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群体。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予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实现健康教育,特剐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见解与做法,旨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陈垚  戴友军 《精武》2013,(17):57-57,59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这个多变,多元的社会中立足井获得成功。因此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成了中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许多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丰富的心理教学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学生利用体育手段,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形成健康人格。这种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试析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促进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发展,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章就体育教学中加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体育教育不能仅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满足,还必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服务,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活的现代人。本文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的部分心理健康因素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在高校体育课中,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在"心理健康"的教学目标下,以学生为本,在开展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提高和改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适应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关联及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扼,研究认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互关联性,具有内在统一性;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及培育,最终归结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互相渗透,才能提高育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运动项目。最后提出体育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6-37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这里的健康目标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应该包含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如果说学与练是体现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那么,赛与评则更多地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次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中,几位教师带来的展示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这一社会转型期,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达到促进高职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高职体育改革如何主动适应我国社会急骤变化与发展的需求,探寻新形势下高职体育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是当前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通过对社会转型期体育生活方式的转变基本现状分析,找出转型期对高职体育教育的新要求,从树立高职体育教学的“终身体育”育人观、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科学考核学生的体育能力、改革体育教材、强化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挖掘高职特色体育课程资源等六方面提出了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1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1特殊的教育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中心,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目的。1.2特殊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校心理教育,包括对学生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客观掌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从"科学的体育锻炼既能增强身体健康又能增强心理健康"的观点出发,通过开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找出不同类型民族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锻炼方法,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某一所高校两个校区的校国体育文化建设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继明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40-441,443
对一所大学两个校区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裁判员、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符合大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视角,分析、探讨了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以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在体质和心理健康上的积极作用,旨在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舞蹈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原因,并从体育学、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体育活动在增进大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就如何发挥体育的学科特点和优势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阳光体育运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优良的“港湾”。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旨在为和谐校园的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落实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一般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了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98-100,111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关于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概念。在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与身心健康满意感关系的模型。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态度、价值观、认知作用于行为意向,最后提升身心健康满意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