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成书问题的研究始自脂砚斋点评<石头记>,但200多年来,它一直作为作者、版本等研究课题的附庸而存在,直至文革时期,由于大量史料的公开,才使成书研究由附庸走向了独立.事实上,<红楼梦>成书研究是红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对<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文本结构以及种种矛盾现象的解释,段启明先生曾说:"红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都与成书研究取得的新的进展密切相关,或者那"突破"本身就是成书研究的重大成果.胡文彬先生也曾指出:"<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研究,实为红学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成书研究日益受到红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在这个课题下也涌现了大量优秀成果,并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观点:"二书合成"与"一稿多改".不过研究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研究的问题也比较单一,不成系统,这个时期的研究专著非常少见.沈治钧先生以博士论文为基础,适当修改而成的<红楼梦成书研究>正逢其时,适时地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林小红是《红楼梦》的第一号小丫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第八首专写了小红。在最早的《红楼梦》里(《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一步),小红与玉狸(晴雯)、猖儿(袭人)鼎足而立。在庚辰本里,一等管家之女林小红不当小姐当小丫鬟。林之孝夫妇的低调令人赞叹。庚辰本第二十六回写的佳蕙所言。令人感到奇怪。林小红的家庭背景的变迁涉及到复杂的成书过程。仅仅从林小红与晴雯这一对丫鬟的关系来看:《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二步是——怡红院里增加了很多丫鬟,其中有麝月,“笑教开镜与梳头”情节中的小红,换成了麝月。《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三步是——小红的“老子娘”是三等仆人、仆妇,晴雯的“老子娘”是一等管家。《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四步是——小红开始姓林,其父名林之孝,其母林之孝家的在第五十七回看望宝玉,因姓林而被贾母“赶出”怡红院。小红的“老子娘”变成了一等管家。睛雯变成了孤儿。  相似文献   

3.
一、前二十八回风月笔墨的删改众所周知,《红楼梦》非一次成书,而是作者“披阅十载,增侧五次”的结果,有一个不断删改、润色的过程,并且最后也没有完全修订好。在这一增删过程中,由《风月宝鉴》到《红楼梦》无疑是成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删改①,把一部主旨为“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作品改写成了一部主旨为“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的艺术瑰宝。《红楼梦》到底从《风月宝鉴》承继了多少东西,或者更具体地说,《红楼梦》哪些部分较多地搬用了《风月宝鉴》的内容呢?种种证据表明,二十八回是《红楼梦》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前二十八…  相似文献   

4.
线索多指叙事文学作品中故事发展的脉胳,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串联情节.编织人物关系.影响作品结构安排。试想,一部《红楼梦》若不以宝黛爱情故事为线索.不仅难以成书,读者更不忍卒读.因而线索又会给人读书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书简介】本书主要是对《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红楼梦》的成书与流传过程、各种版本、主要内容和人物、《红楼梦》的改编作品、《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红楼梦》基本常识予以较为实用而又重点突出的介绍;同时精选了二十六个可作为小品表演参考的故事片断,并配有相应的影响参考资料节选;另外还精选了四十余首《红楼梦》诗词,每首均有翔实的注释;最后部分选载了著名影剧服装设计师史廷芹设计的部分人物服饰手稿。内容非常翔实丰富。  相似文献   

6.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明清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从构思创作到成书经历了整个康乾时期,能反映康乾时期的社会风貌。本文以《红楼梦》为例,窥测康乾时期语文教育的地位、启蒙教育、女子教育和应试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通过对《红楼梦》甲戌本凡例及成书过程的研究后认为:甲戌本凡例当作于他本第一回之后,当时小说名为《红楼梦》,凡例作者当是吴玉峰;且甲戌本并不是最早的脂本。张氏红学研究细读详考,识小辨微,注重在考据中加入个人体悟,可谓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成书于18世纪中叶,先以手抄本形式流传,1791年开始有印刷本。在印刷本刚刚流行20多年的时候,北京城里就流传这样的俗谚:“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此后,中国读者时《红楼梦》的珍爱,一直是有增无减。《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早在1919年,吴宓在美国  相似文献   

