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军所俘,客死他乡。关于他的评价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投降派,但本文主要通过当时中国士大夫普遍的文化心态加以分析,找出导致叶名琛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29页“历史纵横”提到叶名琛时仍然突出其“六不将军”的恶名,类似观点还有很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此学界早已形成共识。两广总督叶名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重要人物之一。他身负清朝外交重任,但战败身陷,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清政府对他大加斥责并将其立即革职,英法侵略军也以“叶钦差办理公务不协”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辩护,晚清名士薛福成讥评叶名琛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从此在民间留下了“六不将军”的恶名。这种评论并不公允。澳大利亚的黄宇和利用被掠到英国的“广州档案”等大量史料,经过8年的研究,在1974年著成《两广总督叶名琛》一书,为叶名琛进行了全面的辩护。对此内地学界没人反驳,还是继续“挺叶”。经过学界长时间的努力,比较真实的叶名琛逐渐浮出水面,兹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加以总结,以供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主持广州战事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是马克思笔下的两个中国人其中的一个,也是清代中国的高级官员被外敌掳走的唯一的一个总督大员。广州陷落,总督被掳,国人把种种怨愤自然地加到叶名琛的头上,文人们更把他讥为“六不将军”。然而,马克思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上却给叶很高的评价。叶名琛到底如何评价?他是否“不战不和不守”?他又为何甘做英人俘虏?这实际上是些未解之谜。本文对这些问号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湖广总督叶名琛,因其在英军进攻广州城时,采取了“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的态度,而为朝野传为笑谈,并成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极为怪诞的现象之一。叶名琛也由此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知名人物。  相似文献   

5.
提到叶名琛,大多数人会想到那句有名的顺口溜——“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然而,仔细想想,这句顺口溜想说明什么?如果叶氏不战、不守、不以死殉国应该批判,那么不投降、不逃跑、不与敌人妥协,这不是值得称赞的优秀品质吗?难道大敌当前弃城而逃,或屈膝投降反而值得肯定吗?这样的自相矛盾,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句顺口溜是怎么来的?叶名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国侵略者俘去,这在当时不能不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此尚在侵略者拘禁中的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广东巡抚柏贵等随即将广州城失陷、叶名琛被俘事联衔驰奏清政府。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则不仅在叶名琛被俘的当天就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报告了这件事情,并且在日记中也作了记载。另有当时的南海县知县华廷杰也曾据其亲经目睹写成《触藩始末》一书,对叶名琛被俘的经过叙述  相似文献   

7.
略论叶名琛     
被戴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帽子的叶名琛,是近代史上颇值得议论的人物。他盲目自信而又昧于世界大势,他妄自尊大而又怯于对敌斗争。他靠吕祖的乩语来应付敌人的最后通谍,他用“海上苏式”的雅号来为自己的被囚异国解嘲。其实,叶名琛这个角色显示的,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清政府这个天朝上国急剧跌落过程中的缩影,是道光皇帝虚骄鄙吝作风影响下的清廷官僚的代表。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憬悟于鸦片祸害之深,派林则徐赴广东查禁,并委以“钦差大臣”的头衔。这件事本来是做得对的,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禁烟、缴烟、销烟,做得有声有色,并斩钉截铁地申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  相似文献   

