高的“视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 ,介绍一下克氏方程还是应该的 ,会有好处的 )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来说 ,气态方程的得出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引言 理想气体负斜率的线性过程是指p=kv a,(k<0)的过程,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a为直线在P轴上的截距,如图(1)所示。用(P_1,V_1)和(P_2,V_2)分别表示线性过程的初态和末态,则有k=(P_2-P_1)/(V_2-V_1)。这种过程在求由直线过程构成的循环过程的效率或致冷系数时经常遇到。但一般教科书中对此极少分析,给学生处理问题带来了不便。本文试图给出较完整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