10.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成书年代乃学术界一桩悬案。本文结合新材料,从“序言”内容同落款识年存在的矛盾入手,分别考查了“序言”、“总录”、“回评”、“读法”的写作时间,进而推断《新译红楼梦》基本成书于1832—1833年之间;至于《新译红楼梦》所依底本,非乾隆末刊行的“东观阁”翻刻本,即为嘉庆四年刊出的“抱青阁”翻刻本,要么则为依据这两种刻本重刻的某一翻刻本。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题名问题的学术争议大多集中在<红楼梦>题名与成书的关系、<红楼梦>题名本义与寓意(文化意义)、<红楼梦>各题名的取舍等方面.对<红楼梦>题名问题的学术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与把握<红楼梦>的题旨与精神意蕴,也对当今的通俗小说创作具有显而易见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乾嘉“太平盛世”的形象画卷——读《蜃楼志全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其标志之一是乾隆年间《红楼梦》一书的问世。从这以后,创作上模仿《红楼梦》之风兴起,成书于嘉庆年间的《蜃楼志全传》即是众多仿作中的佼佼者。郑振铎同志在巴黎偶得读之,感到“欣慰无已”,认为“《官  相似文献   

13.
《从(金瓶梅)对官僚制度的揭露看明朝的灭亡》周金降,朱玉英《徐州师院学报)1992.1《论(金瓶梅>独特的艺术思维指向》陈东有《萍乡教育学院学报》1992.1(论(金瓶梅)中儒征道的双重效应》陈江《明清小说研究》1992.1《谈(金瓶梅)中的人名谐音与成书》孟昭连《徐州师院学报)1992.1谈(金瓶梅)与(红楼梦}作者的审美理想》马名革《江西社会科学n992.1t读(三续金瓶梅)》各长写征《徐州师院学报》1992.1《试论(金瓶梅)的“德”与“色”》手建中《中国文学研究》1992.1关于(金瓶梅}全书构成问题)薛洪《明清JJ、说研…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成书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其语言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被字句是汉语中一种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句型,本文在对《红楼梦》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了被字句的下位句型,试图探索被字句在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化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据《文学报》消息,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红楼梦奖”近日揭晓,内地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搞得这项桂冠。“红楼梦奖”旨在奖励世界各地出版成书的杰出华文长篇小说作品,借以提升华文长篇小说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福彭是曹寅长女曹佳氏的长子,幼年即受康熙帝的恩养,及长受雍正帝拔擢、乾隆帝重用,在有清史上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福彭及其父纳尔苏的宦海浮沉对曹家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极可能将平郡王府的家史和福彭的事迹作为“素材”融进了小说的故事之中。因此,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研究和文本解读都应该重视福彭及其家世的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为了深入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将《聊斋志异》的《香玉》篇与《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石头记》,加以比照。陈述了挠痒情节、香玉之名、典故、灌溉之恩、双美与兼美、意淫、弱质与病西施、情痴、梁上燕与梁间燕、赤芽与赤瑕宫神瑛侍者、短窗与茜纱窗、花神与警幻仙姑、《哭花》诗与《芙蓉女儿诔》、下清宫与行宫、三生石等一些相关内容,从而认为《香玉》篇是《石头记》许多重要构思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金粉世家》一经成书,便被人们誉为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其中的人物设置和《红楼梦》的人物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冷清秋和林黛玉在很多方面就比较相似。很多读者都为黛玉夭折而遗憾。本文通过比较冷清秋和林黛玉的结局,论证了黛玉之死是黛玉的最好结局。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在成书过程中有一个书名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全书的一个大隐喻,书中通过各种与镜子有关的情节巧妙地暗示出“盛衰荣辱”的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