8.
“六不”总督叶名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名琛 (1 80 7~ 1 85 9) ,湖北汉阳人 ,道光进士。1 847年升任广东巡抚 ,上任不久便遇上了英人欲强行进入广州城的事件。由于叶名琛采用强硬的态度对待侵略者 ,很快被赐为一等男爵。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他既不积极备战 ,也不作英勇抵抗 ,被俘后也不屈膝投降 ,最后客死他乡 ,给后人留下了“不战不和不守 ,不死不降不走 ,相臣度量 ,疆臣抱负 ,古之所无 ,今亦罕有”的笑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英法为扩大在华的既得利益 ,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其侵略野心已昭然若揭 ,但刚刚升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却对此不理不睬 ,不作任何战守准备 ,…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早有定论,但我觉得有重新探究的必要。什么是悲剧?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在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他们的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而致“毁灭”。因此,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典型的悲剧。那么,悲剧的原因何在?我这里先列举历年来研究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丁汝昌之死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死于何时?是死于舰队投降之前,还是之后?他的死与北洋舰队的投降关系如何?自范文澜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上册)中提出丁汝昌“威海被围,宁死不降,在当时将帅中还算是难能可贵的人物”之后①,许多近代史论著都持此说,没有提出疑义者。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小说《孤独者》的评价中,争议的中心在于如何认识小说主人公魏连殳的悲剧形象。鲁迅把“孤独者”魏连殳写成一个悲剧人物,正是辛亥革命后这一特定历史时代敌我力量悬殊的悲剧性矛盾的反映。辛亥革命时期的现实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这场革命虽也引起封建主义的震动,但这个革命却以向封建势力妥协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见长的小说,它标志着悲剧艺术小说走向了成熟.《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的,“这种悲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天理与人欲、礼教与人性的冲突.在传统礼教的压抑下,人性被严重扭曲,众多人物在传统礼教的圈子里无法摆脱,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本论文将从《自鹿原》中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从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个时代里面巨大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3.
1、林则徐被黜原因新说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严厉查禁鸦片,认真组组抗英战争,却遭受道光的贬黜遣戍。多年来,不少同志认为这是以道光为首的清廷推行扶满抑汉和对外采取妥协投降路线的结果。李荣华同志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了异议。首先,他不同意林则徐的被惩处是清廷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产物的说法。因为,战争开始时,道光帝并无投降之意,只是到了浙东溃敌之后,在兵败财艰的条件下,才不甘心地投了降。而林则徐的被黜发生在清廷两次大举命将出师抗英之前,故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光推行投降主义路线造成的结局。林则徐被黜的主因是道光推行的“护国体避边衅”的对外政策造成的,1838年末,道光授林则徐钦粤,虽然授予节制广东水师的权力,但并非让林则徐差大臣赴凭仗水师与英作战,而是用水师来缉查鸦  相似文献   

14.
妥协的标准     
对你来说,“妥协”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呢?它与你每一天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吗?抑或只是一个存在于字典当中的神秘单词呢?也许你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单词,但是现在必须了解它的含义,因为它会在你的青春期里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妥协”这个词是指一种从众的意愿(愿望),即“渴望与周围的人一样”——做他们  相似文献   

15.
黄清娟 《文教资料》2011,(28):88-90
1855年夏,广州旧巷"法场地"被杀洪兵义军犯人七万五千人,留美归来的容闳博士在回忆录中把当时的惨状加以叙述,叶名琛因而落得"杀人魔王"的骂名。作者以容闳的描述为切入口,借助史料记载理性分析,希望藉以印证历史上较为真实的叶名琛,对容闳和柯克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对国人对待历史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进行个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一、《“你们想错了”》(四省市编第六册)教法:“人物语言入手法”。(一)紧扣人物语言,了解事件发生背景阅读课文,答问: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句话是谁讲的?2.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讲这句话的?(二)紧扣人物语言,弄懂课文重点难点让学生弄懂两个敌兵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使学生对此有所领悟,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可启发讨论:1.方志敏说:“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反复阅读两个士兵的话,认真想一想,这两个士兵当时是怎样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5 2页“( 1945年 ) 8月 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 ,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2日 ,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实际上 ,当时的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是基于“帝国对最近苏联参加波茨坦宣言的条款准备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的条件 ,予以接受”(冈村宁次 1945年 8月 12日从大本营接收的密电 )。日本投降有无“条件”?$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咸丰皇帝奕詝对“借师助剿”的态度及其思想动因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拟略作探讨,以求收抛砖引玉之效。 一、咸丰对“借师助剿”的态度 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咸丰及其朝廷在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就有“借师助剿”的打算,只是由于主、客观各种条件还不成熟,才没有立即付诸执行。另外一种看法则认为咸丰对“借师助剿”一直持反对态度。还有人认为咸丰前期是坚决反对的,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快结束时逐渐屈服、投降,并接受了这个提议。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悲剧是历史的必然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恩格斯语)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在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中,一方面把“红柳”这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鲁迅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祝福》中,他又挑开了很少为世人所知晓的生活一角———农村妇女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向读者提供了祥林嫂这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与残害的悲剧典型。一、悲剧性质的界定何谓悲剧?叔本华认为:“再现一种巨大的不幸,是悲剧惟一的职能。”“悲”从何来?是因为“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何谓“有价值的东西”?“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意义的东西。”任何一个悲剧人物,不管是国王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